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仇視自己的爸爸,多是媽媽在背後教唆,現實不否反駁

文|文兒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是天生的。父母愛孩子是出于本能,孩子愛父母更是天性。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對父母的愛是一樣的。有些家庭可能媽媽照顧孩子的多,孩子對媽媽更親近一些,但對爸爸也是一樣的愛。

但随着孩子的成長,很多孩子變得讨厭爸爸,甚至仇視爸爸。除了極個别不靠譜爸爸的所作所為讓孩子不親近。多數孩子不喜歡爸爸,都和媽媽有關。孩子仇視自己的爸爸,多是媽媽在背後教唆,現實不否反駁。

孩子仇視自己的爸爸,多是媽媽在背後教唆,現實不否反駁

很多大人把自己的私人情緒和私人怨恨轉嫁到孩子身上

孩子沒理由讨厭父母,爸爸沒理由教孩子仇視自己,如果小孩子仇父,原因多半在媽媽身上。反映了媽媽平時的言行對孩子施加的影響,很多媽媽總是把自己的私人情緒和私人怨恨轉嫁到孩子身上。

很多女人對老公有意見,對公婆有意見。就在孩子面前說爸爸,爺爺奶奶的壞話,天天灌輸很爸爸怨爸爸,還對孩子帶節奏,更讓孩子疏遠他們。孩子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當然是媽媽說啥信啥。于是孩子在媽媽潛移默化的引導下,對爸爸産生隔閡甚至仇視的心态。

孩子仇視自己的爸爸,多是媽媽在背後教唆,現實不否反駁

有些大人就喜歡把自己的情緒強加給小朋友,讓他承受不該承受的情緒。什麼你爸爸不愛你,你媽媽不要你了。這種父母就不是合格的父母,自私自利。而且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不好的負面影響。是以不管大人如何,一定不要把大人之間的情緒帶到孩子身上,孩子需要爸爸媽媽共同的愛。

大多數爸爸不像媽媽一樣經常陪在孩子身邊,孩子和爸爸的感情更需要媽媽引導

在孩子小的時候,由于媽媽具備的哺乳功能。再加上很多女性有了孩子後,自然就會把感情和精力轉移到孩子身上,大部分家庭都是媽媽照顧孩子,陪伴孩子的多。而爸爸要出去賺錢養家,在家的時間就少,相應的花費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就少。

孩子仇視自己的爸爸,多是媽媽在背後教唆,現實不否反駁

而孩子小時候是和爸媽建立感情的最好時期,建立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多陪伴多照顧。但很多爸爸常年在外工作,無法做到像媽媽那樣的陪伴,孩子當然更親近媽媽。想要孩子和爸爸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不僅爸爸需要努力,媽媽的引導也很重要。

明智的媽媽就會在爸爸不在家的時候,經常告訴孩子,爸爸很愛你,爸爸出去工作是為了讓我們家過得越來越好,爸爸很辛苦等,多說爸爸好話。當爸爸在家的時候,也不會當着孩子的面,和爸爸唱反調或者故意拆台,有意樹立爸爸在孩子心裡的良好形象。在媽媽這樣的引導下,孩子的爸爸的關系也差不到哪去。對孩子成長更有利。

【話題讨論:你覺得孩子不親近爸爸是什麼原因?】

進階育嬰師,心理咨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