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發脾氣時,媽媽的處理方式讓人佩服!

昨天去超市遇見了一位情商非常高的媽媽,面對孩子發脾氣時,她的處理方法讓我稱贊,這位媽媽帶着女兒路過玩具區時,孩子看見了貨架上的芭比娃娃便想要一個芭比娃娃。

孩子發脾氣時,媽媽的處理方式讓人佩服!

媽媽不想給她買,準備走去别的區買東西,孩子開始不開心了,她站在玩具區不肯走,甚至拽着媽媽不讓媽媽走,嘴裡還念叨着:“你不給我買我就不回家,你不是我的親生媽媽”,我以為媽媽會兇她,沒想到媽媽非常溫柔的蹲下來,看着孩子的眼睛問她:

“寶寶,媽媽知道你是因為一個芭比娃娃給媽媽發脾氣,我們家裡已經有了三個芭比娃娃了,媽媽今天帶你出來也沒帶夠買芭比娃娃的錢,一個芭比娃娃的價格需要爸爸在周末加班一天,你不是想要爸爸陪你出去玩兒嗎,買了芭比娃娃爸爸就不能陪你出去玩兒,你現在還想要芭比娃娃嗎?”

孩子發脾氣時,媽媽的處理方式讓人佩服!

孩子聽懂了媽媽的話,撲在媽媽的懷裡跟媽媽說:“媽媽對不起,我不要芭比娃娃了”,媽媽替孩子擦了擦眼淚,兩個人離開了,這位媽媽處理孩子發脾氣的方式讓我非常佩服,簡直是教科書級别的處理方式。

孩子日常發脾氣時,你會怎麼處理呢?

孩子發脾氣是常見的事情,不讓玩手機,不讓看電視,不讓吃巧克力等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怎麼處理就變的尤為重要,大多數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都會采用兩種方法:跟孩子對着幹和順着孩子。

孩子發脾氣時,媽媽的處理方式讓人佩服!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發脾氣是在無理取鬧,不能慣着孩子,要不然孩子将來肯定會越來越過分,提出更多無理的要求,是以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的态度就是跟孩子對着幹,堅決不能順着孩子,父母這樣的做法會導緻孩子的負面情緒無法得到緩解,孩子的情緒一直積壓,導緻孩子變的暴躁,同時也會影響親子關系。

有的家庭裡孩子發脾氣時會順着孩子,尤其是爺爺奶奶帶孩子的家庭,孩子發脾氣時就順着孩子,覺得孩子的要求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隻會讓孩子變本加厲,要求越來越多,對孩子将來的人際交往沒有任何好處,我們家以前在果果發脾氣時我和老公就會順着她,隻要她不哭不鬧就行,我們就可以安心工作,後來我跟一位兒童醫生聊天,醫生表示:“順着孩子與跟孩子對着幹都是錯誤的,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處理方式,将決定孩子的性格。”

孩子發脾氣時,媽媽的處理方式讓人佩服!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1.要接納孩子的情緒

蔡康永說過這樣一句話:“情商高并非指不發脾氣,而是要合理地發脾氣,讓自己的情緒可以順暢地表達,舒服地做自己,才能讓自己和世界都開心。”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發脾氣就是脫離了自己的控制,覺得對孩子失望了,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她看見孩子發脾氣就想打孩子一頓,因為她覺得孩子發脾氣就是在打破她的期待,她隻能接受女兒乖巧的樣子,其實這是不對的,孩子發脾氣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父母要接受孩子的情緒,降低自己對孩子的期待值,隻有這樣才能有耐心的幫助孩子解決壞情緒。

孩子發脾氣時,媽媽的處理方式讓人佩服!

2.與孩子共情

胡可在參加綜藝時,兒子小魚兒想帶走一件非常心愛的玩具,但節目規定是不能帶走,小魚兒崩潰大哭,胡可看着崩潰大哭的孩子,對他說:“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現在不能拿回家你心裡有點難過,但這是規定……”

孩子發脾氣時,媽媽的處理方式讓人佩服!

當小魚兒有了害怕的負面情緒時,胡可告訴他:“我知道你有點害怕,但是你表現很好,很勇敢,你堅持下來了對不對。”

父母在孩子有負面情緒時可以與孩子共情,讓孩子明白父母是知道我的情緒的,“我知道”這三個字可以讓孩子明白,原來父母了解他的心情,在乎他的心情,他才可以将自己的情緒盡情的釋放出來。

孩子發脾氣時,媽媽的處理方式讓人佩服!

3.對孩子多一些耐心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要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了解,而不是着急給孩子講道理,我們可以換位思考,我們發脾氣的時候,如果别人講道理,我們聽的進去嗎?答案幾乎都是聽不進去,成年人都做不到,為什麼要要求小孩子能做到呢?

孩子發脾氣時,媽媽的處理方式讓人佩服!

父母可以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在綜藝節目中,賈靜雯的女兒咘咘突然對媽媽很抗拒,中午不睡覺,坐在地上大哭,拒絕學習唱歌,嫌棄媽媽,把妹妹推倒在地,有的家長這個時候可能會覺得孩子不聽話亂發脾氣,直接打孩子一頓,賈靜雯沒有這樣做,她很溫柔的抱住咘咘,詢問她:你累累了對不對,聽到這話,孩子開始大哭,那個亂發脾氣的孩子就不見了。

孩子發脾氣時,媽媽的處理方式讓人佩服!

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學會正确表達負面情緒,這樣孩子才可以不受負面情緒的影響,如果負面情緒一直堆積,孩子就有可能會出現情緒崩潰或者一些心理問題,有的孩子負面情緒過多,身體上也會出現情緒的軀體化反應,比如胃病以及驚恐發作等問題。

4.引導孩子接受情緒,處理情緒

父母不可能一直陪着孩子,幫助孩子緩解情緒,孩子将來在任何地方可能都會有負面情緒的出現,比如害怕、嫉妒、焦躁、沮喪等,父母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引導孩子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并且學會處理負面情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