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大熊貓“丫丫”的健康情況,一直牽動着大衆的心。據報道,“丫丫”身體狀況評估完畢,即将歸國。根據租約,“丫丫”和它的伴侶“樂樂”于2003年來到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動物園,計劃于今年4月傳回中國。但在歸國前夕,24歲的“樂樂”不幸去世。
專家組評估認為,目前“丫丫”除皮膚病導緻的毛發脫落外,食欲良好,糞便性狀正常,體重穩定。專家組還就“丫丫”的被毛異常情況與孟菲斯園方進行了讨論,并就“丫丫”的飼養和護理向美方提出了建議和要求。
大熊貓是大陸的國寶,但這條“國寶”之路其實走得頗為艱辛。

大熊貓艱辛的“國寶”之路
大陸的物種十分豐富,一些山巒疊嶂、四季宜人的地方,更是野生動物聚集的風水寶地。四川雅安市的寶興縣,就有中國近1/4的動物物種,其中當然就包括大熊貓了。
大熊貓生活的環境一直比較隐蔽,再加上它們幾乎很少外出活動,是以古人很少發現大熊貓的蹤迹,就算是古代對其的記錄也是寥寥無幾。
直到19世紀60年代,一名來自法國的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在擔任穆坪東河鄧池溝教堂的第四代神父的時候,在一戶人家中發現了一張黑白相間的獸皮。
戴維是一個對新奇動物十分感興趣的傳教士,當他意識到這種動物可能是“科學上的一個有趣的物種”後,就開始雇人在寶興縣一帶搜尋和抓捕。
在國外博物館展出的大熊貓标本
從此,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其中的商機,來到中國捕獲大熊貓。此時的大熊貓還被稱作“貓熊”,據說後來是因為中國人的書寫習慣,才将其喚作“熊貓”。
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大熊貓一直面臨被屠殺的境遇。大量的大熊貓被人們捕殺,制作成标本送到德國、英國和美國等。
後來中國意識到大熊貓的數量大量減少,到20世紀40年代開始限制外國人捕獲大熊貓,但是這樣的限制也隻是面子工作。
當時中國正處于戰火紛飛的年代,是以幾乎無暇去管這些面臨屠殺的大熊貓。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保護大熊貓才逐漸提上日程,最後經過幾十年的時間才成為大陸的“國寶”。
不過中國有那麼多珍稀物種,為什麼大熊貓會成為大陸的“國寶”呢?或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釋。
大熊貓是中國的“活化石”
我們現在看到的大熊貓幾乎隻吃竹子,但是大熊貓曾經可是實打實的食肉動物。它們的進化時間超出我們的想象,早在800萬年前,就開始活躍在中國的大地上。
而與其同期的物種,比如猛犸象、大地獺、劍齒虎和短面熊等都已經在演化的過程中消失。是以大熊貓不僅是大陸的特有物種,還是中國大地上稀有的“活化石”,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科研價值,是以才有機會成為“國寶”。
大熊貓的進化史
大熊貓渾身上下都是萌點
看過大熊貓的人,幾乎都會被它們的可愛所吸引,胖嘟嘟的身材、圓圓的臉蛋、标志性的黑眼圈等等,渾身上下都是萌點。
除了長得可愛以外,人們還特别喜歡它們處事不驚的态度。我們看到的大熊貓一直都是與世無争的形象,周遭的一切似乎都與它們沒有什麼關系。
曾經在二戰期間,一隻叫做“明”的大熊貓生活在倫敦動物園。當時這座城市正在遭受德國的轟炸,但是“明”卻并沒有在意,依然像往常一樣自顧自地玩耍。
市民們看到“明”在面臨炮彈的态度後,紛紛認為它就是戰争中的英雄。
備受矚目的“熊貓外交”
大熊貓對于中國的意義十分重大,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備受矚目的“熊貓外交”了。
新中國建立後,大熊貓作為和平和友誼的象征,它曾經多次出國擔任友好使者,為發展對外友好關系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80年,中國送給英國倫敦動物園的“晶晶”在洗澡
最著名的“熊貓外交”發生在1972年。這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來中國通路,周恩來總理宣布贈送給美國人民一件隆重的國禮,這就是來自四川省寶興縣的大熊貓“玲玲”和“興興”。
當年4月26日,當“玲玲”和“興興”乘專機從北京抵達華盛頓國家動物園時,受到8000名美國觀衆的冒雨迎接,開館與觀衆見面第一個月,參觀者就多達100餘萬。
據了解,在1957年-1982年期間,有23隻大熊貓被送到蘇聯、美國、日本、法國等9個國家。後來為了保護瀕危物種,就開始将贈送改為“租借”。進入21世紀後,又改為“合作研究”的方式。
熊貓作為“國寶”,一直以來都受到全球各國人民的喜愛。綜合多國媒體報道統計,目前在海外旅居的大熊貓約67隻,分别生活着美國、日本、法國、西班牙等20個國家。
目前“擁有”熊貓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和日本,都有8隻;其次是法國、西班牙、比利時,各有5隻。旅居在歐洲的熊貓最多,28隻左右,中東地區終于在去年卡達世界杯期間迎來第一對熊貓;而非洲和南美洲目前還沒有熊貓前去“出差”。
相比“丫丫”,旅居俄羅斯的大熊貓“如意”和“丁丁”在莫斯科“畫風突變”,打滾吊繩、拉着水桶“狂飙”,妥妥變成了“功夫熊貓”。據俄媒報道,兩隻大熊貓在2019年入住莫斯科動物園後,各增重了40公斤。網友調侃稱,他倆再過一陣子,就能自己騎着摩托回來了。
希望丫丫早日回國,也希望旅居海外的大熊貓都能像“如意”和“丁丁”一樣身體健康,充滿活力!
綜合自央視網、盒子裡的密探、環球網、金十資料等
監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編 | 戶明方 編輯丨王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