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奇怪的現象:老公下班回家後,寶媽的脾氣就漸長,但願你家不是

鄰居小娟和老公小陳,又吵架了。

小娟對果媽說:“看見他回來,我就生氣!一回來就往沙發上躺!啥事都不做!高興的時候哄兩下娃,想多清閑了,就去上廁所或者扔垃圾!”

小陳和果爸吐槽:“你媳婦也這樣麼?回家休息還不到3分鐘,她就各種發脾氣,要麼對我,要麼對孩子。我在外面賺錢,養這麼一大家子,容易麼我!她就帶個孩子,家裡還那麼亂,我還沒說她呢,還嫌棄我來了!”

奇怪的現象:老公下班回家後,寶媽的脾氣就漸長,但願你家不是

01 奇怪的現象:老公下班回家後,寶媽的脾氣就漸長

這樣類似的話,是否很耳熟?

這樣類似的場景,是否早已習以為常?

其實這樣的情況,果媽也曾經曆過。

那時候,果爸确實挺辛苦的,我就非常體諒他。但是,果爸卻将體諒卻變成理所當然,這種想法,才是寶媽們最不願意接受的。

然後,果媽也從體諒,逐漸變為暴躁、發脾氣。有一次,我們冷戰了将近一個多禮拜,然後果媽意識到,或許,我們缺少的除了溝通,還有了解。也就是果媽想清楚的那天,果爸也來道歉了。

奇怪的現象:老公下班回家後,寶媽的脾氣就漸長,但願你家不是

心平氣和的,我們談了1個多小時。我們心裡都在想什麼,寶媽們為什麼在老公回家後脾氣就漸長,其實,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如果寶爸寶媽之間沒有搞清楚深層次的原因,那麼這奇怪的現象,就會一直陷入一個怪圈,讓一個家庭不得安甯。

02 于婚姻而言,講究“分工合作”

寶爸所了解的家庭分工合作,或許就是寶媽帶娃照顧家,自己賺錢養家。

其實,這樣的分工,對,也不對。

對的是,在寶媽需要成為全職媽媽的時候,寶爸确實需要賺錢養家。

錯的是,家庭分工合作中,寶爸需要做的,并不止賺錢養家。

如果寶媽不知道如何讓老公認識這個問題的時候,可以分兩步,讓老公去了解這個分工。

奇怪的現象:老公下班回家後,寶媽的脾氣就漸長,但願你家不是

第一步,讓老公将分工合作,用時間劃分。

白天,寶爸上班,寶媽帶娃,兩個人都是沒有休息的。

晚上,寶爸下班後做些什麼,直接決定了寶媽是否發脾氣。

如果寶爸休息,那麼寶媽是需要繼續帶娃、做飯、做家務的,寶媽依舊沒有任何休息。這時候寶媽積累了一天的疲憊,都會在寶爸的不體諒中爆發。

如果寶爸不休息,回來帶娃或者做飯,那麼寶爸寶媽兩人配合,能夠盡早吃上飯、将家收拾幹淨,娃也開心。那麼寶媽積累了一天的疲憊,都會在這溫馨的家庭氛圍中,煙消雲散。

是以,在婚姻中,如果一定要分工合作,那麼可以按照時間來劃分。

奇怪的現象:老公下班回家後,寶媽的脾氣就漸長,但願你家不是

第二步,讓老公周末全程體驗帶娃,有助于第一步的了解。

在分工劃分得不到了解的時候,那就直奔重點:帶娃到底有多累。

有很長一段時間,開心果都是奶奶帶的,是以果爸并不覺得帶娃有多難。後來我們一家三口搬出來單獨住,果媽是深刻體會到,一個人帶一天娃,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不過為母則剛,果媽也從崩潰,逐漸過渡到習慣。

果爸不了解,那麼就讓他體驗,讓他了解。于是到了周末,果媽便出去做兼職,享受自由的氣息。第一天的時候,果爸一共打了18個電話、8個視訊,消息更是不知道多少條了。

那天晚上回去,果爸沖上來就抱着我:“媳婦啊!我快要瘋了,你終于回來了啊!”

為父則剛,果爸此後帶娃,也越來越順手了。

奇怪的現象:老公下班回家後,寶媽的脾氣就漸長,但願你家不是

婚姻、家庭分工合作是基礎,如果這個亂了、覺得不公平了,那麼沖突便要來了。

03 于孩子而言,講究“不缺失的愛”

孩子的成長,需要細膩的母愛,也需要粗糙的父愛。

在日常生活中,母親似乎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需要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注意孩子的安全。

但是,父親的角色,絲毫不遜色于母親。

如果父親的角色長期在孩子生活中缺失,又或者起到一個負面的作用,那麼會為孩子的性格形成埋下隐患,容易成為“成瘾性人格”。

奇怪的現象:老公下班回家後,寶媽的脾氣就漸長,但願你家不是

這類孩子,長大後對一些事情容易上瘾,比如抽煙、喝酒、打架等等。

父親,是孩子成長的底氣,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能夠給孩子勇氣,這是母愛所替代不了的!

是以,父親們哪怕是為了孩子,也不能讓父愛、父親的陪伴,從孩子的生活中缺失!

開心果媽媽寄語

孩子需要父母大量的陪伴,其實也就是在7歲前。等過了7歲,孩子就有了自主性,無需大量的父母陪伴,此時,父母就該選擇放手。

是以,在這為數不多的幾年内,給予孩子所需的父母親的陪伴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