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的不用上房揭瓦:關于孩子“學習動力”的一切

真的不用上房揭瓦:關于孩子“學習動力”的一切

今天有家長咨詢,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找不到方向和意義。

我做了以下回複。

真的不用上房揭瓦:關于孩子“學習動力”的一切

回答較倉促。

後面反思了一下,隻诠釋了産品,并未從根本上解釋孩子的學習動力的問題。

遂開此篇。

如果您孩子在學習動力上有問題,看這一篇,足矣。

01

什麼是學習動力

首先,一切驅動孩子完成學習的動力,即學習動力。

學習動力分兩種:

第一種,外驅力。外驅力可以劃分為兩類:拉力和推力。

比較典型的拉力,就是獎勵,它對應人性裡的「貪婪」。

比較典型的推力,就是懲罰,它對應人性裡的「恐懼」。

比如孩子完成作業,獎勵雪糕,是獎勵,也是拉力。

孩子考試不及格,家長批評,是懲罰,也是推力。

我畫了一張圖,如下所示:

真的不用上房揭瓦:關于孩子“學習動力”的一切

外驅力有兩個特點:

1. 簡單粗暴,隻要有足夠的獎勵或者恐懼,孩子再不願意,也會按照家長的意志開始學習。

真的不用上房揭瓦:關于孩子“學習動力”的一切

2. 外驅力長期不一定有效。

人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奇特的功能,叫心理免疫。

「這就像是我們身體的免疫能力一樣,如果我們身體遭受到病毒的攻擊,身體就會調動力量去把病毒包圍住,去殺死它。而且在這個包圍病毒的過程中,身體會産生新的應對這個病毒的機制。是以我們打預防針就是這樣的過程,打一個微量的病毒進去,讓身體在消滅這個病毒的過程之中建立一個防禦機制,那麼等他以後碰到再大的病毒的時候,他的身體就可以有方法、有經驗去應對。」

隻要這個恐懼不足以擊垮他,他就會産生恐懼免疫。

如果孩子從小就受到批評謾罵,隻要他能完成自我調整,久而久之,他就不再擔心受到批評懲罰,懲罰也就不起作用。

真的不用上房揭瓦:關于孩子“學習動力”的一切

同理,獎勵也會産生獎勵免疫。第一天獎勵吃雪糕,第二天就得獎勵漢堡,第三天就需要獎勵必勝客大餐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家長的懲罰和獎勵,短期内有效果,長期下來就會變得索然無味。

真的不用上房揭瓦:關于孩子“學習動力”的一切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另一種動力,叫内動力。

内動力,即孩子完成自我驅動,積極主動的完成學習任務。

真的不用上房揭瓦:關于孩子“學習動力”的一切

02

學習的内動力從哪裡來

内動力和外驅力最大的差別就是,這件事情一定是孩子自己想做的事情。

比如遊戲,不需要任何外驅力,甚至加上外阻力,都不能動搖一個孩子的遊戲沖動。

真的不用上房揭瓦:關于孩子“學習動力”的一切

是以,内動力>外驅力。

那麼,學習的内動力哪裡來呢?

本能。

本能,是上天賜予地球上所有存活至今的所有物種(包括人類)的珍貴禮物。

如果某個物種沒有本能,那麼這個物種已經被自然法則淘汰了。

這種本能的第一要務,就是是生存和發展。

真的不用上房揭瓦:關于孩子“學習動力”的一切

生存。我們碰到危險,會本能的逃跑和躲避,人類才得以生存和延續。

發展。我們會不斷的追求更舒适、更快樂、更進階的生活方式,人類文明得以發展和繁榮至今。

本能是經過數百萬年進化沉澱下來并刻在人類基因上的一種生理條件反射,這種漫長的進化是人類社會賴以存活和發展至今的原因,這種印記将很有可能伴随着人類社會繼續延續下去。

是以首先,明确一個觀點,本能是無法消除的。

而且本能比我們想象的要重要的多的多。

沒有本能,我們不再關心食物、關心繁殖、遇到危險就逃避、遇到安逸就向往。如果真的變成這樣,個體的選擇已經無關緊要了,因為整個人類文明将就此畫上終點。

是以,聰明的家長,一定要學會利用原始本能,而不是反抗這些本能。

03

如何提升學習的内動力

本能的第一要務是生存和發展。

是以孩子在做決定要不要幹一件事情的時候,他會這麼思考:

1. 這件事情做成了有什麼好處?

這裡的好處,可以是物質獎勵,也可以是精神獎勵。

2. 我需要投入什麼?

包括時間、精力、體力、機會成本(如果做這件事情,可能會放棄其他的機會)等等。

3. 有沒有潛在風險?

比如是否會受到懲罰或損失。

這有點類似于商業領域經常使用的“投入産出比”。

如果投入大于産出,那麼這個事情“賺錢”,值得幹。

如果投入小于産出,那麼這個事情“賠錢”,不要幹。

真的不用上房揭瓦:關于孩子“學習動力”的一切

另外,要考慮回報周期。回報周期越小,越值得幹。

于是我把四象限更新成一個立體坐标軸。

真的不用上房揭瓦:關于孩子“學習動力”的一切

有沒有發現,孩子每次在做決定之前,都會稍微思考一下,這個時候,他就在思考這個“投入産出比”。

不要覺得擔心,因為這是一個大腦正常的孩子都會有的本能反應。

如果一件事情,孩子毫不猶豫的去做,那件事情在孩子的認知裡面,屬于低投入,高回報,且回報快。

如果一件事情,孩子非常抗拒,那件事情在孩子的認知裡面,屬于高投入、低回報、且回報周期長。

在他們眼裡,學習是:

枯燥、乏味、耗時、痛苦、難度大 —— 高投入

考得好最多表揚一下,考的不好最多批評一下 —— 回報少

即便是想得到表揚,也要等期中考試才有 —— 回報周期長

相比之下,遊戲呢:

刺激、快樂、難度低 —— 低投入

段位、晉級、排名 —— 高回報

隻要有能力,很快就能得到高排名 —— 回報周期短

很明顯,孩子和家長不一樣,孩子還未形成正确的價值觀,是以在他目前的認知水準裡,選擇遊戲而不是選擇學習,是他能做的“投入産出比”最高的事情了。

真的不用上房揭瓦:關于孩子“學習動力”的一切

上帝就是這麼有趣,因為他把人類配置成為:

「 給最需要努力的年華,配上最無知的思想 」

04

如何操作

你突然明白了這個令人傷心的事實:

基于不正确的價值觀,孩子做出了“投入産出比”最大的選擇,你卻無可奈何。

怎麼辦?兩個方法。

快速利用它。

慢慢改變它。

改變孩子的價值觀,除了正确的引導,還需要孩子本身的成長、大腦發育、心理成熟等内因,這件事情本身,也是一件“投入産出比”不高的選擇。

是以這裡建議,與其慢慢改變,不如利用人性的弱點。

怎麼利用?

把你想讓孩子參與的事情,變得低投入、高回報、回報快。

把你不期望孩子參與的事情,變得高投入,低回報,回報慢。

真的不用上房揭瓦:關于孩子“學習動力”的一切

拿自主學習體系來說:

每天隻要求孩子完成10分鐘 ——時間投入低

學習的坡度非常平緩,孩子覺得簡單 ——精力投入少

家長大大的100分激勵 —— 信心回報快

打卡後即可出現排名 —— 回報快

積分可以兌獎品 —— 回報高

在校考試分數出現提升 —— 回報高

感覺學習信心回升 —— 回報高

當然,這是我們期望的效用,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家長的操作和引導尤其重要。

此外,家長還可以增加以下動作:

周排名穩定在TOP30,給孩子提供孩子想要的便利。

周積分達到多少分,給予某些孩子想要的獎勵。

上述兩個動作,還可以通過對賭的方式進行,旁人監督,願者服輸,增加趣味性。

記住,是孩子想要,但不能白給的。

真的不用上房揭瓦:關于孩子“學習動力”的一切

當然我們也在努力,下一步計劃在自主學習體系加入更多的社互動動,讓孩子在自學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回報和回報。

「 前路崎岖,吾将上下而求索」

05

層級思考法

孩子的價值觀可以改變嗎?

可以。

推薦一個工具,層級思考法。

我們做決定的時候,其實是基于層級進行思考的。

請認真看下圖。

真的不用上房揭瓦:關于孩子“學習動力”的一切

願景層位于最高層,它是超越個人身份的,是關于我們想要怎樣的人生,或者說是關于我們的人生使命的。

身份層是關于“我是誰”的,涉及“我希望我是誰”或“我希望成為誰”。

價值觀層是關于“什麼是重要的”,以及“為什麼重要”的。

能力層是關于我的能力的,包括能力、狀态、政策和處世模式。

行為層則是關于“我要做什麼”或者“我已經做了什麼”的,涉及具體的行動步驟和行為。

環境層是指我所處的環境究竟是怎樣的。

邏輯層次中的上一層對下一層有指導作用。高層次上發生的改變必将向下“輻射”,進而在低層次上産生相應改變。

在低層次上發生的改變有可能會影響到高層次,但不會必然發生。

是以,我們将環境、行為、能力稱為低三層(這是我們可以意識到的層次),将價值觀、身份、願景稱為高三層(這是潛意識層面的東西)。

當聚焦在行為層時,我們思考的僅僅是如何改變自己固有的習慣。但是,如果我們能聚焦在願景、身份或價值觀上,我們的行為自然就會發生改變,而且動力十足。

真的不用上房揭瓦:關于孩子“學習動力”的一切

舉個例子:

孩子成績不好(環境),盡量不要拿着成績說事,而是幫忙分析,是什麼行為或者習慣(行為),導緻了成績不好?

孩子不愛寫作業(行為),如果覺得屢教不改,可以問問是哪裡有困難?(能力)

如果孩子很聰明,也能完成學習任務(能力),就是不想做,那麼可以看看他是不是讨厭學習(價值觀)?

如果孩子确實厭學(價值觀),嘗試和他深入交流,多問問“你未來想成為誰”吧(身份)。

如果孩子對自己的未來很迷茫(身份),好好準備和他聊聊人生,聊聊使命(願景)。

你看,不同的問題,其實展現的是不同的層級思想。

是以,當我們想改變較低層次時,通過改變更高一層往往更加有效。

同時,在思考低層行為習慣時,我們也不要忘了去更高層級看看導緻低層行為習慣産生的根本原因。

是以看到這裡,不妨花點時間:

和孩子聊聊,未來是要成為“企業家”、“上司人”還是“科學家”?

成為這類人,需要什麼條件?

通過什麼樣的努力,才能滿足這些條件?

這些努力,如何配置設定到成長的每個階段?

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想清楚以後,做一張“未來的XXX”的照片,貼在牆上,每日自省,并在未來的日子中,不斷強化、不斷引導。

看到這裡,希望你有所收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