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冠抗原檢測火到“出圈”!但它真的适合你嗎?

最近新冠抗原檢測比較火,在網上看到有很多視訊或者文章向大家介紹如何做或是自己的實際親測體驗。但是且慢,新冠抗原檢測真的适合你麼?

新冠核酸檢測是怎樣的?

想必大家已經對新冠核酸檢測耳熟能詳了。

但它的缺點就是流程複雜,需要專門的儀器裝置來處理,整個檢查至少需要4-6個小時才能出結果,而且成本也比較高。

抗原檢測有什麼不同呢?

抗原檢測是通過用試劑盒中的抗體去尋找标本中是否存在抗原,來判斷檢查結果陽性與否。通常來說,使用者自己在家就可以操作,一般15分鐘就能出結果,而且價格也更便宜。

聽起來很不錯,但為啥之前抗原檢測沒有在國内普遍使用呢?

你想的沒錯,這種檢測方法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一句話來說,就是不夠準。

“假陰性”與“假陽性”

在決定抗原檢測是否真的适合你之前,大家需要先了解兩組重要的概念:“假陰性”和“假陽性”,以及與之相對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其中假陰性是指:檢測結果是陰性,但實際上有感染病毒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漏診,那麼一個檢查項目不漏診的機率就是它的敏感性。假陽性則是指檢測結果是陽性,但實際上并沒有感染病毒,也就是所謂的誤診,同樣的,一個檢查項目不誤診的機率就是它的特異性。

新冠抗原檢測火到“出圈”!但它真的适合你嗎?

“您懷孕了,恭喜恭喜!” “不,您這大肚子隻不過是胃病而已”

按照國家準許上市的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的标準,它的敏感性應該達到75%-98%,特異性達到95%-99%。

我們用上面剛分享的假陰性、假陽性的概念來模拟一下:假定你買的這款試劑的敏感性是85%,特異性是97%,你自己在家檢測了一下。結果是陰性,那說明什麼?

咱們國家整體的疫情防控還是挺好的,是以新冠的自然人群發病率很低,大約全人群的平均自然發病率不到百萬分之一。

假定你生活的城市有一千萬人口,并假設某個時間點新冠病毒的感染率是百萬分之一,整個城市真實的新冠感染人數應該隻有大約10人(1000萬x百萬分之一),用這個漏診率達到15%的抗原試劑盒去做檢查,我們會漏掉其中的1.5人(10x15%),但是因為分母足夠大,則陰性結果是準确的機率依然近乎100%。

粗略計算公式:九百多萬的真實陰性結果/真實陰性結果+漏診的1.5個病例 x100%*。

新冠抗原檢測火到“出圈”!但它真的适合你嗎?

抗原試劑盒真的好用嗎?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抗原試劑盒不挺好的麼?

别急,其實真正問題比較大的是當你檢測出來的結果是陽性的時候。

還是使用上面的假設條件,用這個誤診率達到3%的抗原試劑盒去做普通人群的篩查,我們會得到約30萬個陽性結果(1000萬x3%),但這其中真正感染新冠且被檢出的患者數量隻有8.5人(10-1.5)。

那麼此時,你自己檢測出來的陽性結果是準确的機率隻有大約8.5/30萬,也就是不到十萬分之三。

換句話來說,除非被檢測人群中的新冠發病率已經很高了,否則在茫茫人海中随機進行抗原檢測得到的陽性結果基本都是假陽性,也就是誤診的情況。

新冠抗原檢測火到“出圈”!但它真的适合你嗎?

圖源:微網誌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自己在家做抗原檢測,結果陽性了怎麼辦?雖然我知道你大機率是被冤枉的,但是為了給你摘帽子,證明你的清白,你還是得去做核酸檢測來進行二次确認。

那既然這樣,幹嘛不一開始就直接做核酸檢測呢?嗯,好問題!

抗原檢測的适用情況

新冠抗原檢測火到“出圈”!但它真的适合你嗎?

是以回過頭來看,國家衛健委在之前3月初釋出《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的時候,其實已經非常清晰的指出了它的使用場景:

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伴有呼吸道、發熱等症狀且出現症狀5天以内的人員;

隔離觀察人員,包括居家隔離觀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離觀察、封控區和管控區内的人員;

有抗原自我檢測需求的社群居民。

其中前兩者都是有相對較高感染風險的人群,換句話來說,這部分人群的新冠發病率會顯著高于普通大衆,是以用抗原檢測來幫助快速判斷是有它的實際意義的。

而第三者雖然是留了一個口子給有自我需求的普通大衆,但是衛健委同時也呼籲大家“一般人群不要随意做抗原檢測”。原因就是普通人群做了抗原檢測的結果即使是陽性,一般也都是假陽性,你還得再去做核酸來“自證清白”,是以是徒增煩惱,多此一舉。

注釋:以上計算模型進行了近似簡化

來源: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

編輯:yeah 審校:小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