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子3分鐘】第84期|孩子情緒不好,父母怎麼做?

生活中我們常常碰見孩子因為某種原因出現情緒不穩的現象,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安撫孩子,幫助孩子将情緒穩定下來。

孫俪曾發過一條微網誌:她說:“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事情發生,他需要的隻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了解他,支援他,鼓勵他。”

當我們發現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可以這樣做:

1. 允許孩子表達真實的想法

讓孩子情緒穩定,擺脫焦慮的第一步,就是允許孩子表達真實的想法,看見孩子的情緒,肯定悲觀情緒的存在,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很多感受之是以長久停留,往往是因為我們對感受有着強烈的不接納,是以這些感受沒有機會得到徹底的表達和釋放,使得我們自己也被困入其中。是以無論是哪種情緒,沮喪、冷漠、抑郁、憤怒,都允許它存在。

是以,對待孩子的情緒,不要壓制,而是要弄清楚孩子情緒背後的訴求。最大限度地抛棄“我以為,我認為,我感覺”,認真聽聽孩子的聲音,再慢慢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2. 以同理心去傾聽孩子

德國心理學家卡蘿拉·舒斯特說:“其實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如果我們用忽視或者反對的方式來回應孩子,他們的自尊心會受到挫折,在調整自己的情緒方面就會有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受到限制。

【知子3分鐘】第84期|孩子情緒不好,父母怎麼做?

同理心是緩解孩子情緒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孩子小的時候很難了解情緒過程,同理心可以有效的讓孩子通過父母的幫助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提高情緒的認知和處理能力。在孩子表達出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試着站在他們的角度,換位思考,去了解他們的感受,承認這種感受并去表達了解和體諒。

除了專注地用耳朵聽孩子的訴說,還需要用眼睛觀察孩子的肢體語言、臉部表情、手勢等,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用自己的心真正地去感覺孩子的感受。如果不接納負向的情緒,孩子表面上可能沒事,但内心那股“氣”依然存在,情緒垃圾愈積愈多,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3. 每天發呆五分鐘以上

有科學研究表明,人在高壓的狀态下,是無法進行有效放松,這個時候,發呆是很有效的調節方法。

孩子發呆的時間,就好比國畫裡的“留白”一樣,似乎什麼也沒有畫,但是必不可少。發呆,不僅可以降低焦慮和抑郁的風險,同時大腦中阿爾法腦電波也會得到加強,進而起到緩解疲勞,深度放松的作用。

哪怕隻有五分鐘,也可以讓他們去自由地體驗一種感受,緩解各種不良情緒。

4. 讓情緒流動起來

其實對于情緒,我們要做的從來不是控制,相反,我們要去觀察。假如我們能夠平靜如實地觀察自己正在發生的情緒,“抽離”地看着它,就像是看着另一個人的情緒。那麼,你的情緒問題就會解決大半。

【知子3分鐘】第84期|孩子情緒不好,父母怎麼做?

是以,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把情緒寫下來,去描述情緒,把一種無形的、恐慌的、不舒服的感覺轉換成一些可以被定義的東西。孩子也由此了解到,憤怒、傷心、害怕等情緒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有的經曆,而且是可以處理的。

在觀察之後,可以慢慢地接納它。或者,嘗試用理性的思考去看一看到底是什麼樣的“不切實際”的想法或思維模式導緻了你的這種情緒。如此一來,負面情緒就會漸漸消退,甚至無聲無息地消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