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沮喪、自私、叛逆、焦慮……
這些困擾甚至伴随人們一生的問題,
都能追溯到3~6歲這個時段。
孩子是如何成長的?
通過什麼來建立和世界的連接配接?
家長如何抓住這個時期,
築起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礎?
@父母必讀養育科學應用研究中心
聯合
@三橙傳媒 @優酷親子
針對生命教育,攜手9位專家,
圍繞15個孩子和他們的家庭,
開啟了
「分享合作」「抗逆力」
「自我保護意識」「自主性」
「同理心」「親子信任」
6大主題,
通過系列實驗,
解開孩子們的心理發展密碼。

本期話題
我的身體我做主
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到底怎麼樣?
小朋友對自我保護的需求
有基本的認識嗎?
我們給予的性教育到底能不能
幫助他們學會保護自己呢?
對于隐私保護
孩子知道多少
又能做到多少呢?

本期專家
崔玉濤
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院長
劉國平
《父母必讀》雜志副主編

本期實驗
拍照活動
在提前安放了試衣間的
實驗場地,
實驗員為小朋友準備了
好看的衣服,
要求小朋友
換上衣服
才能拍照。
在這個過程中,
小朋友會如何選擇呢?
會當衆換衣服
還是走進試衣間呢?
一起來看看吧。
在本次實驗中,
無論是小朋友一個人,
還是一個小男孩和小女孩一起,
他們大都沒有意識到
換衣服要避開他人,
更沒有意識到試衣間的存在。
他們的隐私意識和性别認知,
需要家長的引導。
朵朵是在此次實驗中,
唯一一個
主動提出在哪裡換衣服的孩子,
并在走進試衣間拉好簾子後,
才開始換衣服。
專家說:警惕權威環境
在權威環境或熟人環境下,我們的警惕性往往會降低。
但不能表明危險在降低。
如果醫生在給孩子看病時,涉及到一些隐私部位,必須征求爸爸、媽媽的同意。
爸爸、媽媽這時候要跟孩子說:“因為這是醫院,這個醫生現在可以做”,這是很重要的。
而不是讓醫生去做主,一定要讓家長告訴孩子。
專家說:做好性别教育啟蒙
孩子性别認識的啟蒙者是家長,如果是男孩子,從小就應該是爸爸幫他去換衣服、洗澡要多,那麼女孩子就應該是媽媽或其他女性家人。
不要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或者說隻要是家人就沒關系。我們需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樹立起性别差異的概念。
專家說:自我保護要做到知行合一
隐私這件事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後天去習得的。
很多孩子都會出現知行不一的情況,對于孩子來說,他會缺乏相關的經驗和經曆,是以,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一定要落實到實際生活中怎麼做。
作為家長,除了給孩子安全知識教育外,其實更重要的是和孩子建立起一種親密的關系,當他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才會積極地去向父母求助。
而不是覺得說,我爸爸一定會打我的,我媽媽一定會罵我的,是以我就不敢告訴他,我就自己去處理。
此外,在專家的指導下,
本期還設定了隐私認識小課堂,
幫助小朋友們
認識男孩、女孩的隐私部位 。
快來掃描海報上的二維碼,觀看完整版視訊吧
前三集回顧
《父母必讀》雜志2022年4月刊上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