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妈妈,为啥别人能玩游戏,我不行?”孩子在家上网课染上网瘾咋办?

最近很多妈妈们产生了新的烦恼:

孩子上网课”摸鱼“,玩游戏上瘾了怎么办?

“妈妈,为啥别人能玩游戏,我不行?”孩子在家上网课染上网瘾咋办?

近期,由于大陆多地疫情来势汹汹,很多地方的中小学都采用了居家线上教学的模式。

然而随着孩子接触电脑和网络的时间变多,对很多孩子来说,网络的吸引力远远大于课堂,以至于不知不觉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直播、各种网站等...

诱惑太多了!手机、iPad、电脑、电视、打游戏、刷抖音、逛B站,在网上能消磨时光的事情太多了。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上网玩游戏成瘾,不好好学习,还会学到不好的东西。

01

孩子一定喜欢打游戏么?

一个11岁的男孩,这个男孩说,想用打“星际争霸”游戏完成自己学校的学分要求。

老师说:“可以啊,那你要申请多少小时的学时呢?”

那个男孩大大咧咧地说:“先来1600个小时吧。”

那他是怎么算出来1600个小时呢?很简单啊,这个男孩觉得自己一天可以打14个小时的游戏,每周7天,一个学期差不多4个月,那就是1600个小时了呗。

老师不动声色地说:“把你的手机给我。”他拿过来这个男孩的手机,他知道这个孩子每天要在B站上逛很长时间。果不其然,那个男孩那天一共看了104个视频,花了五六个小时。

老师说:“你这104个视频里,只有42个是跟‘星际争霸’有关的。我大概算了一下,你有4个小时是在网上瞎逛。”

“妈妈,为啥别人能玩游戏,我不行?”孩子在家上网课染上网瘾咋办?

好,那这个男孩马上就明白了老师的意思。

他原来说的每天14个小时,其实只是每天不睡觉的时间。那么,怎么根据自己的目标管理时间呢?小男孩回去认真地做了个计划。

这次他提的学习计划是:每天花3个小时练习打“星际争霸”游戏,再花3个小时看网上的视频资料和攻略,一周5天,周六周日休息;坚持18周,一共540个小时。

那你说,这是什么?这就是时间管理啊。你看,一个认真打游戏的孩子,自然也会认真学习,认真生活。

一般来说,当孩子们可以打游戏,没人管,都会报复性地疯玩。这个时间大概是半年或一年。那半年或一年之后呢?他们就对游戏感到腻味了。当然,有少数对游戏特别痴迷的孩子会选择当职业电竞选手。

可是,别的孩子很快会发现: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当电竞选手的天分;他们会逐渐醒悟过来,自己其实喜欢的不是游戏,而是别的东西。

“妈妈,为啥别人能玩游戏,我不行?”孩子在家上网课染上网瘾咋办?

还有另外一个孩子的故事。

这个孩子刚开始也是没日没夜地打游戏,他玩的是“英雄联盟”。

但是他打了2000多局“英雄联盟”,水平还是最低的青铜,后来好不容易打到黄金和铂金之间的水平,就再也升不上去了。

这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这就好比说,一个围棋爱好者,练习了1000多个小时,还是业余初段水平。

这就有意思了。为什么他打了这么多局却进步不大?或者,再换个角度来想,为什么他进步不大却打得乐此不疲?

这个孩子最终意识到,他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根本不会花时间去琢磨游戏中的战术,他只关心组队,组队就能交朋友。

所以,你看,他其实是利用游戏在社交。最后,这个孩子终于顿悟了,那除了游戏,还有很多可以跟人社交的方式啊。

他终于知道了,自己最关心的是如何了解人的内心,最后,他到美国留学,学了心理学。

喜欢打游戏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02

爱玩游戏全是孩子的错吗?

“妈妈不给我打游戏,我很生气,感觉妈妈不爱我了,不想活了……”

这是一个游戏上瘾的孩子想要自杀,被警察耐心询问后说出的理由。

说实话,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觉得家长们要开始好好反思自己。

一提到孩子的网瘾、手机瘾这个话题,家长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怪游戏、怪孩子。但是,孩子沉迷于游戏,真的不是孩子的错呀…

回想我们小时候,电视都是稀罕的好东西,更别提电脑。每天放学回家,要么书包一扔,和住得近的朋友跑出去疯玩;要么和爸妈一起干活,妈妈做饭,你坐在旁边择菜。

亲情、友情,融入在日常的点滴中,我们就这样平稳而又幸福地长大。

可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亲情和友情,都是“奢侈品”。父母或工作忙碌,或沉迷抖音电视剧,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朋友或住得很远,或忙着上兴趣班补习班,很少有时间凑在一起玩。

难以在现实中得到爱与陪伴的孩子,自然投入游戏的“怀抱”。对孩子来说,游戏除了不能像妈妈一样对他亲亲抱抱,其他都能给他。孩子爱玩游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更何况,父母有时比孩子更依赖游戏。孩子想让妈妈陪自己玩,妈妈不耐烦地说:“去去去,你不是有ipad吗?”

孩子想跟爸爸说说话,爸爸一边低头玩着手机,一边说:“没看到我忙着呢吗?你先自己玩吧。”

不是游戏太诱人,而是父母的陪伴质量太低。久而久之,孩子便明白:父母没有游戏好玩。

“妈妈,为啥别人能玩游戏,我不行?”孩子在家上网课染上网瘾咋办?

所以,为什么孩子喜欢游戏?

因为在游戏中,孩子能感受到缺失的爱与陪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选择喜欢的角色和游戏),能得到正面反馈,获得自我效能感。

这恰恰是现实生活中,父母忽视的东西。

03

父母应该怎么做?

觉得孩子游戏上瘾,比孩子更需要改变的,其实是父母。因为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根据大陆《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每天游戏6小时且连续三个月则为网瘾。大部分孩子,远没有到有网瘾的地步。

只要父母加以适当的引导,孩子就能走出游戏世界,关注现实世界。

接纳电子产品和游戏

父母越将电子游戏视为洪水猛兽,孩子就会越好奇;父母越对电子产品避之不谈,孩子就越想探索。

所以,与其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父母不如先试着接纳电子产品。在这个时代里,网络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手机可以用来打游戏,但也可以用来做许多有趣也有益的事情。

孩子可以利用手机搜索资料,可以看纪录片学习新知识,可以看英文视频磨耳朵,也可以在游戏中锻炼逻辑能力和手脑并用的能力。

只有当父母与孩子站在统一战线,用良好的心态对待电子产品,父母才能给孩子提供积极有效的陪伴。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与其在家各玩各的,父母不如带着孩子一起玩。

说白了,孩子为什么爱打游戏?因为游戏能提供高质量的陪伴,而父母不能。一旦父母愿意用心与孩子相处,游戏便没有任何吸引力了。

父母缺席,孩子只能蜷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父母在位,孩子才有勇气和力量探索外面的世界。

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身边很多家庭,都是“一言堂”。孩子该上什么补习班,妈妈说了算;孩子几点写作业,妈妈说了算;孩子玩多久游戏,也是妈妈说了算。

孩子没有参与感,便会把妈妈的话当作耳旁风,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妈妈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父母应该邀请孩子一同参与制定规则。父母说明白利害关系后,让孩子与父母一同安排自己的游戏时间,游戏时长。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自己才是第一责任人。

同样,自己制定规则,孩子便会更加积极地遵守。父母省心,孩子省力。

与孩子坦诚沟通

父母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在居家隔离时用电脑办公回复消息,可有的父母会对身旁的孩子说:“去去去,我忙着呢。”

在父母看来,是孩子不懂事。在孩子看来,则是父母“双标”:为什么你能玩电脑,我却不能玩?

对此,父母可以在用电脑的时候,告诉孩子自己在干什么,比如:“妈妈在回复领导消息,等下就来陪你好吗?”

父母坦诚,孩子便会听话,因为孩子其实比你想象得更聪明,也比你想象得更懂事。

孩子喜欢新鲜事物,爱玩游戏是他们的天性。但是,爱玩什么游戏,怎么玩游戏,则由父母的教育决定。

父母没有为孩子提供关爱感、自主感、参与感,孩子就会在游戏中寻找。

父母为孩子提供好的成长环境,孩子自然会更加关注现实世界,实现自我价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