文章原創 文博圈
大年初一
文博圈給大家拜年了!
剛剛結束的春晚非常精彩
藏了很多國寶文物彩蛋
文博圈小編全程看完
仔細梳理
不知道大家看出了幾件
廟底溝元素花紋
霸屏春晚舞台
春晚舞台的頂部裝置,由四瓣花結構演化重構而成,而它的創意取材自距今6000年至4800年前的廟底溝彩陶标志性的“花瓣紋”。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提出:花卉圖案彩陶,可能就是華族(即華夏民族)得名的由來。
舞台頂部圖案霸占C位,從頭到位一直貫穿。

敦煌三兔共耳壁畫
開場舞蹈小朋友身上的三兔共耳圖案
圖案來自于敦煌莫高窟壁畫
據統計
“三兔共耳”圖案在莫高窟至少有21幅
其中90%以上都出現在窟頂的藻井
圖案配色高雅,繪制精美
有的創作于隋代,有的創作于唐朝
其中最著名的
當屬莫高窟第407窟的“三兔共耳”藻井
少林寺壁畫
少林寺白衣殿北牆壁上有清末繪制的《武僧演武圖》
白衣殿北牆壁上有清末繪制的《武僧演武圖》,所繪内容為少林寺武僧在大雄寶殿前的徒手格鬥場景,共分16組,總計33位武僧。場面繪的是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滿族大員麟慶代巡撫楊梅梁祭嵩山至少林寺,寺僧為之演武的場景。
《武僧演武圖》壁畫高3.47米,寬5.36米,面積18.599平方米。畫面的構圖與以往曆朝曆代所作壁畫有較大不同,該壁畫畫面構圖具備極為強烈的透視感,呈以畫面中心為原點向四方散射狀,極具視覺深度和空間感,頗有文藝複興時期西洋壁畫之風。
故宮神獸小甪端
紫禁城裡到處都有神獸的影子,而在宮殿寶座旁,常見的就是神獸甪端了。“甪(lù)”是象形字,在《辭海》裡的釋義是“角”字的變體與異讀。甪端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日行一萬裡、夜走八千裡,通曉四方語言,迅捷敏銳,是祥瑞的象征。以明萬曆掐絲琺琅香薰為原型創作出的甪端,有着“故宮學習委員”的美譽,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代表着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自強。
故宮博物院從186萬餘件/套藏品中選出壽康宮的明萬曆掐絲琺琅甪端香薰,打造出了甪端的卡通形象。形象設計上保留了文物原型的基本特征,頭上一隻獨角,四肢粗壯有力,圓鼓鼓的身體使其顯得憨态可掬。加上濃眉大眼和可愛的小虎牙,甪端昂首挺胸的樣子,自信又惹人喜愛。顔色更加多彩明亮,以自由清新的藍色為主色調,輔以激情活潑的紅色、時尚動感的橙色、燦爛輝煌的金色、可愛溫馨的粉色以及純潔無暇的白色,整個造型靈動活潑,深受家長和孩子們喜愛。
文博V視 ,贊 40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
1995年10月,昆侖山下。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在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的一處漢代墓葬中,發現墓中其中一人的右臂上,綁着一塊色彩鮮豔的織錦,在織錦的彩色紋樣間,8個篆體漢字躍然而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是迄今為止新疆地區發現的最早的“中國”二字,誕生于漢代,距今兩千多年。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質地為蜀錦,而蜀錦素有“寸錦寸金”之稱,當時隻有長安和成都才有能力生産。這件錦護臂代表着當時大陸乃至世界上絲綢織造工藝的頂極水準,是不折不扣的名貴品。
近年春晚上的國寶文物
2022年春晚
以北宋名畫《千裡江山圖》為靈感的節目
《隻此青綠》
口碑炸裂!
三星堆爆款文物
青銅大面具
引爆春晚!
《隻此青綠》
以北宋名畫《千裡江山圖》為靈感
簡直美爆!
文博V視 ,贊 5777
文博V視 ,贊 1510
2021年春晚
天龍山佛首回歸
2021年2月11日晚,農曆春節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為2020年回歸祖國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與全國人民共迎新春、歡慶團圓。
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 國家文物局供圖 羅征/攝
2018年春晚
《絲路山水地圖》回歸
2018年春晚,作為《國家寶藏》001号講解員張國立到晚會現場和故宮博物院時任院長單霁翔介紹許榮茂先生向故宮博物院捐贈的《絲路山水地圖》。
▲《絲路山水地圖》
▲《絲路山水地圖》(局部)
《絲路山水地圖》又名《蒙古山水地圖》, 繪于絹本之上,幅寬0.59米、全長30.12米,是一幅繪制于明代中後期的,應為内府使用的青綠山水手卷。這幅山水地圖,受明代中期吳門畫派影響,以表現青綠山水、高大山川為主。林梅村等專家推斷,這幅地圖的繪制者,應當是明代中期的吳門畫師謝時臣。
▲《絲路山水地圖》卷首繪制的嘉峪關
文物一次又一次登上春晚舞台
充分顯示了國家和節目組對傳統文化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