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長必看!聽陳杲父親說說如何引導孩子居家自學……

家長必看!聽陳杲父親說說如何引導孩子居家自學……

全文共1426字,圖文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圖源: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實時動态—丁香園·丁香醫生)

(截至中原標準時間2020年2月1日08時01分)

全國防疫期間,許多省市已推遲開學,孩子在家時間會更多。突然有了這麼多時間,習慣好的孩子,會自我管理得井井有條;而平時自由散漫慣了的孩子,可能就會整日無所事事。

時間是需要管理的。讓孩子從國小會時間管理,是家庭教育中特别重要的一項責任。時間管理,既是習慣,也是能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習慣與能力?家長可以從制訂作息時間表入手。

首先,每個孩子都應該有自己的作息時間表

孩子的成長,是從自然人變成社會人的過程。自然人具有天生的動物本性,如果沒有規則限制,那麼單憑說教很難有實際效果。孩子的時間管理也一樣,需要作息時間表的規則來限制,不然容易變得懶懶散散,學習和鍛煉身體都會變得被動。

對家長來說,有了作息時間表,該玩的時間讓孩子玩,該學習的時間管一管,教育上會更輕松些,家長的心情也可以淡定些。

其次,作息時間表應該由孩子自主制訂,家長宏觀指導

對于幼兒,作息時間表的制作可以由孩子口述計劃,粗線條些。哪個時間點起床,哪個時間點睡覺,以及用餐、鍛煉身體、做遊戲等時間,大體上有個約定即可。

學齡兒童應該制訂書面的作息時間表。起床、睡覺、用餐、學習、鍛煉身體,都應該有具體的時間點。這個不難,大體上要做到勞逸結合、動靜結合。學校裡都有作息時間表,家長隻要稍做引導,孩子就會明白,原來在家也需要作息時間表。

我家孩子小時候,我硬性要求他們必須有作息時間規則,不允許變通。至于具體怎麼做,我隻做參謀,最終由孩子自己定。如果作息時間不好執行,那麼随時可以調整。比如:孩子說早上6:00起床,8:00~9:00閱讀,10:00~11:00鍛煉身體……我都說行。過段時間,孩子說早上6:00起床太早,那就改嘛,直改到孩子自己滿意為止。

最後,制訂了作息時間表,就要嚴格執行

規則面前,人人都得遵守。孩子要遵守,家長也要遵守。家長要不斷地與孩子讨論分析,及時評價鼓勵。雖然孩子可以修訂作息時間表,但修訂好了就得嚴格執行。

在我做校長的廣東順德碧桂園實驗學校,我們要求學生每個寒暑假都要制訂作息時間表,并把寒暑假時間管理納入學校評價體系中。

對于時間管理,實行一段時間之後,大多數孩子表示喜歡,家長總體好評。當然,家長也免不了有些困惑,其中問得最多的有以下三個問題。

問題1:哪裡可找到特别好的作息時間表樣闆?

對于這個問題,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是以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個性。沒有最好的作息時間表,隻有相對合适的。至于時間表格式,沒必要弄得花裡胡哨,您可以列印一張表格,也可以讓孩子直接在白紙上手寫。

問題2:孩子做不到作息時間表的規則怎麼辦?

作息時間表要尋求孩子個性發展與家長要求的平衡,是以我特别強調讓孩子自己制訂,家長宏觀調控,而且允許孩子不斷修訂、完善。合适的規則是金鑰匙,不合适的規則是繩索。如果大人想當然地找一個别人家的時間表強壓給孩子,那麼結果很可能隻是激起孩子的反感和抵制;隻有孩子自己摸索,才有可能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時間表。

問題3:孩子不想用作息時間表怎麼辦?

家庭教育要抓大放小。時間管理是大事,家長不應該縱容孩子。家長可以邊強制執行邊與孩子溝通,等孩子嘗到了甜頭,事情就好辦了。教育的基本準則是,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隻有尊重也不是教育。教育過程應該盡可能多地展現尊重,而涉及大是大非的教育目标,家長就必須嚴格要求。

管理國家需要“法治”,家庭教育也一樣。家長管着作息時間表,作息時間表管着孩子。希望這個家庭“法治”小工具,能讓孩子們的假期生活,學而有法,“宅”而有序,成為他們自我超越的小法寶。

陳錢林,全國知名校長,資深家庭教育專家。現任廣東順德碧桂園實驗學校總校長,原杭州師範大學附屬學校校長、浙江省政府第八屆督學。悉心于家庭教育研究,龍鳳胎孩子均獲世界名校博士學位。曾在多家媒體開辟“陳錢林說家教”專欄,專著《家教對了,孩子就一定行!》入選“2015年影響教師的100本書”。

家長必看!聽陳杲父親說說如何引導孩子居家自學……

“陳校長說家教”系列文章

文章編輯:崔若峰

微信編輯:劉 姣

微信設計:新媒體營運部

家長必看!聽陳杲父親說說如何引導孩子居家自學……

社長:柴純青

總編:孫金鑫

編輯部主任:謝 凡

編輯:崔若峰 王淑清 林 飛 毛 竹

新媒體部主任:楊曉夢

學校研究中心主任:謝建華

廣告部主任:邱本春

發行部主管:張李盈

注冊位址:北京市西城區德外什坊街2号

辦公位址:北京市東城區鼓樓外大街56号教師大廈

郵編:100120

本刊投稿方式

鑒于網際網路管理方式的發展變化,應廣大作者要求,我刊拟重新采用電子郵箱接受作者投稿。原官方網站投稿系統已于2019年7月正式關閉。

郵件主題格式:姓名一手機号一欄目一文章主題一機關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