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完大衆和雪鐵龍的底盤:不能說法國人傻,隻能說德國人太會賺錢

凡爾賽C5 X剛上市那會,我就去店裡看過實車,最大的震撼點不是這台車的設計多驚豔,價格多低,而是我覺得在這種價格的産品上,敢不計成本的在底盤上用料的,可能隻有法系車了。

底盤是一個非常考驗企業良心的東西,不為别的,就是因為底盤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着,有些企業可以給底盤用很爛的用料,通過自己的調教也能調教出不太差的駕駛感受。

看完大衆和雪鐵龍的底盤:不能說法國人傻,隻能說德國人太會賺錢

但值得一提的是,底盤架構是一個整體的系統性部件,操控好壞隻是一個衡量點,底盤的另外幾個使命是輕量化、安全性以及隔音表現。

我其實系統性的去看過很多合資車甚至國産的底盤架構,得出的結論比較明确:在底盤品質方面,法系車仍然是當之無愧的TOP1。

一方面,法系車仍然視底盤架構為企業靈魂,是以在設計、生産底盤的時候基本上會規劃很大一部分成本。

另一方面,本身設計底盤就是法系車的強項,是以這是産品娘胎裡自帶的競争力。

看完大衆和雪鐵龍的底盤:不能說法國人傻,隻能說德國人太會賺錢

願意用料,而且調教能力很強,是以在操控上大多數法系車都很有亮點,當然我剛才說了操控隻是一方面亮點,另一個亮點一定是安全性以及輕量化标準。

從材料本身來說,鋁合金材質品質更輕,雖然兩者強度差距并沒有很大,但必須要知道一點,基本上能用鋁合金的部件,都更輕,而且用料是不含糊的。

換句話說,鋼材部件是可以很輕松偷工減料的,比如說防撞梁吧。

看完大衆和雪鐵龍的底盤:不能說法國人傻,隻能說德國人太會賺錢

在防撞梁上動心思的企業不少,用鐵的比較多,而且基本上呈現非常單薄、尺寸比較小,有些車不用說撞,腳踹上去就能變形。

鋼的的确會更好,但同樣存在尺寸小、單薄兩個問題。

能在前後用鋁合金的企業,基本上已經放棄在這個部件上省錢的想法了,比如說凡爾賽,防撞梁比我手臂的尺寸還粗壯,雖然鋁合金強度不如鋼材,但尺寸夠大、夠厚,耐撞性絕對是第一梯隊了吧。

看完大衆和雪鐵龍的底盤:不能說法國人傻,隻能說德國人太會賺錢

防撞梁上省成本的品牌有很多,我都可以直接點名說出來,大衆、本田、豐田、日産,基本上是小尺寸的防撞梁。

給大家看看賣的最好的德國車朗逸,防撞梁就是一層沖壓鋼闆,厚度兩毫米左右,後防撞梁也是沖壓鋼闆,厚度一個多毫米。

就算是20多萬的途觀,防撞梁厚度也比較單薄。

看完大衆和雪鐵龍的底盤:不能說法國人傻,隻能說德國人太會賺錢

這筆帳企業算的很清楚,朗逸一台車一年就算40萬銷量,前後防撞梁成本就算能省100塊錢,一年就這個部件能省下來4000萬,南北大衆一年銷量巅峰時期300多萬,這種成本一年就是3個億。

我都沒敢算看不見的懸架成本。

标緻、雪鐵龍很多車型懸架部件都是鋁合金,橫向拉杆擺臂等等都是粗壯圓潤的鋁合金部件,成本顯而易見,我見過探嶽的懸架用料,比如說下控制臂就是單層沖壓鋼闆。

看完大衆和雪鐵龍的底盤:不能說法國人傻,隻能說德國人太會賺錢
看完大衆和雪鐵龍的底盤:不能說法國人傻,隻能說德國人太會賺錢

法系車造車理念就是把好的東西放在需要的地方,是以我們能看到很多不計成本、不求回報的用料以及設計,我隻能說法國人在造車這件事兒上并不是非常懂盈利怎麼搞。

相反,大衆則是更聰明一些,使用者根本看不到的防撞梁、下擺臂、拉杆等部件能省成沖壓鋼闆的一定是換成沖壓鋼闆。

要知道,一噸鋁合金和一噸鋼材的成本懸殊巨大,在看不見的地方節省用料,我不能說法國人太蠢不會這麼做,我隻能說德國人真的很懂得賺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