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躍兒|怎樣讓孩子有自我、有主見、愛學習、愛生活

李躍兒|怎樣讓孩子有自我、有主見、愛學習、愛生活

1:有自我

如果想讓孩子具有這樣的特質,那就不能隻給孩子買現成的玩具,一位媽媽想讓孩子有主見,那麼一個人有主見的人,意味着他在需要的時候,就會有自己需要的、對自己有用的想法。

我們發現中國教育教出來地人還真的缺少這個特質。

如:人家搞蒙台梭利,發現這個很時髦,一是外國人的名字,二是比咱中國的應試教育要先進得多。

它把數理邏輯和文化知識的本質變成了玩具,來幫助孩子發展和展開那個先天的精神計劃。

很多人發現這很新潮,别人都在教室放蒙台梭利教具,自己也趕緊放一套,認為這樣就有了安全感,不會被淘汰,不會過時。

但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會怎樣做?

他會先看看蒙台梭利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他會深入去了解它的原理,在了解之下,他發現蒙台梭利的原理,是認為孩子不是微縮的成人。

他們在出生時肉體剛剛成立,這個無能的小人身體裡還裝着一個我們看不見的東西,這個東西就像人的身體還沒開始形成時的那顆種子,種子裡有個計劃,這個計劃使得那顆種子的肉體能長成人,而不會長成貓和狗。

在孩子出生後,身體裡的這個計劃會使得人身體裡的精神一步步形成為一個專屬于自己的精神,這個精神是一個專有的、獨一無二的,叫做“自我”的東西。

既然是這樣,那就不是非要蒙台梭利教具才能實作蒙台梭利的原理。

再看看我們孩子,他們跟日本的孩子,跟美國的孩子,跟意大利的孩子的成長環境完全不一樣,将來所面對的社會也更加不一樣。

那把一百年前意大利的教育套在咱現代孩子身上合适不合适呢?

你看,能這樣去思考地人就是一個有自己主見的人。主見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的。

是以要給孩子能發展主見的玩具,隻要不是人家已經造好的玩具,就可以。給孩子半成品,和工具式的玩具,如:真的鍋碗瓢盆、大型的積木、自然中撿來的貝殼、木段……這些東西是開放性的,孩子完全要用他自己地主見去玩。

再說“自我”,這是一個人活着感覺好的基礎,這個叫自我的東西,有自己的立場、有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行為方式、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感受和情感,這一切都是一個人的精神的内容。

光有了這些還不行,還得跟别人的不一樣,否則這個人經常會覺得自己多餘。

這一切不是完全在肚子裡就有了,必須先天加後天環境,再加成人有目的的幫助才能有。

如果想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就得幫助孩子成長起獨立的自我。怎樣的玩具能讓孩子成長起獨立的自我呢?

蒙台梭利的玩具,孩子必須獨立玩耍,半獨立思考,因為玩具已經把孩子限制在幾種可能性的思考之中,這種玩具叫做非開放性玩具。

這對山區到處隻跟大自然在一起并且缺少知識啟迪地孩子是絕對有必要的。對于隻想培養孩子工作和研究知識地家長,這樣的玩具比大人死灌給孩子知識要好得多。

蒙台梭利那樣的玩具,能夠幫助你的孩子成長起自我,一個有自我的人一定是會有自己的主見。

但是對于像芭學園面對地這些孩子,在他們的家庭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中,缺乏使用心靈去生活和處理問題地特質,缺乏感受力,情感比較不豐富,生活中缺乏藝術滋養,缺乏人文内涵,如果我們希望我們孩子所受地教育能夠彌補這些不足,那麼蒙台梭利教具顯然是不夠的。

2:愛生活

一個什麼樣的人能夠愛生活呢?那就是心理健康的人,這個人對自己的父母有信心,堅定地認為父母愛自己,這種信心不是随便能夠建立起來的。千萬不要以為,你不讓你的孩子受一點點苦,什麼都照顧得很到位,你的孩子就會愛你并愛生活。

我們總結發現,越是精心照顧,越是擔心孩子受傷害,越是想把人間最好的東西給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越可能不愛你,不愛所有的人,而且會很容易覺得委屈,很容易認為自己遇到的不幸比别人更多。

孩子從小就需要練習為家人負責。負責就是家長可以讓孩子完成一些事情:如買菜時往籃子裡拿菜、給家人放餐具、洗碗等等,就是做些孩子能做的事。

這種事情比玩玩具對孩子要有益多了,一是孩子同樣可以受到豐富的感官刺激,二是做這些事情的功能跟玩玩具一樣,而且讓孩子認為自己是有用的。

這是建立一個孩子熱愛生活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家長自己對生活的态度,是熱愛的還是沒感覺的?如果家長熱愛生活,孩子也會熱愛生活。而且,除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主動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活是很重要的。

3:愛學習

把孩子養成一個愛學習的人是每個家長所喜歡的。

我們認為孩子學習好,将來才能過好日子,這是咱中國的傳統。在全世界大家都喜歡學習好的孩子,不同的是,在一些國家他們非常害怕孩子成為隻會讀書的人,他們要讓孩子全面發展。

孩子如何才能愛學習呢?

、讓孩子從小就有可以探索的工作材料,也就是半成品的玩具;

、在孩子工作時(玩耍)不要打擾他;在孩子需要幫助時,會幫助孩子将問題剛好解決,但不要替他們把那件難做的事做完;

、不要随便誇獎孩子和懲罰孩子:在孩子剛進入學習時,不要因為他們犯的錯誤而嘲笑他們和懲罰他們。

、給他們以恰當的挑戰,但任務千萬不要過于艱巨。如果任務艱巨,會使孩子害怕再做這樣的事,會是以而讨厭學習。

4:成為一個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

我們再來說說,孩子如何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孩子從小必須有獨處的習慣。

對孩子來說,離開媽媽是一件很恐怖的事,但是,如果媽媽沒有給孩子機會發現“離開媽媽自己也會沒有問題”,反而在孩子睡覺時也跟媽媽挨在一起,任何時間媽媽都沒離開過,這樣不但孩子離開媽媽很難過,媽媽離開孩子也很難過。

孩子難過時會哭,媽媽難過時會找借口把孩子繼續留在身邊。

有很多老人也是這樣,他們沒有建立好自己地精神生活,等孫子來了,帶孩子使他們又累又充實,他們為了不費力、不費心,就把孩子抱在懷裡。

對孩子來說,這樣做不僅無法成長起獨立精神,就是離開别人地身體都會覺得恐懼。

孩子這樣被抱到兩歲基本就被抱成“人造自閉”了。

孩子離開成人的身體去睡覺,這就是孩子獨處的時間;離開成人的身體氣息所能幹涉的範圍去做事,這樣孩子才能夠不受打擾地、全人格投入地探索和思考。

即使是全職媽媽,也可以把孩子給可靠的鄰居帶一會兒,離開孩子去過過個人生活。

隻要有機會,孩子一定會朝着獨立的方向發展,這是人天生的生物功能所決定的。

但成人如果不給孩子機會,又要求孩子長大了是一個獨立的人,孩子如何能夠達到呢?

這樣孩子會感到自卑,因為他們感到自己無法成為父母滿意的人。

自卑的人一生會生活得很可憐。

5:一個健康快樂的人

讓孩子去面對困難,有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否定孩子的自我,不要給孩子惡劣的生活環境。惡劣的生活環境不是指沒錢,而是指遇到困難時、遇到沖突時,身邊成人對困難的态度,還指成人對孩子的态度,還指父母之間的關系。這要這些方面沒有問題,孩子就會健康快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