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誤把“奴人”作“好人”

網上閱讀,對于奴人與好人,深信“盡信網絡不如無網絡”。何出此言?有個人的深刻體驗。

傅山在《醫藥論略》中對于醫生看病有一段妙論:“奴人害奴病,自有奴醫與奴藥,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醫與胡藥,正經者不能治。妙人害妙病,自有妙醫與妙藥,粗俗者不能治。”

誤把“奴人”作“好人”

傅山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書法家和醫學家。古人文人,精于書法,這是主流。因為中醫的特點,也有“儒必通醫”之說,儒者不必以醫名,而知醫之理,則莫過于儒者。話雖如此,儒者必通醫,可能更大意義上是通醫理,文人中真正行醫的人,可能還是不多,而有重要醫學成就的人,那就更少。傅山作為思想家,又是一代名醫學,極為獨特。

傅山作為名醫,找他看病的人很多,其中不乏達官顯貴。可是,傅山是思想家,給人看病也有其特立獨行之處。是以有此妙論:“奴人害奴病,自有奴醫與奴藥,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醫與胡藥,正經者不能治。妙人害妙病,自有妙醫與妙藥,粗俗者不能治。”也就是說,傅山行醫,是不給奴人、胡人和粗俗者治病的。

誤把“奴人”作“好人”

然而,我在網絡上查找這段話時,卻看到有很多“好人害好病,自有好醫與好藥,高爽者不能治”。認真讀起來,“好人害好病,自有好醫與好藥,高爽者不能治”,這句話是無論如何解釋不通的。

說句實話,我看傅山行醫因人而異的議論,最初在網絡上查找到的就是“好人害好病”這一句,琢磨了好久,還是不得其解。再到網絡上查證,竟然看到了許多人在引用“好人害好病”之說,這就更加深了我的疑慮,甚至有點懷疑我自己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是不是存在問題。

後來,再在網絡上苦苦查找,才找到了“奴人害奴病”這一句。将“好人害好病”與“奴人害奴病”兩相對照,就豁然開朗了。原來是有人誤将“奴人”寫成為“好人”。這“奴”與“好”兩字,确實字形相似,特别是在用毛筆書寫的字中,更是容易弄混。

可是,将“奴人”寫成“好人”者,就沒有想一想,“好人害好病,自有好醫與好藥,高爽者不能治”,這句話解釋不通麼?

其實,這幾乎是一個網絡通病,大家在複制網絡上的文字時,很多人根本不去思考分析,隻是不假思索地複制引用,然後又釋出到網絡上,以至于,網絡上存在明顯錯誤的内容,竟然大量地出現。

現在,在網絡上查找資料,複制網上文字,已經是成為人們的工作和學習的習慣性動作。複制網絡上的資料,還是需要慎重分析思考的。否則,以訛傳訛就成為必然。

誤把“奴人”作“好人”

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現在已經是,盡信網絡不如無網絡。

話說,好人與奴人,差距巨大。但是,确實有不少人誤把“奴人”作“好人”。

“奴人”的表現很多,不過腦子,閉着眼睛複制網絡資料,也是一種“奴”的表現。姑且稱之為“網奴”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