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生兒8個特有的生理現象,醫生不說,父母也要心裡有數

這年頭,仍有很多老人思想比較陳舊,總喜歡老眼光看問題。就拿給孩子綁腿這件事來說,孩子出生以後,很多老人會給孩子綁腿,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好”,以後會讓腿又長又直。但是事實呢?

李女士女兒1歲多了,最近正在學習走路,鄰居說孩子走路有點長短腿。剛開始,李女士沒有當回事兒,可是随着時間增加,孩子長短腿的問題越來越明顯,于是就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髋關節脫位”。至于原因,很可能是綁腿導緻的。

原來,孩子出生沒幾天,就被婆婆用布條綁了起來。據婆婆說,早點給孩子綁腿能預防羅圈腿,讓孩子的雙腿又長又直。沒想到,當初的綁腿行為卻害了孩子。

對此,醫生表示:孩子小的時候,韌帶很松,綁緊了很容易造成脫位,脫臼了還不容易發現,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大問題。

可見,綁腿并非好事,家有新生兒,父母一定要用心護理,别胡亂綁腿,影響孩子的健康!

01、孩子出生後,為什麼總是蜷縮着腿?

見過小寶寶的朋友都知道,孩子出生後,腿是蜷縮起來的,就像是羅圈腿一樣。這其實也是很多老人給孩子綁腿的主要原因。那麼,你知道孩子為什麼總是蜷縮着腿嗎?父母又該如何處理呢?

孩子出生以後,為什麼總喜歡蜷縮着腿?原來跟這個習慣和感覺有關

1、習慣使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因為空間狹窄,孩子隻能把自己蜷縮起來。他們習慣了這種姿勢,出生後的一段時間,他們會延續孕期的這個習慣,總是蜷縮着腿。

2、缺乏安全感。孩子從漆黑、狹窄的肚子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他們會緊張害怕,缺乏安全感,他們會不由自主地使用熟悉的姿勢保護自己,給自己安全感,比如蜷縮着腿。

孩子蜷縮着腿是正常的,也是暫時的,随着月齡增加,孩子逐漸發育,他們的腿也會伸展開來,變得又長又直。是以父母不用擔心,也不需要額外處理。

02、孩子小時候,真的不能綁腿嗎?

孩子小時候,真的不能綁腿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父母不僅不能給孩子綁腿,還得給他們自由的空間。比如晚上睡覺時,不要給孩子蓋得太厚太笨重,壓得孩子喘不上起來;給孩子裹襁褓的時候,下肢位置一定要留出足夠的空間,别限制孩子的活動。

綁腿不僅會造成脫位,還會限制血液循環,影響孩子的腿部發育。即使是剛出生的小孩子,也需要自由的空間,一味的綁腿,隻會限制他們的活動,讓他們感覺不舒服,增加哭鬧的發生。

是以說,别綁了!要想孩子健康發育,父母更應該遵循他們的生長規律,用心護理,耐心陪伴!而不是随意糾正、調整,影響他們的健康。

03、遵循孩子的生長規律,用心護理,健康發育

除了蜷縮着腿,孩子還有很多看似異常的生理現象,比如:

1、睡覺時,孩子總喜歡雙手舉高,呈投降狀,這其實也是他們在娘胎養成的習慣,無需糾正。

2、出生後5天左右,孩子通常會出現乳腺腫脹的現象。這是孩子在娘胎的時候,受雌性激素影響導緻的。随着時間增加,從母體帶來的雌性激素逐漸消失,孩子乳房腫脹的現象也會逐漸恢複正常。是以,父母不需要擔心,也不要随意擠壓孩子的乳TOU。

3、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哭鬧/興奮的時候,下巴通常會不由自主地抖動。這是因為孩子的神經控制能力比較弱,他們哭鬧/興奮的時候,動作幅度較大,可能會牽引下巴進行抖動。随着月齡增加,孩子神經控制能力得到增強,下巴抖動的現象就會逐漸消失。

4、睡覺時,孩子可能會發生不協調地抖動。這是因為孩子的神經發育還不完善,在淺睡眠狀态的時候,一旦遇到聲音、光亮、震動等情況,很可能會出現四肢/身體無意識、短暫不協調地抖動,這是正常的生理表現,可以通過包襁褓、睡鳥巢等方法來緩解。

5、有些孩子可能會出現枕秃——後腦勺一圈沒有頭發。一般來說,隻要飲食正常,4-6個月的孩子是不會缺鈣的,他們出現枕秃的原因,很可能是長時間躺在床上,腦袋跟枕頭接觸的地方發熱出汗不舒服,孩子左右搖晃摩擦頭部,使頭發被大量磨掉。

6、有些新生兒的牙床上,可能會出現淡黃色米粒大小的顆粒,這個顆粒是“馬牙”。主要是黏液腺管阻塞、上皮細胞堆積導緻的,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幾個星期以後就能自動消失,父母不用幹預。

7、不少寶寶的上嘴唇會出現一個“水泡”,看起來有點吓人,其實這個“水泡”就是奶泡,是孩子吃奶用力摩擦導緻的,不會給娃造成任何不适,也不需要額外處理,更不用把它挑破。

本文提到的新生兒特有的8個特有的生理現象,醫生不說,父母也要心裡有數!不用過度擔心,也不要随意幹預,以免好心辦壞事,反而影響孩子的健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