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著名平劇“樣闆戲”《紅燈記》當中,主人公之一李玉和表揚自己女兒李鐵梅時,提到“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樣一句評價似乎也成為反映當時社會狀況以及人們社會觀念的真實寫照。
這樣的觀念似乎早就存在于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之中了,在封建年代,尤其是在科舉考試制度出現之後,“寒門出貴子”的現象幾乎就成為了當時所有普通百姓想要讓子女走的道路。
隻有這樣的經曆才能夠有可能達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效果,實作從平民百姓到官僚階級的跨越。
到了現代社會之中,“山溝裡飛出金鳳凰”這樣的說法也成為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期望心理的一種展現,似乎對于那些出身比較貧苦、物質生活水準相對比較低的孩子而言,其将來的成功就是注定的。

那麼,這樣的想法是否是有一定道理的呢?
“窮人孩子早當家”的背後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類似“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樣的集體觀念呢?在這樣的觀念背後存在怎樣的現實依據呢?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看,生長在比較貧困家庭當中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就勢必會受到來自外界同輩群體的一些消極影響,我們知道,在未成年人尤其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眼中,物質生活水準幾乎就代表了一個人的社會價值,因為他們閱曆比較淺,難以了解一個人的品質是會涉及多方面的。
一旦身邊的“小夥伴”是所謂“窮人家的孩子”,其往往就會受到孤立甚至是霸淩。于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這些“窮人家的孩子”極容易陷入到一種自卑心理之中。
這樣的心理會伴随其一生,很難走出去。哲學家弗裡德裡希·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認為,“自卑往往伴随着懈怠。”。
個體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則認為,“自卑既能摧毀一個人,使人自甘堕落或發生精神病,也能使人發憤圖強,力求振作,以補償自己的弱點。”
是以當一個人被自卑心理所困擾,那麼其會在生活當中顯得比較掙紮。但是在短暫的困頓之後,要強的心理又會促使他們迅速奮起直追,用盡全力去追逐自己身邊的人。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出身并不是特别好的孩子們會在學習當中十分刻苦,因為他們不想讓别人看不起自己。
是以從傳統的心理學以及社會學角度來分析,這些“窮人家的孩子”之是以會在某些領域顯示出過人的能力,其實是因為其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在物質生活水準上不如其他人,之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才實作的。
但是漢語語境當中的“當家”其實是包含多種層面的:一個人想要實作“當家”,一方面要在經濟上負擔家庭的主要開支,另一方面在組織層面也要負責家庭的社交事業,最重要的是在精神層面,也要負擔起作為“家長”的職責,在家庭成員遭遇不順時,起到撫慰、開導的作用。這也就要求要“當家”的人自己需要擁有比較成熟的心理狀态。
那麼“窮人家的孩子”心理狀态又是怎樣的呢?
在“窮人家”當中,難以及時擁有成熟的心智
正如上文所說,現如今想要“當家”要求一個人擁有全方面的成熟。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對于那些生長環境始終比較貧困的孩子來說,很多人連談戀愛的勇氣都沒有,更不必說成立家庭,成為所謂“當家”的人了。
這是因為在當今社會之中,這些環境當中成長起來的個體會在許多方面承受着弊端,導緻自己難以及時達成心态成熟的狀态。
1.接觸“外面的世界”比較晚
對于許多成長在物質生活水準不太高家庭當中的孩子們來說,離開自己生長的熟悉環境,到一些大城市當中去看一看的機會。
這些經曆看上去也許并不重要,但是對于這些孩子們來說,其第一次離開自己生長的環境到達陌生的城市之中,往往就是上大學了。假如之前沒有接觸過這樣的社會,那麼這種不适應的感覺很有可能會加重他們心理上的消極感。
這還是對于那些成績不錯,有機會上大學的孩子而言。
對于一些成績不太好,或者是家中子女比較多,需要自己盡快就業的孩子來說,也許他們終其一生都難以離開自己生活的環境,隻能在老家的鄉村甚至是大山裡過着自己的生活。這種資訊上的閉塞以及對于外界接觸的困難是會影響其一生的。
2.家庭教育的影響
其實不難了解,對于一個“窮人家的孩子”而言,其也必然會有“窮人家的父母”。
對于這些家庭而言,之是以一直處于一種相對貧窮的狀态之中,有可能是因為時運不濟,整個家庭總是在遭遇不順;另外大機率的原因則是父母的格局及眼界有限,導緻其總是貪圖短期的利益,難以實作長足發展。
美國人類學家奧斯卡·劉易斯(Oscar Lewis)就曾經在美國的貧民區進行過長時間的田野調查,之後發現一個現象:對于那些生活水準較低的群體而言,其内部已經形成了一種“匮乏文化”,亦即在面對一些事情時,以自己的一種世界觀去處理,很多時候都是隻看到眼前利益,難以思考長遠發展的。
這是因為他們隻能先去顧及自己當下的生活,甚至連“明天的飯怎麼解決”這樣的問題也是需要面對的。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會說“人窮志短”,物質生活水準的不足确實會在觀念上極大限制個體的發展心理。
3.強硬表面下的脆弱
就像是上文所分析的,很多“窮人家的孩子”會在外人面前表現得十分強勢,但這隻是因為他們不想被人看不起。總是這樣強撐着面對外界,會導緻他們内心愈發脆弱。
很多看似十分堅強的人,往往都會在獨自一人的時候黯然神傷。這就是因為讓自己外表變得強大消耗了他們極大的精力,真正的消極情緒難以排遣,常常陷入一種悲傷之中。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