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民日报发布“做家务年龄对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孩子

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我一位宝妈朋友,气呼呼地跟我讲了一件事。

她十岁大的闺女,边嗑瓜子边看电视,她则在一旁弯着腰扫地、拖地。闺女磕完瓜子,直接将壳扔地上。

她气不过,大声喊道,你不会把壳扔垃圾桶吗?闺女有所收敛。

等朋友收拾完屋子,回头一看,发现闺女脚下又是一摊瓜子壳。忍无可忍的她,拿起扫把就朝闺女扑了过去。

那个画面太生动,我自行脑补了一下。

人民日报发布“做家务年龄对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孩子

朋友问我,如今的孩子怎么一点责任心都没有?不帮忙也就算了,明明看你在扫地,还要乱扔。这以后谁受得了?

虽然朋友闺女这类孩子比较少见,但在家里不做家务,袖手旁观的孩子,却很常见。

我姐叫外甥打扫客厅,外甥回答她,我只帮你做这一次,下次我不做了。

当时我听了就觉得不对劲,啥叫“帮你做”,难不成这个家不是你的?你每天睡大马路上呢?

我们会由于疼爱,或者怕耽误孩子学习,从而不让他们插手家务。但却不知,这样会对孩子们造成深远的影响。

人民日报发布“做家务年龄对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孩子

一:从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

●缺乏责任感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受之无愧感”。它说的是,一个人习惯性接受而不付出,就会把别人对他的好,当成理所当然,从而“受之无愧”。

其实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我们常说的“感恩”。

当一个孩子,习惯在家里单向接收,而不需要为家庭做出任何贡献时,他就会觉得,自己享受这一切是应该的。

这不仅会让孩子看不到父母的付出,还会让他们将这种相处模式投射到其他关系中。

比如长大后,同事好心捎他回家,他反而觉得,反正顺路,又不多麻烦你。于是,“顺路送他回家”就成了别人该做的事,而不是他该感激的事情。

这样的孩子,缺乏责任感。他不仅不会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还会认为,为他付出,是别人的责任。他们长大后,往往难以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人民日报发布“做家务年龄对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孩子

●没有归属感

《正面管教》一书提到,孩子需要看到自己的价值,来找到家庭归属感。

我们以为,不让孩子做家务,不累着他,是爱。

但其实,孩子会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因为,当家人都忙碌的时候,他却参与不进去,他感觉自己无法融入家庭这个集体中,从而缺乏安全和归属。

而当孩子和父母一起齐心协力做一件事时,他会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是有能力的。

而且,他感觉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份子,他被人需要。在做家务中,孩子能变得更有自信。

人民日报发布“做家务年龄对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孩子

●动手能力

儿童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指出,孩子是靠动手来学习的。

而这种动手的能力,正是从家务做起。

我们可以看到,2-3岁的孩子,对家务格外感兴趣。他抢着要扫地、拖地、洗衣服,还学着大人的模样炒菜、洗碗。

孩子从小要探索世界,他需要通过不断地动手,来获得感知觉通道的刺激。

如果我们一味让孩子闲着,不让他通过双手做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他可能就会把动手能力转为破坏行为。

所以说,做家务,真的是对孩子好处多多。如果我们舍不得用孩子,才是真的害了他。

人民日报发布“做家务年龄对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孩子

二:人民日报发布做家务年龄对照表

家长想要孩子做家务,但又不知道,他到底能做哪些事情呢?

人民日报发布的家务年龄对照表,建议收藏。

人民日报发布“做家务年龄对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孩子

家长可以对照自家孩子年龄,分配相应的家务,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能力。会做家务的孩子,才会对家庭有责任心和爱心,把自己当成家庭的一份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愿意做出贡献,给予回报。

三: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做家务?

不过,令很多家长苦恼的是,有心让孩子做家务,但他做不好、不愿做怎么办?

我们在对待孩子做家务这件事上,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给孩子选择权

每个人都有选择偏好,比如我就宁愿拖地、整理衣柜也不喜欢洗碗。

这时候,我们可以将要做的家务活列成一个清单,然后让孩子挑自己能接受的家务活。

当孩子有选择权时,他就觉得,做家务不是爸爸妈妈逼他做的,而是自己挑选的、想要做的家务。孩子一般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从而落实到位。

人民日报发布“做家务年龄对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孩子

任务具体化

我有一次交代布妞说,宝宝,把这里收拾一下。

布妞看了看四周,然后一脸迷茫地问我,收拾哪?

我这才发现,给她交代的任务不具体,她就不知道到底该做什么、要做到哪种程度。

于是我又说,咱们让绘本都回到书架上,把沙发上的衣服叠到柜子里,把地上的玩具都收回箱子里好吗?

任务细分,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具体职责在哪,也就能做得更好、更细致。

及时认可和鼓励

心理学有个词,叫“习得性无助”。它指的是,当一个人,觉得做什么都没有用的时候,他就不愿意做了。

比如我们让孩子扫地。扫完一看,地上还有不少纸屑。于是我们指出来,你怎么扫的,这么多纸屑没看到吗?怎么连扫个地都扫不好呢?

一次两次三次,孩子就会觉得,做也要挨批评,不做也要挨批评,反正我做什么都做不好,那为啥还要做呢?

于是,下次你再怎么叫,他也不愿意动手做家务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认可和鼓励,找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比如你可以说,谢谢你履行承诺,按时扫了地,这样我就不用一直催促你了;谢谢你把扫把归位,这样我不用到处找。

孩子就会觉得,原来我有这么多做得好的地方,那我下次还要保持,并且做得更好。

人民日报发布“做家务年龄对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孩子

如果孩子忘记了,不要指责

如果孩子某天忘记做家务,我们不要急着指责。因为指责反而会让孩子生出逆反心理,我就是不做,那又怎样?

父母可以友情提醒,说我发现地没有扫,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需要我帮忙吗?

孩子可能会说,啊我忘记了,或者说我有点不想扫。

忘记了没关系,只要做了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犯懒不想做,就问问他,是不是对这项家务不感兴趣了,想试试别的。

让孩子做家务,需要我们运用一定的技巧,调动他的积极性。这样,孩子才能在付出中,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培养自己的能力。

你家孩子做家务吗?快快让孩子们动起来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一个善观察、爱思考、有办法的妈妈。专注儿童心理,读懂孩子轻松养育,喜欢就关注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