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中國人對茶,向來是極為不同的。

神農借茶解百毒,周王納貢取茶于蜀。自茶聖陸羽創《茶經》,茶的地位更上一層。直至今日,對茶道的尊崇早已成為一種文化,頗有些超然的意味了。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然而,當一片茶葉被采下,進入我們杯中之前,其實已經從一場戰争中經受過無數的洗禮。

在端上台面之前,那大片的茶田永遠是厮殺的戰場。

01.南有嘉木

什麼是茶?

放在今天,茶的意義可是廣了去了,隻要是焙幹的植物配上熱水,似乎都可以被稱作茶。水果、鮮花,甚至蔬菜,一口飲下,又香又甜。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但是,《說文解字》中說茶,稱之為:“苦荼也”。

荼字的本意指的就是一種苦菜,用它來定義茶,居然還要苦上加苦!想來,很早很早以前,當茶還是一種野菜時,肯定不太讨人喜歡。

但當人們發現它除了填飽肚子之外,還有别的用處的時候,這份苦就要另當别論了。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杭州龍井茶田 攝影:禹涵

《茶經》上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相傳,神農在野外嘗百草的時候,不小心中了毒,多虧有幾片茶葉落在了燒水的鐵鍋裡,才成功地解開了劇毒。

後來,神農采摘了很多這種綠色的葉子回去,發現它能解百毒,便囑咐後人栽種,并為之取名“茶”。《神農嘗百草》中記述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正是由此而來。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炎帝神農氏“神農嘗百草”

在古人看來,這些從樹上摘下的嫩葉,有着不輸于靈芝的妙用。三國華佗、漢代張仲景、梁代陶弘景、藥王孫思邈等曆代醫家著作,以及曆代官方編纂的藥典等,都詳細記載了茶的藥方。

唐代大醫藥學家陳藏器甚至在《本草拾遺》中稱:“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幾乎神化了茶的藥用價值。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八寶菊花茶,根據方劑的不同,有活血降壓、解暑祛痰等功效

當人們得知了茶的醫療作用之後,對它入口時的苦澀也就不太那麼在意了。

甚至,由于它沖泡時撲鼻的香氣,以及苦澀之後回甘的美妙,茶最終流傳開來,成為了中國最常見的飲品之一。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至此,茶于中國,便已打上了鮮明的烙印。正如陸羽在《茶經》裡所寫:“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它是“萬能”的藥材,而在人們借它提神解毒時,它“誰謂荼苦,其甘如荠”的滋味,也在中國人的舌尖上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記。

唐宋以來,更是“茶為食物,無異米鹽”,“君子小人靡不嗜,富貴貧賤扉不用”,成為百姓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開門七件事”之一。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品茶圖 明 文徵徵 台北故宮博物院

就連地處邊疆的西北遊牧民族,也“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稼之熱,非茶不解”,進而“倚茶為命”,不可一日無此君。

不過,僅以這個因素來定義茶,尚且不夠。

02.成道

中國人的餐桌上其實不缺飲品。烈一些的有酒,甜一些的有酪,更别提各式漿子,酸甜苦辣,層出不窮。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仿宋人賣漿圖 清 姚文瀚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茶,原産于巴蜀地區與雲貴高原,古代文獻中關于“茶”“香茗”的最早記述,也是在四川東部的巴國境内。在廣泛的中原地區,茶的美妙,并不為人所知。

由此看來,即使有着神農傳說作為後盾,茶也隻不過是中國飲品大軍中的一份子罷了。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如今雲貴川地區仍是大陸重要的茶葉産地之一,著名的滇紅、石阡苔茶等,都是這一地區的特産名茶

但,既然茶葉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僧人與文人們,便憑借自己對茶的喜愛,接下了這場戰争的接力棒。

早在西漢時期,茶葉在西南便已經是頗為流行的飲品了。但一直到三國兩晉時期,佛家和道家宗教活動風靡,茶憑借自己清幽淡然的氣質,随着宗教的傳播而進一步擴散。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奉茶圖》

據《廬山志》記載,東漢時,廬山已有僧侶雲集。不僅每年入山釆茶,還将茶樹移植于寺園之中。東晉名僧慧遠便在此聚僧種茶,自己常常“話茶吟詩,叙事談經至通宵達旦”。

這樣的事多了,茶樹種植便也漸漸在廣闊的東南區域普及開來,各個地區也有了相關的記載:

《荊州土地記》:“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又:“浮陵茶最好。”

《廣州記》:“酉平縣出臯盧,茗之别名,葉大而澀,南人以為飲。”

除此之外,《夷陵圖經》 《淮陰圖經》《永嘉圖經》《括地志》 等志書也記載了不少種茶的區域。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茶山與茶農

但茶道大興,還是得看唐朝。

自唐開元年間起,茶風盛行,上自天子,下至黎民百姓,幾乎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飲茶。

據趙貞信《封氏聞見記校注》所載:“開元中,泰山靈嚴寺有降魔師大興禅教,學禅,務于不寝,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蕭翼賺蘭亭圖 南宋 佚名 台北故宮博物院 是對唐代煎茶法的還原

不過,此時的茶事尚且模仿六朝時期,還是以吃茶為主,遠遠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樣子。

直至陸羽寫出《茶經》,對種茶、采茶、茶具的選擇、煮茶的火候、用水以及如何品飲都有詳細的論述,飲茶一事終究被上升到文人風骨的位置。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與文人的綁定,讓茶葉天生就具備了文化傳播基礎。

當時活躍于文壇的詩人、畫家、書法家、音樂家中,嗜茶如命者可不在少數。孟浩然以茶代酒“酌茗聊代醉”,韋應物借茶明志,說自己是:“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

白居易不管這些,他隻想和愛茶之人共同分享:“無由執一盈,寄與愛茶人”,連嗜酒如命的李白,都對茶刮目相看:“根柯灑芳津,釆服潤肌骨。”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文會圖 北宋 趙佶 台北故宮博物院

文人雅士們不僅品茶評水,甚至參與培植名茶,吟茶詩,作茶畫,著茶書。他們以茶會友,辟茶室,辦茶宴。

在他們筆下的著作裡,失色于水是為交融,淡雅是為清白,釋味是為普惠,而沒于水是為謙遜。

如果說過度飲酒無益健康,那飲茶卻不能被找出什麼錯,可能正是因為它太過于簡單,反而成了最深的蘊涵物。小小的一株草木,竟然有了海納整個民族精神的獨特氣質。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03.出山

文人們的背書,似乎為茶葉之風盛行奠定了基調。

但,茶葉既然已經風靡,其後的利潤便不可小觑。當文人雅士們沉醉于清雅之中,權臣們就已然在暗中謀劃了。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隋文帝

據史書記述:“隋文帝微時,夜夢為神人換去頭腦骨,自此甚困于頭痛,後遇一僧雲:山中有茗草,煎而飲之可愈,帝服之果愈。”

這事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了,畢竟,把茶葉奉上仙宮的人,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它淪落紅塵。

隋唐之後,茶葉成了帝皇顯貴們的特殊愛好,“貢茶”之舉,曆代承傳。唐代文士權纾叙詩中有雲:“讀經史以取名位,不如采茶一車。”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唐人所繪《宮樂圖》,畫中有的仕女正在舀茶,有的在炙炙,有的在品茗。

由于帝王之所好,官吏的推動,一些貪圖名位的文士之輩無不設法奉迎,于是貢茶之風就更為擴大。茶農收獲茶葉後,往往要在交稅之餘,再勻出一部分茶葉來,以作“歲貢”之用。

甚至有不少地方,都出現了官辦的“山場”。在山場種茶的農戶稱為“園戶”,産制茶葉除一部分供納稅外,其餘悉數售與山場,不能自由買賣。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正在采茶的茶農

清代皇帝為了喝到更好的茶,檢定了“十八棵禦茶”茶樹,為産茶地規定了景觀,標明了茶葉出山的禦道,甚至還為“虎跑”,“龍井”等清泉命名。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杭州西湖,虎跑夢泉 攝影:禹涵

貢茶之後,逐利而來的商人,更是無意間再次擡高了茶的價值。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脍炙人口的《琵琶行》中有這樣幾句詩:“商人重利輕别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詩人王建亦有“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的詩句,都反映了茶商活躍、貿易興盛的景象。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茶行茶莊中,旗茶交易賬簿

其中,先不說獲利豐厚的官商,據史料記載,光是小本經營的私人茶販中,就有不少人以此緻富,資本累聚,成為大茶商。而那些擁有一定資本的較大的私人茶商,更是擷取了大量利潤。

洛陽富商王可久,“歲鬻茶于江湖間,常獲豐利而歸”。另有鄱陽人呂用之的父親呂潢“以賣茶為業,往來淮浙間。……潢明敏,善酒律,多與群商遊”。本為“細民”的呂潢因業茶緻富,跻身于廣陵大商賈之列。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萬歲茶行揖别信箋

城市也随着茶葉的湧現而變化。其中,最為突出的,莫過于人間天堂——杭州。

這裡本就臨近龍井原産地,有茶行、茶莊數百家。更兼杭城本就屬都會,不論是自銷還是外銷都有偌大的市場可供選擇——這與隋初開鑿的京杭運河不無關系。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西湖孤山島,平湖秋月處的茶館 攝影:禹涵

杭州茶事最盛時,茶行茶莊林立,城内茶館茶店數百家,天下茶商雲集。

而杭州,也隻是中國茶行的一個縮影。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茶馬古道牌坊

更别提茶馬古道的開通,茶葉不僅在遍及南北的廣大市場上運銷貿易,而且還進入了西北遊牧民族的帳篷,逐漸成為邊疆少數民族人民“倚以為命”、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而茶馬互市也成為宋、明等朝茶葉貿易的重要形式之一。

04.鏖戰

茶商伴随茶農與茶葉而來,自久遠的曆史中便開始了商場浮沉。

但,這些茶葉原本的主人們,卻似乎被整個曆史所遺忘。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正在采茶的茶農

當好茶之風盛行整個曆史,巨大的利潤讓官府也有些坐不住。茶稅的抽征始于唐朝,規定産茶的州、縣茶山就地征稅,十抽其一。

後來,唐朝統治政權還覺得不夠,又實行了“榷茶”法,下令民間所有茶園收歸官辦,民間所有茶樹移并于“官場”或“官焙”,沒有移并的要一概焚毀。

對依靠種茶為生的茶農來說,這簡直是置人生活于不顧。但是,他們也沒有什麼辦法,總不能直接造反吧。但巧的是,這時恰逢“甘露事變”,百姓“觀者怨王涯榷茶,或诟詈,或投礫擊之。”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正在采茶的茶農 攝影:禹涵

别的人一看,茶葉專營行不通,就又換了個法子,準許民間經營茶山,但從中抽取重稅,并且明文規定不準多種,并嚴禁私販、私藏茶葉,犯者嚴懲。

并不止唐代這樣,宋代雖然準許民間種茶樹,經營茶葉,但照例抽取“貢茶”和茶稅,還用“茶本錢”(即變相高利貸)來進一步分潤利潤。到了南宋,政治更加腐敗,又實行茶葉專賣,賣不出去,吃虧的還是茶農。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即使封建統治者對“貢茶”的重視和考究促進了焙制技術的提高,但茶農活不下去,便也種不出好茶。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龍井茶葉炒制

在官府的層層壓迫下,因園戶受嚴酷剝削和壓迫引起農民反抗的很多,如1171年的所謂兩湖“茶寇”、元代1318年淮西山場紅巾起義,無不與茶葉生産有關。

一直到明清時期,茶葉的發展狀況才有微妙的好轉,但好景不長,官府、茶商的壓迫,以及由于茶葉的貿易差額引發的鴉片戰争, 還是讓茶葉的生産量銳減,直到新中國成立才恢複過來。

05.茶史

茶,在中國文化中,向來是清雅平和的象征。

然而,近千年的曆史風波中,文人好名,貴人尋珍,在一波又一波的利益沖突下。茶總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曆史銘記。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茶的戰争,伴随着人的曆史。而茶的曆史,也裹挾了一個文明的底蘊。

可是,即便如此,茶還是茶。

它不似酒的濃烈,也不比更加費事費力的琴棋書畫。

從寂寂無名的深山野樹,到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茶,究竟經曆了什麼

春天的嫩茶芽

它借着每年第一縷春風而生,不必等待長大,便帶着一身的春意與鮮嫩,被茶農們從自然裡截留。

隻在這世上,留一盞馥郁如蘭,唇齒留香的好茶,留待茶客品嘗。

參考文獻:

[1]姜天喜.論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6):30-32.

[2]郭孟良.中國茶史[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3]莊晚芳.中國茶史散論[M].科學出版社,1988.

-END-

文案編輯丨LL

制圖編輯丨LL

圖檔來源于藝旅茶氣展覽供圖、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