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張圖告訴你:如何培養出“内心強大”的孩子?

作者 | 水色

來源 | 媽媽抱團(id:mmbaotuan)

教育家盧梭曾說過: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别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教育的基礎是家庭。”

孩子是種子,家庭就是土壤,孩子的未來,說到底拼的就是父母的功底。

好的家庭教育是什麼樣子?

或許,答案就在下面這10張圖裡。

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孩子會回饋你驚喜

父母給孩子怎樣的“暗示”,就會塑造出怎樣的孩子。

消極的心理暗示,是畫地為牢,使孩子日漸頹廢氣餒,把未來困入囚籠;

積極的心理暗示,卻是點石成金,給予孩子勇氣和力量,引導他揚帆遠航。

孩子成長的問題不可怕

這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

美國作家珍妮 艾裡姆曾說:

“孩子身上存在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觀念和方法。”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對世界的探索。

他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是蛻變的契機;他走過的每一小步,都是邁向世界的一大步。

智慧的父母,不會成為控制者,給孩子砌一堵牆;

而是作為觀察者和陪伴者,讓他奔向廣闊的天地。

有的孩子就是開竅晚

但别擔心,春天會來的

十張圖告訴你:如何培養出“内心強大”的孩子?

科學家對大腦發育的縱向研究發現,很多孩子的大腦至少要到25歲才會完全成熟。

暫時落後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打擊和放棄。

越是開竅晚的孩子,越需要接納和支援,因為他們走的,是比别人更長的路。

不管有多糟糕

請堅定的跟孩子站在一起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會闖禍,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把孩子置于孤立無援的境地。

好的父母,永遠是孩子的避風港,而不是補刀場;是能和孩子一起打敗問題,而不是和問題一起打敗孩子。

哪怕看起來孩子很笨,無法出人頭地,哪怕有人說孩子很差,已經無可救藥,也要堅定地告訴他:我愛你,并且會永遠和你站在一起。

真正的愛,不就是這樣嗎?

當他擁有鮮花和掌聲,我們在台下默默守望;當他跌入谷底,我們給他觸底反彈的勇氣。

不必苛求孩子的完美

心理學家認為:過度苛求完美,是教育中的欲望癌症,随之而來的,往往是父母事無巨細的掌控,以及孩子日趨深重的無力感。

在完美期待中長大的孩子,不敢去嘗試,不敢去試錯,自然也無法摸索着走向成功。

白岩松說過:“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追求完美和達到極緻。”

與其把孩子逼成所謂的“完美”孩子,不如放下焦慮,用接納和信任,鼓勵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尊重孩子的不同

他是獨一無二的寶藏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藏。

我們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生命,再把他們分成三六九等。

教育是喚醒,不是改造。

父母的使命,是了解和悅納每一個孩子的不一樣,是關注并呵護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需求,然後允許他以自己獨有的姿态綻放。

比教會孩子赢更重要的

是教給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

面對挫折,孩子首先需要的,是父母無條件的情感支援,其次是一起面對挑戰和困難的行動。

父母坦然面對,孩子才會不懼風雨,無畏失敗;

父母積極支援,孩子才能扛住挫折,赢得漂亮。

鼓勵和欣賞,才是孩子蛻變的底氣

好的父母,永遠是孩子的“優評師”:肯定他的努力,欣賞他的态度,鼓勵他的創意,贊美他的堅韌。

愛挑剔的父母,養不出内心強大的孩子。

善于欣賞和鼓勵的父母,才能給予孩子蛻變的底氣和動力。

正如作家林清玄所說:“不管是什麼樣的孩子,愛是最好的教育,而表達愛最好的方法是歡喜、鼓勵與贊賞。”

慢慢來,給孩子多一點耐心

《慢養》的作者黑幼龍先生說:

“慢養,不是時間上的慢,而是心态上的松弛。

允許孩子做屬于自己成長階段的事,就是最好的教育。”

其實,那個看似溫吞的孩子,隻是有着自己的發展時區,在時區裡踩着自己的步程。

他不慌不忙,沒有領先一步,沒有落後一分,一切都很準時。

如此一步一步,一點一滴,最終迎來厚積薄發。

育兒困難難免有

有時候佛一點也挺好

養育的過程中,如果父母感到痛苦,孩子也一定不會快樂。

是以,與其無效焦慮,不如“佛”一點,給自己松綁,給孩子留白。

“佛”不是逃避、放棄,而是接納和鼓勵。

是遵循孩子的天性,把主動權交給孩子;是給自己放松的機會,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退一步的教育,恰恰是父母最大的進步。

其實,到底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根本沒有标準答案。

育兒就像開車,沒有任何一段路況,可以讓我們定速巡航、高枕無憂。

我們隻能睜大雙眼,随着路況調節車速,時而變道,時而刹車,偶爾遇到紅燈,該停就停。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孩子仰望父母的臉,看到的是孩子自己。”

教育唯一的王道,就是執着地栽培自己。

和孩子比肩前行,步履不停,成長不歇。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