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得打!”:7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家長必須學!

作者 | 晨媽

來源 | 媽媽手冊(ID:jqfans)

晨媽發現。

每次隻要一寫完不能對孩子“暴力”、“吼罵”的文章,底下總會跟着一堆評論: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得打!”:7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家長必須學!

孩子犯了錯,到底該不該懲罰呢?

答案是:當然需要。

懲罰孩子,是必要的教育手段,隻不過,咱們不能使用簡單粗暴的方法,而是要用迂回戰術,科學地懲罰孩子。

讓孩子在意識到錯誤的同時,還能長記性,從中成長和收獲。

今天晨媽就教給大家7個科學懲罰孩子的方法,幫助父母們既能立規矩,又不傷孩子。

大家今天一定要認真收藏哦~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得打!”:7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家長必須學!

肯定有家長要問:規勸算是什麼懲罰?

但其實對于孩子來說,被父母當面指出錯誤,并且自己承認錯誤,再加以改正,也是很難的一課。

因為孩子的是非觀并不完全,對很多行為,難以區分對錯。

别人拿了我的玩具,是以我打了他;

我不喜歡這個小朋友,是以推了他;

爸爸今天沒有給我買零食,是以我摔東西......

當孩子犯了錯,父母一定要先放下手邊的工作,耐心詢問孩子争執、吵架的原因,聆聽孩子的想法。

對于首次犯的錯誤,一定要及時灌輸對于不正确行為的概念,并要求孩子學習說“請、謝謝、對不起”。

3-6歲時塑造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家長一定不要因為孩子年紀小,就忽略錯誤行為的重要性。

讓孩子學會直面自己的錯誤,并改正自己的錯誤,是作為懲罰的第一步。

晨媽提醒

家長不要用大聲音去吼罵或威脅孩子,也不要在人多的時候,大聲斥責孩子。

教育的同時,一定要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得打!”:7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家長必須學!

如果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吵架、打架了該怎麼辦?

曾經在一檔外國育兒綜藝上,就出現過這樣诙諧的一幕。

爸爸拿出一副卡片,給三個孩子玩,結果兩個孩子偏偏為了争奪其中的一張,大打出手。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得打!”:7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家長必須學!

面對孩子們打架的情況,爸爸并沒有責罵,而是讓兩個孩子各自搬着椅子,面壁思過。

并告知孩子,罰坐的時長為5分鐘,時間到了,爸爸才會來和他們交流。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得打!”:7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家長必須學!

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

并在罰坐的時間裡,緩和自己的情緒,停止生氣或哭泣,并開始初步反思自己的問題。

這就為罰坐結束後,父母的言語教育,起到了相當有效的鋪點作用。

罰坐不僅适用于孩子打架、争吵,也同樣适用情緒失控、哭鬧不停的孩子。

晨媽提醒

父母應當将罰坐的位置,設立在相對安靜無人的地方,例如書房、牆邊、陽台。

然後在孩子身邊,設立一個時鐘,計時處罰時間。這樣會更有效果哦~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得打!”:7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家長必須學!

對于那些拖拉作業、自律性差、無法自控的孩子,家長需要用一個巧妙的懲罰方法,在懲罰的同時,培養孩子的耐心。

晨媽要隆重為大家介紹一個——「排豆子懲罰法」。

排豆子的方法有很多:

●準備各色的豆子,混在一個碗中,讓孩子逐一挑出,分類到不同的碗中;

●準備一根繩子,和各種彩色帶孔的珠子,讓孩子按照顔色順序,串在繩子上;

●準備白紙、膠水、彩色豆子,讓孩子用豆子,在紙上粘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特定圖案。

排豆子對于耐心不足,情緒不穩的孩子,有很好的鍛煉、平緩作用。

還能很好地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以及分辨能力。

晨媽提醒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以及能力,設定任務量。

既不能讓孩子感覺過于簡單容易,也不能遠超孩子的能力範圍。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得打!”:7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家長必須學!

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有亂塗亂畫、亂扔東西、不喜歡收拾自己玩具書籍的習慣。

江蘇揚州有一位8歲小男孩,用粉牆塗料将地面、電線杆塗的到處都是。

媽媽看到兒子的“傑作”後,頓時氣炸,可孩子還不以為然,絲毫沒有意識到嚴重性。

直到城管第二天找過來,責令他們2天内清理幹淨,孩子才發現錯誤。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得打!”:7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家長必須學!

看着小男孩拿着刷子清洗地面的場景,晨媽相信,他今後,一定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其實像他這樣的孩子,比比皆是。

吃飯撒在桌上地上、顔料亂摸亂塗。無論父母制止多少次,孩子都是不為所動,根本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錯誤,甚至還覺得有趣。

做家務,不僅能讓孩子彌補自己的錯誤,收拾自己的殘局,還能讓孩子了解清掃的不易,懂得自覺保持衛生,養成整潔的好習慣。

晨媽提醒

對于年紀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帶領孩子一起做家務,教授孩子做家務的方法和技巧。

平時還要懂得培養孩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及時收拾好自己的生活區域。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得打!”:7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家長必須學!

大陸有兩句老話,叫“棍棒底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器”。

回顧那些傳統的教育手段,也幾乎都離不開“打”這個字。

可咱們總說,家長不能暴力,不能輕易打罵孩子,那到底能不能打呢?

李玫瑾教授說:

“不要和孩子一味地講道理,該打就要打,懲罰也很重要。”

是以打孩子,是可取的教育手段,但一定要分事情,分方法,分部位,分力度。

既不能打的太輕,讓孩子不長記性;也不能打的太重,讓孩子受到傷害。

咱們可以使用報紙、紙張,來制作的紙棒,對孩子小懲大誡。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同制作一個紙棒,并為其命名為“警示棒”。

然後家長告知孩子制作警示棒的原因,讓孩子了解,父母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使用這個棒子,作為懲罰。

對于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用小木棍、小尺子,同樣作為“警示棒”,放在固定的位置作為警惕。

晨媽提醒

警示棒隻能用來打孩子的手心,切忌打到孩子的其他部位,避免失手誤傷孩子。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得打!”:7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家長必須學!

《獵罪圖鑒》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畫像師沈翊通過女孩小安的畫,看出了孩子的焦慮、壓抑、不開心。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得打!”:7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家長必須學!

其實這裡使用的,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兒童繪畫心理分析」的知識。

要知道,孩子的畫,不論是線條、顔色、構圖,其實能很好地反映出内心的世界和情緒。

孩子還能通過繪畫,發洩出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是父母和孩子溝通時,很有效的一個途徑。

孩子犯錯後,父母可以準備畫冊和畫筆,讓孩子靜靜地畫出心中的想法。

畫完後,再和父母講述畫面的内容和意義。

這種方法,比起生硬直覺地詢問孩子,要來得更加有效。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得打!”:7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家長必須學!

對于蠻橫不講理、亂扔物品的孩子,沒收懲罰,可能是最為之有效的方法了。

家長可以将孩子胡亂丢棄的物品,或是極其心愛的物品,予以沒收,作為懲罰。

如果是孩子胡亂丢棄,不懂得珍惜,可以讓孩子通過失去,來懂得珍惜的意義,改正扔東西的習慣。

如果是孩子你蠻橫不講理,情緒失控,可以短暫的沒收,來讓孩子平複心情,擷取和家長平心靜氣的溝通機會。

晨媽總結的這幾種方法,家長可以針對孩子不同的錯誤情況,合理地安排。

但是千萬不要抓住一種懲罰方法,多次使用哦。

因為懲罰所起的教育作用,是會随着次數的增多而逐漸降低的。

過多的懲罰,不僅達不到教育兒童的目的,還會使孩子産生厭煩、不滿甚至抵觸的情緒。

咱們需要适時有度地執行,才能看見成效。

喜歡今天的文章,别忘了“點贊+在看+分享”哦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一次次跌倒失敗中,收獲成長。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得打!”:7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家長必須學!

*來源:媽媽手冊(ID:jqfans)。關注媽媽手冊,在這裡與百萬媽媽交流育兒經驗,還有大量原創精品親子漫畫,教你快樂育兒!本文部分圖檔來自于圖蟲創意。

本文編輯|小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