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說小孩兒沒煩惱?

當我們面臨工作、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壓力和困難時,時常會感慨:如果能回到小時候該有多好啊!

尤其是看現在的小孩子,生活物質條件多好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求必應,幾乎個個都是家裡的小祖宗。

是以我們覺得現在的小孩子,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整天都應該無憂無慮,盡情玩耍,過着神仙般的日子。

可事實上未必真的如此,這不,我們家上幼稚園的小朋友的煩心事可多着呢!

01年齡不大,脾氣可不小,心氣兒也不低

那天晚上我們洗漱時間比平時稍微提前了點,是以我幹脆提前刮了胡子,這樣可以節省第二天早上的時間。

我洗漱完後,就給兒子準備好洗漱用具,接好水,自己去洗腳了。

一般我泡完腳,他也差不多刷完牙,洗完臉。然後我幫他洗下屁股并擦幹,他自己再洗洗腳就完事兒了。

結果那天我洗完腳出來,他竟然連牙都還沒有刷完。我正準備催促他快點,同時向洗手台看了一眼,這下可把我給氣壞了。

他把從兩邊折疊的鏡子全部打開了,而且鏡子上面全部是帶泡沫的水滴,還有水滴正不斷從光滑的鏡面上滴下來。偌大的鏡面上,都是斑點狀的泡沫和水滴,一片花白,髒亂不堪。

“鏡子怎麼成這個樣子了?你是怎麼把它弄成這麼髒的?”看到後我就氣不打一處來,大聲斥問兒子。

兒子看我真的生氣了,不敢吭聲了。

不過一看就猜得出來:他是将刷牙的漱口水用嘴噴到鏡子上去了。

原來他是看我刮胡子的時候照着鏡子,他也好奇地照着鏡子刷牙,然後就突發奇想,把刷牙水吐到鏡子上了。

看到鏡子被吐得又髒又亂,我就氣不打一處來,直接把他趕走了,開始仔細清理鏡面。

他灰溜溜地去了自己那個房間(其實他一直跟我們睡一起,自己房間根本沒用過)。

等我清理完畢,去喊他時,卻發現他已經洗過腳,光着腳換上了涼拖鞋。

“你自己洗過屁股,洗過腳了?”我有點吃驚地問道。

“嗯!”兒子雖然隻答了一個字,但聽得出來,他在賭氣,也似乎在還擊我剛才對他的訓斥。

“那你用什麼擦的屁股和腳?”因為我還沒去衛生間幫他拿擦屁股和擦腳毛巾,也沒見他進去拿過。

剛才還有點理直氣壯的他,又突然不敢吭聲了。而且無論我怎麼問,他都不再回答。

看了一眼凳子旁邊的擦桌布,我明白了一切。

“你怎麼能用擦桌布來擦屁股和擦腳?你知道幹淨嗎?”此時我是又氣又惱,又被他這番操作弄得哭笑不得。

他見我被氣得都有點想笑了,自己反而哼了一聲就直接去主卧睡覺去了。

那晚連讀故事的慣例都打破了,因為被他拒絕了,看來他是真的生氣、鬧脾氣了。

我心想:你自己做錯事情了,脾氣還這麼大,不過也還算有點自己做事的心氣兒。

小孩子生起氣來,也不是跟你鬧着玩兒的。

02來自同學、朋友的煩惱

有天放學接到兒子後,他反複跟我提起一個同學和一件事:

在學校排隊做核酸檢測時,他明明沒有插隊,但是他那個同學卻說他插隊了。

剛開始我嘴上回應着,心裡沒當回事兒,告訴他自己沒插隊就行了。

可是他隻要找着跟我說話的機會就說這件事兒,并且臉上一副無辜、郁悶的樣子,看着還真是有點可憐。

我看敷衍不過,就答應他吃完晚飯就聯系老師幫他處理這件事。

看他堅持和失落的樣子,我就知道他是被冤枉的。但那個小朋友或許隻是跟他逗着玩兒呢,也并無惡意。

是以我能怎麼處理?總不至于因為一件這麼小的事情,真的聯系老師和那個小朋友家長對峙吧?

我絞盡腦汁終于想到一個好辦法:把自己的微信頭像暫時改得跟兒子老師微信頭像相似,然後自己編一段有利于兒子的文字,冒充成老師的“判決書”,安慰一下他。

因為期待着老師的公正裁決,兒子晚飯都沒有好好吃,随便吃了一點就說吃飽了。吃完飯卡通片、電視都不看了,兩眼盯着我吃飯,希望我盡快跟老師聯系。

吃完飯,我趁着往廚房送碗筷之際,趕緊在手機微信上編寫了幾句話,并且發給了自己。

然後我當着兒子的面拿出手機,一本正經、一字一句地讀着“老師發來的公正判決”。

兒子聽了,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了,開心地笑了,都笑出淚花了。

他還非要給老師發語音表示感謝,眼看着要露餡兒,我趕緊以打擾老師休息為由阻止了他發語音。

這之後兒子還是會說這件事,但因為有了老師的判決以及對他的肯定,他顯得坦然和輕松了很多。

要解決一個小孩子的煩惱,還真不件容易的事情。

03為父母操碎了心

我的發量較少,坦白地說中間和前邊基本掉光了,是以隻要天氣不是太熱,我都戴頂帽子。

防寒是次要,最主要的是遮掩脫發的尴尬。

每次近距離地跟兒子接觸,他都會情真意切地替我發愁道:“爸爸,你頭發這麼少,是不是覺得自己變得不太好看,怕被别人嘲笑啊?”

我心裡想着:都說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你小子倒操起老子的心,嫌棄起爸爸了。

但轉念一想:我是父親,又不是母親,兒可以嫌棄。再說脫發也是事實,兒子說得沒錯,何況小家夥也是真誠地為我考慮。

我就認真、坦誠地回答:“我頭發少自己也沒辦法啊,剛開始是怕被别人笑話,但時間長了就習慣了。”

後來他可能也習慣了,就不再讨論我的頭發了。

可前兩天出門的時候,他看着我準備拿帽子戴上,突然對我說:“天都有點熱了,你戴帽子不怕被别人笑話嗎?”

“我感覺還行啊,不是太熱,戴帽子是我自己的事情,我不怕被人笑話。”我還是拿了帽子回應他。

“但是我感覺好奇怪,你今天能不能不戴帽子了,感覺今天真的很熱。”他堅持道。

“怎麼?你同學或者老師說什麼了嗎?為什麼你今天堅持不想讓我戴帽子?”我感覺他稍微有點不對勁兒。

“沒有,其實我前幾天就想說你了,都忍住沒說,我是感覺今天很熱,你戴帽子會不舒服。”他很坦然地看着我說道,仍是一副憂愁的模樣。

“哦,既然你是為我考慮,那我今天就不戴帽子了,省得待會兒天熱了,帽子沒地方放。”我爽快地妥協了。

既然他不是受了别人影響,也不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是真心地為我考慮,我願意讓步和配合。

一是消除他的焦慮,最主要的還是想滿足他的情感需求。

讓他從小意識到:我們不會因為他年齡小,而忽視他的看法和感受。

但他這麼小就開始替父母操心,我也是醉了。

04

佛家說: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和個體,不管年齡幾何,都應該被平等對待和尊重!

誰說小孩兒沒煩惱?
誰說小孩兒沒煩惱?
誰說小孩兒沒煩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