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有些人容易被忽悠?避免孩子沒主見,美國國小的做法可借鑒

前幾天7歲的小侄女來家做客,着實為我上了一課。

大家坐在客廳的沙發逗孩子玩,偶然提起了小侄女正在看的經典童話故事“小紅帽”。

我本以為小侄女會很非常喜歡小紅帽的天真爛漫,她卻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森林裡這麼危險,怎麼小紅帽還和外婆住在森林裡呢?

小紅帽那麼小還不聽話,為什麼要讓她自己去找外婆呢?

這讓我忍不住十分感慨:雖然小侄女隻有7歲,卻有着很強的“批判性思維”,回想我當初7歲的時候,可沒有這麼清醒的認知。

為何有些人容易被忽悠?避免孩子沒主見,美國國小的做法可借鑒

雖然如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但大家會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學科教育、興趣特長上,關于“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很少關注。

然而對在現代社會中生存的我們來說,“批判性思維”至關重要,為孩子培養“批判性思維”,也是宜早不宜遲。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談起“批判性思維”,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雲裡霧裡,聽起來感覺“不知所雲”,但實際上,“批判性思維”并不複雜。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保持理性思考的能力,面對别人的意見和想法不人雲亦雲,能通過有邏輯地思考,得到屬于自己的可靠結論。

為何有些人容易被忽悠?避免孩子沒主見,美國國小的做法可借鑒

就像小侄女對小紅帽的質疑一樣,雖然這樣的經典童話大家耳熟能詳,但從現實邏輯來看,确實會顯得有些“奇怪”,不符合我們理性的思維模式。

對于“批判性思維”,其關鍵在于保持理性色彩,能夠從對觀點的質疑中,通過分析形成自己的結論和觀點,為孩子培養“批判性思維”,我們往往要鼓勵其試着去獨立思考,鼓勵孩子去獨立地分析事物、做出結論。

為何有些人容易被忽悠?避免孩子沒主見,美國國小的做法可借鑒

為什麼“批判性思維”如此重要?

放在過去,當我們需要擷取資訊時,可能會求助于“百科全書”,或者是直接向有經驗的人詢問,一般得到的答案都是比較靠譜的,不需要再花大量的精力去做判斷這些資訊是否正确。

然而随着近幾十年網絡資訊的飛速發展,人們擷取資訊的管道空前豐富,人們的資訊攝取,很大一部分來自社交網站、自媒體,面對如此龐大繁雜、真真假假的資訊,我們的“資訊甄别”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就跟現在流行的一句話一樣,“過去,對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智商和情商,現在最重要的是搜商。”所謂搜商,就是指的我們搜尋并甄别資訊的能力。

而這種資訊甄别能力的培養,最關鍵的就是要讓孩子有“批判性思維”,否則孩子就容易被忽悠,也容易“吃虧上當”。

為何有些人容易被忽悠?避免孩子沒主見,美國國小的做法可借鑒

比如我同僚家的兒子,就曾遇到這樣一件事,孩子剛上國中,無意在某群聊看到有人發消息稱“刷單掙錢”,正愁父母不給換新手機的他,很快動起了歪念頭。

開始時,過程還挺順利,孩子也确實掙到了幾十塊錢,然而沒過多久,對方宣稱需要“墊付”,孩子不假思索,就找同學、找家長,辛辛苦苦“籌集”了一千多元,結果可想而知都打了水漂。

現實生活中,網絡上類似的騙局數不勝數,即便是許多成年人,一不小心也會踩到坑裡上當受騙,更别提經驗淺薄的孩子了。

是以為了讓孩子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不吃虧,不被别有用心的壞人欺騙,從小為其培養“批判性思維”非常有必要。

為何有些人容易被忽悠?避免孩子沒主見,美國國小的做法可借鑒

如何為孩子培養“批判性思維”?

美國教育界之前曾提出過“4C核心能力”的說法,“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為了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很多美國國小會采取下面這樣的教育方法,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可以借鑒其中的經驗。

1.利用“5W1H模型”提問

所謂“5W1H模型”,其實是6個問題,當孩子們聽到某個觀點時,我們就要鼓勵其進行如下提問:

Who:誰說的?是專家嗎?是相關利益方嗎?

What:說了什麼?有确切依據嗎?

Where:事情是在哪裡發生的?

Why:為什麼對方會這樣表達?有什麼動機?

When:是在什麼時候得出的結論?事前預測還是事後分析?

How:對方是怎樣提出這樣的觀點,得出結論的?

通過以上這一連串的問題,讓孩子有邏輯地進行合理判斷和質疑,進而考慮觀點的合理性,養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

為何有些人容易被忽悠?避免孩子沒主見,美國國小的做法可借鑒

2.建立多元化的觀點

世界上很多事物并不是非黑即白,為孩子養成“批判性思維”,我們還要幫其擺脫“正确”與“錯誤”兩種思維定式,建立多元化的觀點。

比如列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正反兩種看法,要求孩子為雙方都提出支撐性的論據,并考慮除兩種看法之外,有沒有其他具備可行性的觀點,鼓勵孩子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為何有些人容易被忽悠?避免孩子沒主見,美國國小的做法可借鑒

3.多在生活中練習

“批判性思維”其實隻是一種思考習慣,我們完全可以将其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裡,對孩子進行“批判性思維”的練習。

比如網絡上流行的一個争議事件,我們可以問問孩子的觀點是什麼,為什麼會抱有這樣的觀點?然後再讓他假設自己的觀點是完全相反的,如何去批判或者說服前面的那個自己。通過這樣的反向思考,鍛煉孩子的批判性思維,看待事物更加全面。

為何有些人容易被忽悠?避免孩子沒主見,美國國小的做法可借鑒

結語:

“批判性思維”看似“高深莫測”,實際上卻是孩子們最應該掌握的一項基礎能力。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應該有意識地為孩子建立這樣的思維模式,幫孩子識别網絡上、生活中那些真真假假的各類資訊,避免人雲亦雲,養成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今日話題:你有注意為孩子培養“批判性思維”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