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運動真的真的不減肥,這是人類進化出的“保命”機制

來源:科研圈(ID:keyanquan)

編譯:武大可

我們曆經數百萬年演化打造出的新陳代謝引擎,不是為了在海灘上保持比基尼身材而存在的。

生活在坦尚尼亞的哈紮部落族人正在射箭。|Woodlouse/Flickr, CC BY-SA 2.0

生活在坦尚尼亞的哈紮(Hadza)部落有 1300 多人,被認為是非洲最後的一個仍以狩獵和采集為生的部落。哈紮人的日常生活消耗極大,為了擷取食物,哈紮婦女平均每天行走 8 公裡,男性則行走 14 公裡,這比一般的現代人類一周的步行量還要大。很多人認為,哈紮人運動如此活躍,身體每日的能量消耗一定非常高,可事實卻并非如此。

為了了解哈紮人具體的能量消耗,現任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演化人類學副教授的 Herman Pontzer 和同僚在 2012 年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讓受試的哈紮人喝下了用氘和碳-18 替代了原本的氫和氧的同位素标記水,并采集他們的尿液進行了分析。

根據體重進行計算調整後他們發現,無論男女,哈紮人平均的每日總能量消耗(TEE)都與一般國家的男性與女性非常接近,大量的體力活動并沒有增加他們的 TEE。同時,對哈紮狩獵采集者的其他研究并沒有發現什麼異常。Pontzer 和同僚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發表了這項研究。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W Madison)的生理學家 Dale Schoeller 說:“考慮到運動消耗的巨大差異,這個結果很出乎預料。”

運動後,身體的其他消耗會自發降低

Herman Pontzer 關注飲食、活動和其他因素對小規模社會中人體生理健康的影響。他還在實驗室中開創了呼吸測量法,改進了雙标水法。|杜克大學 Herman Pontzer 個人頁面

Pontzer 認為,哈紮人改變了能量消耗的方式。在發炎和壓力反應等過程中,哈紮人的身體可能降低了能量消耗,這使得他們的 TEE 沒有增長。

其他團隊的研究資料也支援了這一觀點:讓日常久坐的女性在接受數周的半程馬拉松訓練後,每日能量消耗與剛開始訓練時相比幾乎沒有增加。針對馬拉松運動員的研究也給出了類似的結論:随着訓練時間的推移,運動員每天消耗的能量反而逐漸從 6200 卡路裡降低到了 4900 卡路裡。Pontzer 指出,随着運動員在數周或數月内的跑步量越來越大,雖然運動消耗的能量增加了,但身體其他方面的新陳代謝也會出現相應的減慢,來為運動的需求“騰出空間”,最終達到一種平衡。

“我們曆經數百萬年演化打造出的新陳代謝引擎,不是為了在海灘上保持比基尼身材而存在的。”

—— Herman Pontzer

合理的演化結果不會允許劇烈運動對人的 TEE 産生顯著影響,“這是 Pontzer 最有趣,也是最受争議的想法”,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古人類學家,Pontzer 曾經的導師 Daniel Lieberman 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我今天早上跑了 5 英裡,消耗了大約 500 卡路裡的能量。在最簡單的模型中,我今天的 TEE 也會增加 500 卡路裡……但根據 Herman Pontzer 的結論,運動更活躍的人 TEE 并不會像簡單模型預測的那麼高。隻是我們暫時還不了解這個平衡過程是如何發生的。”

隻要少吃,當沙發洋芋也能減肥?

關心體重變化的人或許會從另一個角度解讀這項研究:既然體重的增減取決于攝入食物中的能量與身體消耗能量的內插補點,而 TEE 又基本恒定——就算你是個從不運動的沙發洋芋,每一天也可能消耗幾乎同樣多的能量,不會僅僅因為不運動而增重。不過,美國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的運動生理學家 John Thyfault 警告,盡管少吃也少動同樣可能控制體重,但這樣的“躺平”弊大于利。運動能夠影響脂肪在身體上的儲存位置,是以在控制飲食的同時進行鍛煉能夠更有效地減肥。更重要的是,運動對糖尿病和心髒病等風險的影響十分顯著。

Pontzer 對哈紮人的研究同樣印證了這一點:由于不間斷的運動,許多 70-80 歲的哈紮人仍然身體強健,很少患糖尿病或心髒病。他指出,與控制體重相關的健康指導絕對不可以偏概全,否則很可能誤導減肥者——節食是控制體重的最直接工具,但為了保持身體強健,運動也必不可少。

對于身體自發平衡 TEE 的機制,Pontzer 也提出了一個猜想——“哈紮人的狩獵采集活動并沒有增加每天的卡路裡燃燒,但改變了他們消耗卡路裡的方式”,尤其是在一些看不見的任務上,例如發炎和壓力反應。初步的研究已經顯示出,數學測試和面試一類的活動帶來的精神壓力會使能量消耗增加 30% - 40%。Pontzer 的團隊還将進一步探索身體抑制這些活動的機制,“我們認為,運動後身體的自發杠杆調整能夠降低發炎和壓力反應。盡管有些人對此持懷疑态度,但我們有責任進行下一階段的實驗。”

參考文獻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scientist-busts-myths-about-how-humans-burn-calories-and-why

https://scholars.duke.edu/display/pub1323585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study-marathon-runners-reveals-hard-limit-human-endurance

封面圖檔來源:Miltof/Flickr, CC BY 2.0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科研圈(ID:keyanquan),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