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日報釋出“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孩子

大家好,我是布谷媽~

我一位寶媽朋友,氣呼呼地跟我講了一件事。

她十歲大的閨女,邊嗑瓜子邊看電視,她則在一旁彎着腰掃地、拖地。閨女磕完瓜子,直接将殼扔地上。

她氣不過,大聲喊道,你不會把殼扔垃圾桶嗎?閨女有所收斂。

等朋友收拾完屋子,回頭一看,發現閨女腳下又是一攤瓜子殼。忍無可忍的她,拿起掃把就朝閨女撲了過去。

那個畫面太生動,我自行腦補了一下。

人民日報釋出“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孩子

朋友問我,如今的孩子怎麼一點責任心都沒有?不幫忙也就算了,明明看你在掃地,還要亂扔。這以後誰受得了?

雖然朋友閨女這類孩子比較少見,但在家裡不做家務,袖手旁觀的孩子,卻很常見。

我姐叫外甥打掃客廳,外甥回答她,我隻幫你做這一次,下次我不做了。

當時我聽了就覺得不對勁,啥叫“幫你做”,難不成這個家不是你的?你每天睡大馬路上呢?

我們會由于疼愛,或者怕耽誤孩子學習,進而不讓他們插手家務。但卻不知,這樣會對孩子們造成深遠的影響。

人民日報釋出“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孩子

一:從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

●缺乏責任感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受之無愧感”。它說的是,一個人習慣性接受而不付出,就會把别人對他的好,當成理所當然,進而“受之無愧”。

其實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我們常說的“感恩”。

當一個孩子,習慣在家裡單向接收,而不需要為家庭做出任何貢獻時,他就會覺得,自己享受這一切是應該的。

這不僅會讓孩子看不到父母的付出,還會讓他們将這種相處模式投射到其他關系中。

比如長大後,同僚好心捎他回家,他反而覺得,反正順路,又不多麻煩你。于是,“順路送他回家”就成了别人該做的事,而不是他該感激的事情。

這樣的孩子,缺乏責任感。他不僅不會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還會認為,為他付出,是别人的責任。他們長大後,往往難以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

人民日報釋出“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孩子

●沒有歸屬感

《正面管教》一書提到,孩子需要看到自己的價值,來找到家庭歸屬感。

我們以為,不讓孩子做家務,不累着他,是愛。

但其實,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因為,當家人都忙碌的時候,他卻參與不進去,他感覺自己無法融入家庭這個集體中,進而缺乏安全和歸屬。

而當孩子和父母一起齊心協力做一件事時,他會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是有能力的。

而且,他感覺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份子,他被人需要。在做家務中,孩子能變得更有自信。

人民日報釋出“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孩子

●動手能力

兒童教育學家蒙特梭利指出,孩子是靠動手來學習的。

而這種動手的能力,正是從家務做起。

我們可以看到,2-3歲的孩子,對家務格外感興趣。他搶着要掃地、拖地、洗衣服,還學着大人的模樣炒菜、洗碗。

孩子從小要探索世界,他需要通過不斷地動手,來獲得感覺覺通道的刺激。

如果我們一味讓孩子閑着,不讓他通過雙手做有意義的事情,那麼他可能就會把動手能力轉為破壞行為。

是以說,做家務,真的是對孩子好處多多。如果我們舍不得用孩子,才是真的害了他。

人民日報釋出“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孩子

二:人民日報釋出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家長想要孩子做家務,但又不知道,他到底能做哪些事情呢?

人民日報釋出的家務年齡對照表,建議收藏。

人民日報釋出“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孩子

家長可以對照自家孩子年齡,配置設定相應的家務,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獨立能力。會做家務的孩子,才會對家庭有責任心和愛心,把自己當成家庭的一份子,在接受愛的同時,也願意做出貢獻,給予回報。

三:如何正确引導孩子做家務?

不過,令很多家長苦惱的是,有心讓孩子做家務,但他做不好、不願做怎麼辦?

我們在對待孩子做家務這件事上,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給孩子選擇權

每個人都有選擇偏好,比如我就甯願拖地、整理衣櫃也不喜歡洗碗。

這時候,我們可以将要做的家務活列成一個清單,然後讓孩子挑自己能接受的家務活。

當孩子有選擇權時,他就覺得,做家務不是爸爸媽媽逼他做的,而是自己挑選的、想要做的家務。孩子一般願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進而落實到位。

人民日報釋出“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孩子

任務具體化

我有一次交代布妞說,寶寶,把這裡收拾一下。

布妞看了看四周,然後一臉迷茫地問我,收拾哪?

我這才發現,給她交代的任務不具體,她就不知道到底該做什麼、要做到哪種程度。

于是我又說,咱們讓繪本都回到書架上,把沙發上的衣服疊到櫃子裡,把地上的玩具都收回箱子裡好嗎?

任務細分,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具體職責在哪,也就能做得更好、更細緻。

及時認可和鼓勵

心理學有個詞,叫“習得性無助”。它指的是,當一個人,覺得做什麼都沒有用的時候,他就不願意做了。

比如我們讓孩子掃地。掃完一看,地上還有不少紙屑。于是我們指出來,你怎麼掃的,這麼多紙屑沒看到嗎?怎麼連掃個地都掃不好呢?

一次兩次三次,孩子就會覺得,做也要挨批評,不做也要挨批評,反正我做什麼都做不好,那為啥還要做呢?

于是,下次你再怎麼叫,他也不願意動手做家務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及時認可和鼓勵,找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比如你可以說,謝謝你履行承諾,按時掃了地,這樣我就不用一直催促你了;謝謝你把掃把歸位,這樣我不用到處找。

孩子就會覺得,原來我有這麼多做得好的地方,那我下次還要保持,并且做得更好。

人民日報釋出“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孩子

如果孩子忘記了,不要指責

如果孩子某天忘記做家務,我們不要急着指責。因為指責反而會讓孩子生出逆反心理,我就是不做,那又怎樣?

父母可以友情提醒,說我發現地沒有掃,你是不是遇到什麼困難了,需要我幫忙嗎?

孩子可能會說,啊我忘記了,或者說我有點不想掃。

忘記了沒關系,隻要做了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犯懶不想做,就問問他,是不是對這項家務不感興趣了,想試試别的。

讓孩子做家務,需要我們運用一定的技巧,調動他的積極性。這樣,孩子才能在付出中,找到價值感和歸屬感,培養自己的能力。

你家孩子做家務嗎?快快讓孩子們動起來吧~

【圖檔來自網絡,侵立删】

作者簡介:布谷媽媽,一個善觀察、愛思考、有辦法的媽媽。專注兒童心理,讀懂孩子輕松養育,喜歡就關注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