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本難讀的書

難讀的書

10本難讀的書

有些書很難讀懂,但我們仍一次又一次地打開它。

讀不下去的書,往往下了功夫讀反而有質的收獲。

小編今天分享10本難讀的書,祝願大家讀有所獲。

1.《精神現象學》

[德] 黑格爾 著;賀麟,王玖興 譯

《精神現象學》之是以難讀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通常擺脫不了讀其他作品的那種習慣。讀其他的哲學著作我們有一種習慣,就是總是不由自主地把書中寫的看作是作者自己所持的固定的觀點。

讀《精神現象學》跟讀其他作品一個很重要的差別就在于,我們對《精神現象學》裡面的每一句話都不能當真。甚至可以說,黑格爾的目的就是要讀者對書中每一個環節起疑心,抱一種懷疑的态度,由此形成一條“懷疑之路”。

這是黑格爾自己講的,《精神現象學》是一條“懷疑之路”。

是以黑格爾《精神現象學》是一種訓練,是對人的精神的一種反複的打磨和激發,反複的折騰。我們讀《精神現象學》的正常的态度應該是這樣的,也就是黑格爾所希望的态度是這樣的: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姑妄信之。

我曾經主張讀《精神現象學》就像讀小說,《精神現象學》就是一系列的小說,每一個精神層次都像一部小說。是以我們讀《精神現象學》不能抱着一種被動的态度去接受某種知識,而是要主動地調動自己全部的内心體驗要像讀小說那樣。讀小說你是有興趣才去讀它不是功課。

閱讀《精神現象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人精神成長、成熟的過程,也是一種回憶的過程。我們讀《精神現象學》實際上就是在過一種哲學生活。我們講要投入進去,要在思想上投入,那就是一種哲學生活,或者說是進行一種哲學實踐,生活就是實踐。

——鄧曉芒

《精神現象學》在黑格爾的哲學體系中處于什麼地位?

黑格爾原計劃要寫一部叫做《一個思辨哲學的體系》的書籍,這個體系共包含四個部門:精神現象學、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

黑格爾說的現象學到底是什麼?

“現象學”的意義在黑格爾看來,就是由現象去尋求本質。人們觀察事物時,總是由外以求知其内,由表現在外的現象以求把握其内在本質——這就是現象學的研究。

《精神現象學》是德國哲學家格奧爾格·威廉·弗裡德裡希·黑格爾創作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于1807年。作為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闡述自己哲學觀點和方法論原則的第一部綱領性巨著,《精神現象學》總結了黑格爾以前的哲學家們的哲學研究成果,宣告了未來哲學的大綱。

10本難讀的書

2.《純粹理性批判》

[德]康德 著

康德最主要的著作合稱為“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

“純批”作為三大批判之首,其曆史意義極為重要:它的出世不僅标志着德國古典哲學的開端,更是整個西方哲學史上的一大轉折。别的不說,僅僅從寫法上來看,在康德之前的哲學家思想家們的著作,還都是比較好了解的,比如笛卡爾、培根等人,哲學還是通俗的,雖然邏輯嚴謹,但是一般還是可以讀下去的,而到了康德這裡,大家開始讀不懂了。

康德的著作有一大特點,那就是行文晦澀,因為他不得不為了說明一個問題而反反複複地糾纏在一些詞語的選擇和使用上,雖然邏輯十分嚴密,但是表述非常繁瑣,而且完全不可以斷章取義地從書裡摘錄幾個句子就說這是康德哲學所要表達的東西。單獨看一些選句,或許會感覺康德的哲學思想當中存在着沖突,但是如果在全書語境中嚴格按照邏輯進行推論,那麼就可以發現這些沖突都是虛假的。

換句話說,哲學到了康德這裡,不再是業餘哲學家所能染指的了,自康德以後,哲學成為了大學裡講授的一門專業,沒有掌握專業知識就沒有辦法做哲學,是以,康德的著作是需要人們帶着專業的術語、概念和技巧去讀才能夠讀懂的。

那麼,如何進入康德哲學呢?當然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通讀全文,理清完整的邏輯結構,切忌尋章摘句啦。

同時選擇一本适合自己的譯本。

《純粹理性批判(英漢對照本)》

[英]諾曼·坎普·史密斯 英譯;藍公武 譯

10本難讀的書

《純粹理性批判》 藍公武 譯

10本難讀的書

《純粹理性批判》 王玖興 主譯

10本難讀的書

3.《邏輯研究》

[德] 埃德蒙德·胡塞爾 著

《邏輯研究》在雙重意義上是“劃時代”的。

一方面自然是因為它與20世紀同齡,可以說是20世紀的一聲開門禮炮;而20世紀的結束也就意味着《邏輯研究》百年效果史的完成。另一方面,《邏輯研究》的發表意味着哲學史上一個新的時代之開辟,狄爾泰甚至将它譽為“哲學自康德以來所做出的第一個偉大進步”。

這在今天來看也不能算是誇張。海德格爾雖然對其老師時有批評,但他始終承認對《邏輯研究》之研究構成他哲學的一個關鍵出發點,他的“現象學之路”絕大部分是圍繞這部著作展開;他對此書的迷戀,或者說,從此書中發出的“魔力”甚至“一直延伸到它的版式和扉頁這些外在的東西上”。

似乎各種風格的哲學家都在《邏輯研究》中找到了他們所要尋求的東西。無論如何,随《邏輯研究》發表而形成的歐洲大陸現象學運動無疑可以被看作是本世紀重要的哲學思潮。

因而《邏輯研究》觀其左右足可以與《數學原理》論高低,視其前後更能夠與《存在與時間》相呼應。

10本難讀的書

4.《存在與時間》

[德] 海德格爾 著;陳嘉映 王慶節 譯

《存在與時間》影響巨大而深廣,卻也因部頭大、文句過于艱澀,而讓哲學愛好者乃至研究者都望之生畏,難以終讀。

《存在與時間》一書批判了自柏拉圖、亞裡士多德以來把哲學當成知識,把存在當作存在者來研究的傳統。同時抛棄了近代以笛卡爾為代表的哲學研究中以認識為起點的方法。

海德格爾哲學是從人的存在——此在入手,在對“存在”的追問中達到存在的意義的澄明。他在對人的存在狀況的分析中為現代人的根本情緒提供了一種把非理性的東西理性化了的形而上學的解釋。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所奠基的存在哲學無論在研究宗旨上還是在内容上都意味着西方哲學的一次重大轉變。

《存在與時間》立旨以人為本來闡釋在。人就在而且就是人。沒有一條神誡或自然法則指定我們應當怎樣是一個人,天上地下并無一處把人性規定下來。人性尚未定向,它始終還在創造着。人性既非制成品,也不是尚待實作的藍圖,那我們何從察知人性呢?——我們已經在了,在種種努力之中;已經煩着,并領悟着煩。煩在設身處地的情緒中現身,在籌劃中領悟,在語言中交流,在存在中展開着存在本身。但什麼都無法把定煩。煩永不是定形的局面,煩之領悟也不是。人性問題或者存在問題的答案,不似方程的根,求出來便擺在那裡。思領悟着在,并始終領悟在。它不提供“結論”,而隻是把在保持在“在的疏明”之中。

——陳嘉映《海德格爾哲學概論》

10本難讀的書
10本難讀的書

5.《哲學研究》

[奧]維特根斯坦 著

一本難讀的哲學經典,對現當代哲學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哲學研究》是後期維特根斯坦的代表作。他在書中認為過去的許多哲學問題都源自哲學家對語言的錯誤了解與使用,使哲學成為空洞的形而上學。本書主要批評了其前期有關語言、心靈和世界的思想,提出了相關的新的了解,認為語言、心靈、世界三者之間的一緻關系發生在語言之内,而非語言之外;并對哲學的本性做出了全新的诠釋,斷言哲學研究就是文法研究。

《哲學研究》 陳嘉映 譯

10本難讀的書

《哲學研究》 李步樓 陳維杭 譯

10本難讀的書

6.《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

[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著;張蔔天譯

人人談論相對論,卻未必都懂相對論,但又愛讀相對論。

相對論誕生之初,隻有少數人能夠讀懂愛因斯坦的理論。愛因斯坦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一百多年過去,許多實體實驗和觀測驗證了相對論的準确性。

如何讀懂這樣一個迷人的理論?不妨聽聽愛因斯坦親自科普相對論:這本書是他對相對論所做的大衆化解釋。

相對論作為現代實體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當代實體學的兩大支柱這一。本書是實體學科中的重要經典著作之一,介紹了相對論的理論基礎和主要思想,深入淺出地講述精彩的科學理論,是一本愛因斯坦親自科普相對論的大種好書。

10本難讀的書

7.《哥德爾、艾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

[美] 侯世達 著,本書翻譯組 譯

如何讀懂“集異璧”?這是很多讀者朋友閱讀本書的最大困惑。

本書被網友評分9.4,看看高亮短評: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讀過此書的人,一種是沒讀過的人。

大一的時候邏輯課老師推薦這本看來是有道理的,剛聯考完,智商還處于人生的至高點。

讀了之後,你會感慨,怎麼有人能寫出這樣的書,玩出如此上乘的思想遊戲。

艱難看完五章之後決定打五星,然後不再往下看了,放在書架上供起來。

“集異璧”到底在講什麼?怎樣讀懂《哥德爾、艾舍爾、巴赫》?作者侯世達在GEB 二十周年版前言裡親自講解:

為何就這麼難确定這本書是關于什麼的呢?

不用說,公衆這種普遍的困惑多年來令我相當沮喪,因為我确認我在這本書的行文中一遍又一遍地把我的意圖講出來了。然而很明顯,這件事我做得還不夠多,或者說做得還不夠明晰。

讓我試着再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來說說為什麼我要寫這本書,它是關于什麼的,以及它的主要論題是什麼。

一句話GEB是一個非常個人的嘗試,以闡明有生命的存在體能夠從非生命的東西産生出來是怎麼回事。什麼是一個自我[self],一個自我怎麼能夠從就像石塊或者水坑那樣沒有自我的東西産生出來?

——侯世達

《哥德爾、艾舍爾、巴赫》是本1979年在美國出版的“神書”,這是一本空前的奇書,一本傑出的科學普及名著,曾獲普利策文學獎獲獎作品(非小說類)。這大學普作品通過對數學家哥德爾的數理邏輯、版畫家艾舍爾的版畫、音樂家巴赫的音樂三者的綜合闡述,引人入勝地介紹了數理邏輯、人工智能、語言學、遺傳學、音樂、繪畫等理論。人們稱它為“人工智能的《聖經》”,作者侯世達雖然不認同這個評價,但他對“我們大腦中的秘密軟體結構”的描繪,開啟了整整一代年輕人對人工智能的探索。

10本難讀的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