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超有用!(精華整理,快來收藏)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家長要學會以興趣為切入點,設定有難度的任務,還要學會觀察孩子,知道什麼時候不能随意打斷孩子,什麼時候要幫孩子一把。

專注力是家長普遍關注和擔心的問題,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需要建立正确的認識,掌握科學的方法。

我們專門請到了有經驗的幼稚園老師分享他們的好辦法,一起來看看吧!

幼稚園品格故事分享

玩轉七巧闆

文︱申曉媚

(沈陽工業大學幼稚園)

一天,幼稚園進行區域活動時,我發現小朋友們在合作拼擺七巧闆,他們的作品非常有創意。

于是,我走過去問:“丫丫,你給老師介紹一下你們的作品吧!”

丫丫興高采烈地和我分享:“這是在公園裡,小女孩在放風筝,然後公園裡有很多大樹,池塘裡有魚,但是,七巧闆不夠了,太陽拼不了了。”

丫丫的話啟發了我,孩子在紙上合作拼擺之後,紙上還有大片的空白,如果在空白的紙上用彩筆畫上裝飾,會不會更好?

我把這個新玩法告訴孩子,他們聽到我說拼完七巧闆還可以畫裝飾畫非常感興趣,大家又開始了新的分工合作,有的拼圖形,有的畫裝飾畫,熱火朝天地忙開了。

這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超有用!(精華整理,快來收藏)

七巧闆是幼稚園常見的益智玩具,孩子剛開始接觸時,會因為新奇和拼出圖形的成就感對此特别感興趣。

但當孩子能拼出10多種圖形之後,就會出現興趣降低的情況,為了激發孩子繼續探索七巧闆的興趣,除了讓孩子合作拼搭,增加裝飾畫以外,我還開發了關于七巧闆不同的玩法。

舉辦七巧闆比賽,在規定的時間内,看誰拼擺的圖案最多,最有新意。

把七巧闆和故事相結合,讓孩子一邊聽故事,一邊拼圖形。

通過不斷調整七巧闆的玩法,孩子們積極探索、認真思考、團結合作的意識越來越強烈。

更讓人欣喜的是,孩子做事的專注度、抗幹擾性都在不斷提升,不僅表現在七巧闆遊戲中,也表現在其他活動中。

匠心制作竹燈籠

文︱丁茜 王亞莉

(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十三幼稚園)

制作竹燈籠是幼稚園的傳統活動。

熙熙和碩碩打開材料包,看了看材料包裡的步驟圖,便對照圖示尋找對應的材料。

但是在把竹棍拼接到一起時,兩人使勁按壓,反複操作了很多次,竹棍兩端的拼接點都沒辦法固定好。

熙熙邊按邊自言自語:“ 就是壓得不太緊啊!”

“那怎樣才能壓緊?”他沒理我,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

我沒再說話。但結果不如人意,又散架了!

熙熙扭頭問旁邊的小朋友:“你們安裝好了沒?”

他得到的回應是:“沒有啦!”

于是,熙熙和碩碩繼續拼,看着他們倆拼了散,散了拼,我試着問:“為啥拼不穩?還有其他辦法嗎?”

熙熙指着凹槽處大聲說:“你看嘛!這個孔有大有小。”

我說:“好像是哦,那怎麼辦呢?”

熙熙沒擡頭,突然說:“給我拿個錘子過來!”

碩碩說:“咱們沒有錘子呀,我來做一個!”

隻見碩碩從美工區取來木片和筷子,自制的“錘子”很快做好了。

他提醒熙熙說:“我們再看下說明書吧?”“我就是按照說明書弄的。”

熙熙接過“錘子”邊敲邊說:“太難了!”

他們的興趣好像有點降低,不過沒有放棄。

熙熙又到建構區找來一塊三角形積木當“錘子”。

竹棍又散架了!

這時候熙熙用質疑的語氣問我:“老師,您是不是買到‘假貨 ’了 ?”

我順着他說:“有這個可能,那怎麼辦呢?還能裝好嗎?”

“裝是能裝,就是少點東西,我從來沒有裝過這麼複雜的。您要不要來試試?”

他要讓我幫助!我想再不出手,孩子可能就放棄了,便說:“好吧,那我來試試!你告訴我要做些什麼,我們一起做。”

終于,架構裝好了,熙熙轉動架構檢查:“這裡又松了,要不要塗點膠水?”

碩碩立刻遞過去了膠水。

熙熙忍不住說“我原以為這個燈籠很容易安裝,但是做起來好難啊!”

這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超有用!(精華整理,快來收藏)

專家點評

以興趣為切入點

興趣有助于增強孩子的專注力。

故事中的孩子剛剛接觸七巧闆時很感興趣,但當熟練地拼出不同圖形後,興趣就逐漸減弱了。

這時候老師通過設定七巧闆比賽,讓孩子一邊聽故事一邊拼,以及合作拼搭都是為了增加孩子的興趣。

當孩子産生了興趣,自然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專注力也随之提升了。

設定有挑戰性的任務

有挑戰性的任務才更容易讓孩子專注,他努力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也是培養專注力的過程。

熙熙和碩碩二人合作做竹燈籠時,專注于拼插穩定性的問題,不斷地想解決辦法,甚至無暇顧及老師的提問,這些其實都是孩子專注力的展現。

是以家長要适當地給孩子設定一些有挑戰性的任務,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同時,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孩子本身就很喜歡有挑戰性的事情。

不随意打斷孩子

不打擾是對孩子專注力發展的保護。

當老師發現孩子遇到困難時,總會忍不住去指導,而孩子的不理會正好提醒老師 —— 不要打擾我。

是以,當孩子在認真地做事或思考問題時,即便遇到困難,隻要孩子不開口,家長都應盡量保持沉默。但家長也要認真觀察孩子的狀态和情緒,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支援。

品格家長信箱

孩子坐不住

文|蔣波 王貝

(長沙市雨花區教育局幼稚園東瀾灣幼稚園)

家長的困惑

孩子今年已經5歲多了,最大的問題就是坐不住。

畫畫的時候,剛畫幾個圓圈、線條後就去玩旁邊的玩具了;本來在玩自己的玩具,聽到大人講話就跑過來插話;在幼稚園區域活動時,在各個區角穿梭,一會兒在這裡玩一下,一會兒又跑到那裡看看……

馬上就要上國小了,孩子坐不住,這可怎麼辦呢?

家園常溝通

注意力維持的時間短、易分散是學齡前兒童注意力發展的特點。

您的孩子确實比較活潑、好動,容易出現三心二意的情況。

但老師發現他對自然角很感興趣,喜歡觀察動植物,能持續較長時間,以此為基礎來培養這個孩子的專注力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教師來幫忙

從興趣出發

專注就是在一段時間内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特定的對象上,不受外界的幹擾。由于孩子的年齡小,意志力薄弱,因而需以興趣為切入點逐漸培養。

案例中的孩子對動植物感興趣,家長就可以以此為抓手,引導孩子通過觀察、記錄、分享,有意識地培養專注力。

讓孩子有專注做事後的愉快體驗,可以以點帶面地将這種感受遷移到其他活動中。

這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超有用!(精華整理,快來收藏)

做專注力訓練

專注力并非與生俱來,而是需要刻意訓練。

1.設定沙漏小鬧鐘

根據孩子的特點準備一個合适的沙漏,以時間為機關,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做規定的事情。

2.玩專注力遊戲

挑豆子:将不同顔色的豆子進行歸類。

反密碼遊戲:讓孩子做與密碼相反的動作,如“伸左手”對應動作“伸右手”。

舒爾特方格法:在一張有25個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數字打亂順序,填寫在表裡,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從1數到25,要邊讀邊指,并計時。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不用“關心”打擾孩子

當孩子做事的時候,家長要克制自己的“關心”,避免自己的噓寒問暖影響到孩子。

比如孩子做事時,家長經常問:“要不要喝水 ?”“ 吃點水果吧?”“餓不餓?累不累 ?”…… 諸如此類的“關心”,都在無意中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40項社會技能培養

學會傾聽

文︱陳璐 馮芃

(北京市第二幼稚園)

學會傾聽是孩子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技能,也是培養孩子良好語言習慣和社會行為習慣的内在要求。

家長應從小告訴孩子,當與爸爸媽媽、老師以及小朋友說話時,要注意耐心傾聽,等别人說完再表達自己的想法,做到不東張西望、不搶話、不亂動,做一個會傾聽、懂禮貌的好孩子。

學會傾聽的重點:

讓孩子知道認真傾聽是對别人的尊重;

教給孩子認真傾聽的三要素,即眼神要專注,姿态要端正,還要認真思考。

技能口訣

眼睛看着說話的人;

不亂動,不出聲;

想想人家說什麼。

眼睛看着說話的人

首先,家長要告訴孩子,當和别人說話時,眼睛要看着說話的人,表示尊重。

家長可以跟孩子反複練習,引導孩子體驗當他說話時不被他人注視的感受。

另外,家長要做好榜樣,和孩子說話時,蹲下來,眼睛平視孩子。

不亂動,不出聲

其次,除了眼睛要看着說話的人外,傾聽的時候也不能随意亂動、說話。

否則,我們不僅聽不到對方說的内容,可能還會是以打斷對方。

家長可以利用每天的繪本閱讀時間,跟孩子一起玩“傾聽的人不亂動、不出聲”的小遊戲,幫助孩子養成認真傾聽、不打斷的好習慣。

想想人家說什麼

最後,家長還要告訴孩子,在傾聽時多想想剛才他人說的是什麼,思考自己聽清楚了沒有,這樣才能聽得準确,聽得明白。

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和孩子說完話之後,可以借助提問的方式,比如“ 媽媽剛剛說 了什麼?”“你知道爸爸說的是什麼意思嗎?”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簡要複述講話的内容。

(掃碼看視訊,學習如何傾聽)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家長應該要擔負起教育後代的責任。

2022年,《父母必讀》雜志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開設《品格教育》專欄,從日常的生活情境入手,寓教于樂,幫助孩子從小培養良好的品格,成為能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