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注兒童居家安全,這幾點你一定要知道!

關注兒童居家安全,這幾點你一定要知道!
關注兒童居家安全,這幾點你一定要知道!

科普專家鄭繼翠: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國際創傷生命支援(ITLS)導師

居家環境下孩子這一特殊群體出現傷害的比例高嗎?

居家環境下,重症傷害可能會少一點。網上就醫平台我們經常接診家長求助,“孩子手指頭被擠了、被刀子割傷了、摔倒頭撞了,怎麼辦?”資料顯示,居家傷害占所有兒童非故意傷害一半以上。

小朋友跌倒後常會頭着地,哪些情況需要立即就醫,哪些情況可以居家觀察呢?

首先看反應。孩子如果哭兩聲就恢複到平時狀态,身上也沒有傷口,可暫觀察。如果跟平時不一樣,精神反應差、嘔吐、或昏迷等要及時就醫;孩子跌落後至少要觀察3-7天,不能大意;若出現煩躁,或隻想睡覺、沒有精神、惡心嘔吐、食欲減少等情況,要及時就醫;摔倒後頭上出現腫塊,若孩子狀态跟平時一樣,包也不大,可以24小時之内冷敷,之後熱敷;如果包塊非常大或長時間不消,一定要到醫院就診。

兒童燒燙傷問題在居家過程中也很常見,怎樣快速處理呢?

常見的燙傷有熱水、熱飲燙傷,還有小家電燙傷。燙傷快速處理,請大家記住五字口訣“沖脫泡蓋送”。“沖”“泡”是冷療,讓燙傷局部溫度下降,減少繼續損傷。沖泡要用涼水,不要用有污染的水或者冰水;“脫”是去掉局部衣物,可以用剪刀剪開衣物,沖或泡得同時進行。“蓋”包括蓋燙傷部位和給孩子保溫。“送”就是及時就醫。

如果小孩被異物卡住造成窒息,家長該怎麼做?

孩子被異物卡住造成窒息家長要先撥打120做好送醫準備,120到來之前,可以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确認孩子有氣道異物後,如果有呼吸心跳停止,要進行心肺複蘇;如果神智清、有呼吸心跳,讓孩子用勁咳,如異物咳不出,可以采用海氏手法。

被救者雙腿稍分開,施救者站在被救者身後,雙上肢通過被救者腋下,一手握成拳,拳眼向内,另一手握住拳,向内、向上用力沖擊,直到異物沖出。若此過程中被救者心跳呼吸消失,即開始心肺複蘇。

1歲以内幼兒建議使用拍背—按壓胸部的交替方法。

如果異物吃到肚子裡了,需要立即就醫嗎?

首先要确認誤食的是什麼。藥類或化學制劑?把嘔吐分泌物、說明書等一起帶到醫院。硬币到胃後可以暫不處理,自然排出,但紐扣電池有腐蝕作用,必須及時取出。是以在此提醒家長朋友們:孩子玩耍時家長要陪伴,監督。同時要告知孩子誤食異物後,要及時告訴家長。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不要着急訓斥孩子,而是要積極尋找解決辦法,不要給孩子造成害怕緊張的情緒。

衆所周知,兒童溺水情況一般發生在戶外、室外比較多,居家也會發生溺水嗎?

0-4歲在家裡發生溺水的機率會比較高,1歲多的孩子,非常喜歡玩水。有個媽媽準備半桶水陪孩子玩,走開了幾分鐘,回來發現孩子已經栽在水桶裡面。對于新生兒或者年齡非常小的孩子來講,兩公分高的水面都有可能導緻溺水,這必須引起家長重視。

兒童由于他的好動性容易被硬物刺傷或者割傷,這時候家長該如何處理?

舉個身邊的例子,我家小孩用飲料瓶做筆筒,美工刀将大拇指劃傷,縫合26針。割傷後若傷口很小,表淺、出血少、可消毒包紮。家長不會處理或者不确定,要及時就醫;傷口大、深、出血多,無法明确是否損傷血管神經,需在止血的同時及時就醫。

特别提醒,手指或腳趾居家處理用Ok繃包紮時不要環形,可螺旋形,不要裹得太緊,可能影響末梢循環,導緻嚴重後果。

文字、視訊:學習強國

編輯:覃叢叢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關注兒童居家安全,這幾點你一定要知道!
關注兒童居家安全,這幾點你一定要知道!
關注兒童居家安全,這幾點你一定要知道!
關注兒童居家安全,這幾點你一定要知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