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媽媽,為啥别人能玩遊戲,我不行?”孩子在家上網課染上網瘾咋辦?

最近很多媽媽們産生了新的煩惱:

孩子上網課”摸魚“,玩遊戲上瘾了怎麼辦?

“媽媽,為啥别人能玩遊戲,我不行?”孩子在家上網課染上網瘾咋辦?

近期,由于大陸多地疫情來勢洶洶,很多地方的中國小都采用了居家線上教學的模式。

然而随着孩子接觸電腦和網絡的時間變多,對很多孩子來說,網絡的吸引力遠遠大于課堂,以至于不知不覺沉迷于網絡遊戲、網絡視訊、網絡直播、各種網站等...

誘惑太多了!手機、iPad、電腦、電視、打遊戲、刷抖音、逛B站,在網上能消磨時光的事情太多了。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上網玩遊戲成瘾,不好好學習,還會學到不好的東西。

01

孩子一定喜歡打遊戲麼?

一個11歲的男孩,這個男孩說,想用打“星際争霸”遊戲完成自己學校的學分要求。

老師說:“可以啊,那你要申請多少小時的學時呢?”

那個男孩大大咧咧地說:“先來1600個小時吧。”

那他是怎麼算出來1600個小時呢?很簡單啊,這個男孩覺得自己一天可以打14個小時的遊戲,每周7天,一個學期差不多4個月,那就是1600個小時了呗。

老師不動聲色地說:“把你的手機給我。”他拿過來這個男孩的手機,他知道這個孩子每天要在B站上逛很長時間。果不其然,那個男孩那天一共看了104個視訊,花了五六個小時。

老師說:“你這104個視訊裡,隻有42個是跟‘星際争霸’有關的。我大概算了一下,你有4個小時是在網上瞎逛。”

“媽媽,為啥别人能玩遊戲,我不行?”孩子在家上網課染上網瘾咋辦?

好,那這個男孩馬上就明白了老師的意思。

他原來說的每天14個小時,其實隻是每天不睡覺的時間。那麼,怎麼根據自己的目标管理時間呢?小男孩回去認真地做了個計劃。

這次他提的學習計劃是:每天花3個小時練習打“星際争霸”遊戲,再花3個小時看網上的視訊資料和攻略,一周5天,周六周日休息;堅持18周,一共540個小時。

那你說,這是什麼?這就是時間管理啊。你看,一個認真打遊戲的孩子,自然也會認真學習,認真生活。

一般來說,當孩子們可以打遊戲,沒人管,都會報複性地瘋玩。這個時間大概是半年或一年。那半年或一年之後呢?他們就對遊戲感到膩味了。當然,有少數對遊戲特别癡迷的孩子會選擇當職業電競選手。

可是,别的孩子很快會發現: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當電競選手的天分;他們會逐漸醒悟過來,自己其實喜歡的不是遊戲,而是别的東西。

“媽媽,為啥别人能玩遊戲,我不行?”孩子在家上網課染上網瘾咋辦?

還有另外一個孩子的故事。

這個孩子剛開始也是沒日沒夜地打遊戲,他玩的是“英雄聯盟”。

但是他打了2000多局“英雄聯盟”,水準還是最低的青銅,後來好不容易打到黃金和鉑金之間的水準,就再也升不上去了。

這大概是個什麼概念呢?這就好比說,一個圍棋愛好者,練習了1000多個小時,還是業餘初段水準。

這就有意思了。為什麼他打了這麼多局卻進步不大?或者,再換個角度來想,為什麼他進步不大卻打得樂此不疲?

這個孩子最終意識到,他跟别的孩子不一樣,他根本不會花時間去琢磨遊戲中的戰術,他隻關心組隊,組隊就能交朋友。

是以,你看,他其實是利用遊戲在社交。最後,這個孩子終于頓悟了,那除了遊戲,還有很多可以跟人社交的方式啊。

他終于知道了,自己最關心的是如何了解人的内心,最後,他到美國留學,學了心理學。

喜歡打遊戲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02

愛玩遊戲全是孩子的錯嗎?

“媽媽不給我打遊戲,我很生氣,感覺媽媽不愛我了,不想活了……”

這是一個遊戲上瘾的孩子想要自殺,被警察耐心詢問後說出的理由。

說實話,在感到震驚的同時,也覺得家長們要開始好好反思自己。

一提到孩子的網瘾、手機瘾這個話題,家長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怪遊戲、怪孩子。但是,孩子沉迷于遊戲,真的不是孩子的錯呀…

回想我們小時候,電視都是稀罕的好東西,更别提電腦。每天放學回家,要麼書包一扔,和住得近的朋友跑出去瘋玩;要麼和爸媽一起幹活,媽媽做飯,你坐在旁邊擇菜。

親情、友情,融入在日常的點滴中,我們就這樣平穩而又幸福地長大。

可對現在的孩子來說,親情和友情,都是“奢侈品”。父母或工作忙碌,或沉迷抖音電視劇,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朋友或住得很遠,或忙着上興趣班補習班,很少有時間湊在一起玩。

難以在現實中得到愛與陪伴的孩子,自然投入遊戲的“懷抱”。對孩子來說,遊戲除了不能像媽媽一樣對他親親抱抱,其他都能給他。孩子愛玩遊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更何況,父母有時比孩子更依賴遊戲。孩子想讓媽媽陪自己玩,媽媽不耐煩地說:“去去去,你不是有ipad嗎?”

孩子想跟爸爸說說話,爸爸一邊低頭玩着手機,一邊說:“沒看到我忙着呢嗎?你先自己玩吧。”

不是遊戲太誘人,而是父母的陪伴品質太低。久而久之,孩子便明白:父母沒有遊戲好玩。

“媽媽,為啥别人能玩遊戲,我不行?”孩子在家上網課染上網瘾咋辦?

是以,為什麼孩子喜歡遊戲?

因為在遊戲中,孩子能感受到缺失的愛與陪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選擇喜歡的角色和遊戲),能得到正面回報,獲得自我效能感。

這恰恰是現實生活中,父母忽視的東西。

03

父母應該怎麼做?

覺得孩子遊戲上瘾,比孩子更需要改變的,其實是父母。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用什麼樣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會變成什麼樣子。

根據大陸《網絡成瘾臨床診斷标準》,每天遊戲6小時且連續三個月則為網瘾。大部分孩子,遠沒有到有網瘾的地步。

隻要父母加以适當的引導,孩子就能走出遊戲世界,關注現實世界。

接納電子産品和遊戲

父母越将電子遊戲視為洪水猛獸,孩子就會越好奇;父母越對電子産品避之不談,孩子就越想探索。

是以,與其讓孩子遠離電子産品,父母不如先試着接納電子産品。在這個時代裡,網絡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手機可以用來打遊戲,但也可以用來做許多有趣也有益的事情。

孩子可以利用手機搜尋資料,可以看紀錄片學習新知識,可以看英文視訊磨耳朵,也可以在遊戲中鍛煉邏輯能力和手腦并用的能力。

隻有當父母與孩子站在統一戰線,用良好的心态對待電子産品,父母才能給孩子提供積極有效的陪伴。

和孩子一起玩遊戲

與其在家各玩各的,父母不如帶着孩子一起玩。

說白了,孩子為什麼愛打遊戲?因為遊戲能提供高品質的陪伴,而父母不能。一旦父母願意用心與孩子相處,遊戲便沒有任何吸引力了。

父母缺席,孩子隻能蜷縮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父母在位,孩子才有勇氣和力量探索外面的世界。

與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身邊很多家庭,都是“一言堂”。孩子該上什麼補習班,媽媽說了算;孩子幾點寫作業,媽媽說了算;孩子玩多久遊戲,也是媽媽說了算。

孩子沒有參與感,便會把媽媽的話當作耳旁風,因為在他看來,這是媽媽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

是以,父母應該邀請孩子一同參與制定規則。父母說明白利害關系後,讓孩子與父母一同安排自己的遊戲時間,遊戲時長。隻有這樣,孩子才能意識到,自己才是第一責任人。

同樣,自己制定規則,孩子便會更加積極地遵守。父母省心,孩子省力。

與孩子坦誠溝通

父母因為工作需要,不得不在居家隔離時用電腦辦公回複消息,可有的父母會對身旁的孩子說:“去去去,我忙着呢。”

在父母看來,是孩子不懂事。在孩子看來,則是父母“雙标”:為什麼你能玩電腦,我卻不能玩?

對此,父母可以在用電腦的時候,告訴孩子自己在幹什麼,比如:“媽媽在回複上司消息,等下就來陪你好嗎?”

父母坦誠,孩子便會聽話,因為孩子其實比你想象得更聰明,也比你想象得更懂事。

孩子喜歡新鮮事物,愛玩遊戲是他們的天性。但是,愛玩什麼遊戲,怎麼玩遊戲,則由父母的教育決定。

父母沒有為孩子提供關愛感、自主感、參與感,孩子就會在遊戲中尋找。

父母為孩子提供好的成長環境,孩子自然會更加關注現實世界,實作自我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