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惡魔,但有的孩子,是被父母不負責任的教育逼成惡魔的。
韓劇《少年法庭》,通過7個真實的少年犯案例,告訴了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不負責任的父母真的會毀掉你的孩子。

法庭上,法官看着被告人帶來的律師團說了一句“我從業多年第一次見這麼豪華的律師團”
女孩的父母常年在國外工作生活,給女兒的隻有錢,就連女兒因為殺人被控訴,父母都沒有出現過,隻是請了一個豪華律師團出面搞定。
在父母眼裡,錢可以搞定一切,包括女兒的成長,缺乏父母陪伴和呵護的女孩,心理出現問題,最終變成了碎屍案的主謀。
蔚藍青少年恢複中心的集體霸淩案中,這些問題少女的背後都是各種殘破的家庭。
其中一個女孩的母親為了擺脫女兒,竟然謊稱自己病重将死。沒想到女兒竟然想方設法從恢複中心逃了出來來探望自己。面對站在門口的女兒,媽媽冷漠地關上了門,任由新丈夫在門外将女兒毆打到遍體鱗傷。
家暴案件中,被害人的父親從小就生長在一個暴力家庭中,在他眼裡,家暴就等于正常的教育,是以他拿着棒球棒将女兒打到肋骨骨折,渾身是傷。
在最後一個案件中,一名少年說的一句話很紮心:“如果有一對好父母,我們也不至于淪落至此。”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
教育就是蝴蝶效應!
我們以為今天對孩子的漠視冷淡,怒吼暴力都是小事情,殊不知它們正在慢慢積蓄成為毀掉孩子的恐怖力量,終有一天會爆發出來!
李玫瑾教授曾說,“父母的早期教育是孩子終身幸福的根基”。
在孩子18歲之前,是孩子情緒、性格、責任、安全感等人格和能力的塑造期。這個時期的家庭教育就像建造房屋打地基,你挖得越深,鋼筋水泥打得越牢固,未來的房屋才能更堅固,更漂亮,否則就算外觀再令人驚豔,也會輕易倒塌。
作為父母,請多陪伴你的孩子
心理學上指出,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長大後往往冷漠多疑。
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表明,年齡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關注和照料。尤其是0-3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陪伴對孩子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缺乏情感上的互動溝通,他們的安全感無法建立。長大後,他們一面會因為需要安全感,不斷用自己的方式争取,哪怕是錯誤的也在所不惜;一方面,他們性格冷漠,對周圍的人充滿敵意,性格孤僻。
作家畢淑敏說過:“孩子的成長,首先是從父母的瞳孔中确認自己的存在。”
法國著名兒科醫生、世界低幼兒童教育專家卡特琳娜·蓋岡《如何高品質陪伴孩子》一書中講到:
與孩子一起度過一些溫暖、快樂、親密的時光,帶給他們活着的樂趣。用溫暖的語言和動作表達對孩子的愛意,是他們快樂的源泉,也是他們情感學習的啟蒙課。當孩子感覺到被愛,就會在童年或成年後也有能力對别人表達和給予關愛。
陪伴,是最好的愛!父母的陪伴,會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也是培養各種品質和能力最好的方式。
作為父母,要學會看見你的孩子
身為少年法庭的法官,姜部長審理了很多案件,見過很多失敗的父母,但是他自己也同樣是一位失敗的父親。
他對兩個兒子永遠保持不同的态度,總是用小兒子的優秀去羞辱“不成器”的大兒子。為了讓父親看得起,大兒子卷入了一場考試舞弊案件,最終為了不牽連父親,選擇了自殺。
我們愛孩子,并不代表我們了解孩子,看見了孩子。
面對孩子犯錯,我們總是口不擇言,不斷抱怨,恨不得用最難聽的話來羞辱他。
面對孩子失敗,我們“恨鐵不成鋼”,想不通為什麼孩子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我們嫌孩子寫作業慢,嫌孩子把屋子搞得一團糟,嫌孩子總是和自己頂嘴......在我們眼裡,孩子充滿了缺點和問題。
但是我們從沒有想過,寫作業慢也許是因為孩子不會,孩子頂嘴也許是因為我們冤枉了他......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看孩子,認為孩子不聽話,全是缺點,卻很少去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去了解,去思考。
美國兒童教育專家金伯利·布雷恩在“情感引導式教育”這個概念中倡導:父母不要用吼叫和威脅的方式逼孩子聽話,而要通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孩子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通過平等地溝通,達成親子合作。
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看見孩子,去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用了解和接納,尊重和呵護去建構孩子的安全感、價值感和健全的人格。
隻有這樣長大的孩子,才會自尊自愛、自信獨立,因為他知道,即使前方的風雨再大,身後也有父母張開臂膀等着自己。
作為父母,請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
電影《少年的你》中,校園霸淩者魏萊來自高知家庭,可是在父母眼中,唯一重要的隻有成績。在這個看起來很完美的家庭中,魏萊被父母無情地冷暴力着。
進入青春期的魏萊開始心理畸形,從暴力欺淩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最終成為了一個可怕的惡魔。
和父母沒有溝通的孩子,是絕望的。在他們彷徨無助的時候,在他們不知所措的時候,在他們最需要人提點幫助的時候,他們不得不一個人慢慢熬。
熬不住的孩子,要麼心理扭曲,出現行為問題;要麼就會向外尋找能和自己情感交流的人,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走入歧途。
心理咨詢師武志紅老師曾說過,生命力如果被看見,才是好的生命力,才能有創造有向上,但如果生命力沒被看見,那将會衍生出來憤怒等負面情緒,就是黑色的生命力。
不管是對孩子視而不見,還是對孩子嚴密控制,帶給孩子的都是一次次的傷害。
《放牛班的春天》中有這樣一句話:“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了解。”
孩子内心對父母有着深深的愛,渴望和信任,然而不負責任的父母卻一再打破這種信任,将孩子一次次推向無底的深淵,任由其摔得粉身碎骨。
孩子的人格一旦形成,要改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正如《少年法庭》中,很多問題少年都是在接二連三地重蹈覆轍。
父母才是這個世界上權力最大的人,因為他的教育,可以決定一個人未來的一生。
是以,作為父母,請務必擔負起為人父母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