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相來了!這麼多人放棄學琴竟然是因為...

你或者你身邊有這樣的學琴經曆嗎?

一開始興高采烈,充滿期待

慢慢變成日常,逐漸感到枯燥乏味

學習深入,難點增加

開始抗拒,厭煩

真相來了!這麼多人放棄學琴竟然是因為...

瓶頸期來臨,毫無進展,心生放棄

真相來了!這麼多人放棄學琴竟然是因為...

甲:

調整心态和方法,堅持了下來并走上正軌

乙:

我不是這塊料,就此放棄

很多家長反映過這個問題:現在孩子學樂器為何不如以前一樣興緻勃勃了?其實這裡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為什麼有的孩子在瓶頸期順利度過,而有的孩子就此放棄呢?其實學樂器需要有全局觀念,很多“禍根”從一開始就已經埋下:

習慣的力量很強大

好習慣,更是堅持學琴以及學好小提琴的前提。

好習慣例如:每天練琴,每周上課,像新陳代謝一樣,像形成了生物鐘。持之以恒堅持一個月,就會出現“沒有練琴,或者沒有上課,就會感覺少點什麼事情沒做”這樣的感覺。

相反的,如果少了一天沒有練琴,或者缺了一節課,打破這個“生物鐘”,家長還以為“無所謂”,甚至經常不練琴,缺課,那麼就會完全混亂孩子的練琴習慣,無法形成上述的“規律”。後果是顯而易見的——孩子養不成每天去練琴的習慣,以後難度大、作業内容多,需要大量練琴的時候,就會很難适應,回課自然比較差,進度就會受到影響,另外也會傳達給孩子一個——“不重要無所謂”的資訊,使得孩子敢于“撒嬌”、“越來越懶”。

這就是老師們為何一般都非常反感随便請假缺課的原因。不是影響了收入這麼狹隘想法,而是基于學生學習的出發點來考慮的。家長沒有去訓練孩子規律的練琴學琴作息,是很多學生喪失學琴動力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科學的練琴方法

先分段練

聽覺、觸覺的記憶都需要重複很多次才會熟練。分成一小段,可以在一段時間裡,達到比較多的重複次數,進而用更短時間達到熟練程度。像吃牛排,一大塊整吞下去難以消化,不如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很快就可以解決問題。

還有一個就是,分段練習會很快找到困難段落。安排更多的時間在困難段落上。進而讓練琴時間、精力,安排的更加合理科學。提高了效率。

真相來了!這麼多人放棄學琴竟然是因為...

慢練

慢練的作用是用“放大鏡”看清樂譜、看清自己的演奏,也是“提速”的必經過程。慢練可以避免很多錯誤,以及讓演奏在品質上精益求精,達到更高境界。完成的品質比較一般的原因,往往是樂譜上的問題沒有全部看清、看透,對聲音的品質審美不高,對自己的演奏提出的要求不全面導緻的。

而這些,都必須在“慢練”中注意到,思索到,練習到。是以科學的慢練應該是“快速”、“慢速”均要練習。認真讀譜(音、節拍、指法等所有印在樂譜上的内容都要看)。

以上幾個原則,是舉例,并不是所有的練琴原則。大家可以繼續補充。最後要說明的是,這幾條是互相交叉的。

琴童的成長環境很重要。很難想象到一個生活在沒人喜愛音樂、不談論音樂的環境裡的孩子,會多麼喜歡音樂。強迫學琴、或者家長沒有良好的音樂審美,勢必會造成孩子厭學。

老師、家長的合理獎懲。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對孩子應該是擺明态度,立原則,講誠信。進步及時表揚,錯誤及時指出,退步及時批評。所謂“豆腐嘴,刀子心”。明确獎懲,會讓學生形成好習慣。回課好孩子會更自信,也更願意配合家長認真練琴。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孩子不愛彈琴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愛音樂不論什麼時候都是愛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