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建築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為大衆熟知,廣為傳誦。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詩·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福建閩縣(福建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父林孝恂是進士出身,曆官浙江金華、孝豐等地。父林長民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擅詩文,工書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職。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六月,林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5歲,由大姑母林澤民授課發蒙;8歲,移居上海,入虹口愛國國小學習。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職,舉家遷往北京。她就讀于英國教會辦的北京培華女中。1920年4月,随父遊曆歐洲,在倫敦受到房東女建築師影響,立下了攻讀建築學的志向。

在此期間,她還結識了詩人徐志摩,對新詩産生濃厚興趣。翌年,随父回國,仍到培華女中續學。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參加新月社舉辦的文藝活動,曾登台演出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劇《齊德拉》。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啟超長子梁思成同時赴美攻讀建築學。9月,兩人一起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學習,均從三年級課程讀起。梁思成在美術學院建築系,因建築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即注冊在美術系。

1927年夏,從美術學院畢業後,又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學習舞台美術設計半年。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結婚。8月,夫妻偕同回國,一起受聘于東北大學建築系。林徽因在到職前先回福州探親,曾應福州師範學校和英華中學之請,作《建築與文學》和《園林建築藝術》的演講。

從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二人共同走了中國的15個省,20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00多處古建築物,很多古建築就是通過他們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國的認識,從此加以保護。

1931年,她受聘于北平中國營造學社。次年,為北平大學設計地質館和灰樓學生 宿舍。在此後數年中,她多次深入晉、冀、魯、豫、浙各省,實地調查勘測了數十處古代建築,單獨或與梁思成合作發表了《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征》。

林徽因在從事建築科學研究之餘,也開始從事文學創作。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詩《誰愛這不息的變幻》以“徽音”為筆名,發表于《詩刊》第二期。以後幾年中,又在《詩刊》《新月》《北鬥》、天津《大公報》《文學雜志》等,先後發表了幾十篇作品。

大部分是詩歌,也有散文、小說、戲劇和文學評論。她的詩多數是以個人情緒的起伏和

波瀾為主題,探索生活和愛的哲理。詩句委婉柔麗,韻律自然,受到文學界和廣大讀者的贊賞,奠定了她作為詩人的地位。

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築學家的科學精神和作家的文學氣質揉合得渾然一體。她的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不僅有嚴謹的科學内容,而且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和贊美祖國古建築在技術和藝術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1937年夏,她在山西五台山地區發現中國最古老的一座木結建構築--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正當她要進行深入研究時,“七七事變”爆發,她被迫中斷野外調查工作,不久,北平淪陷,全家輾轉逃難到昆明。

颠沛流離的生活和艱苦的物質條件,使她肺病複發。在病榻上,她通讀了廿四史中有關建築的部分,為寫《中國建築史》搜集資料,經常工作到深夜。幾年中,初步實作了他們在學生時代就懷有的心願。

抗戰勝利後,林徽因全家于1946年8月回到北平。不久,她為清華大學設計教師住宅,并接受校外的設計任 務。1948年5月,她在《文學雜志》發表了《病中雜詩》9首。同年底,清華大學所在的北平郊區解放了。

1949年初,突然兩位解放軍同志來到她家,攤開北平軍用地圖,要求他們用紅筆圈出一切重要文物古迹的位置,以便萬一大軍被迫攻城時盡可能予以保護,這使他們十分感動,消除了對共産黨的疑慮。他們立即應解放軍的請求,編寫《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

20世紀50年代,梁思成因提倡建立築用作大屋頂等傳統形式和保護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在明清古城牆拆毀時,梁思成和林徽因撫磚痛哭。

1953年文化部組織的歐美同學聚餐會上,林徽因沖動的指着時任北京市副市長吳晗說“你們真把古董給拆了,将來要後悔的!即使再把它恢複起來,充其量也隻是假古董!”

在這樣的一種心境下,林徽因的病情急遽惡化,最後拒絕吃藥救治,于1955年離世。

一個小插曲,1931年梁思成從外地回來,林徽因很沮喪地告訴他:“我苦惱極了,因為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梁思成非常震驚,然而經過一夜無眠翻來覆去的思想鬥争後,第二天他告訴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幸福。”

後來林将這些話轉述給金嶽霖,金嶽霖回答:“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該退出。”

從此他們再不提起這件事,三個人仍舊是好朋友,不但在學問上互相讨論,有時梁思成和林徽因吵架,也是金嶽霖做仲裁,把他們糊塗不清楚的問題弄明白。金嶽霖再不動心,終生未娶。

梁思成與林徽因的古建築之旅

他們是最可貴的學者,畢生緻力于研究與保護古建築,除了長達10年的意義巨大的考察,還寫下《中國建築史》,主持建立了清華建築系,敲定了如白紙般的中國建築研究體系。

梁思成說過一句話:“别人都把自己的寶貝藏在家裡,我的寶貝放在全國各地。”

梁思成說的“寶貝”,自然是中國古建築。從1932年至1937年,梁思成與林徽因多次出行查訪古建築,尋找遺落在祖國山川河谷中的建築瑰寶。他們的足迹遍布河北、山西、陝西等地,測繪整理200多組分布于各地的建築群,完成測繪圖稿1898張。

他們的野外考察實際上是在與時間賽跑,除了自然和人類的損傷,戰亂逼近,古建一旦被毀即是永恒。他們也知道,即使沒有戰亂,一柱香、一次雷電、或是人的一念之差,都可能讓古建築在一瞬間化成灰燼。他們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内拾起灑落在祖國大地上的一顆顆明珠。

考察途中

1

平郊創步

1932年4月,梁思成與林徽因主持調查,測繪北平近郊遼代古建築薊縣獨樂寺,這是大陸第一次用現代科學的方法研究古建築,其後,是年6月調查寶坻廣濟寺,1933年3月調查正定隆興寺及華塔、青塔等古建築;11月調查趙州大石橋、小石橋,陀羅尼經幢,這些學術成果具有開創性的曆史意義。

薊縣獨樂寺

梁思成在獨樂寺

獨樂寺觀音閣斷面圖(選自費慰梅的《梁思成與林徽因》)

這是他們第一次野外考察的重大發現,獨樂寺中的山門和觀音閣是遼代原構。觀音閣與敦煌壁畫中的唐代建築如此的相似,驟然一見,可以讓人有種進入敦煌壁畫中極樂世界的錯覺。梁思成一生對這座迷人的遼代樓閣一直情有獨鐘。

“近代學者治學之道,首重證據,以實物為理論之後盾,俗諺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大陸古代建築,征之文獻,所見頗多,然吾劑所得,則隐約之印象,及美麗之辭藻,調諧之音節耳。……讀者雖讀破萬卷,于建築物之真正印象,絕不能有所得。……造形美術之研究,尤重斯旨,故研究古建築,非作遺物之實地調查測繪不可。”

——梁思成《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門考》1932年

寶坻廣濟寺

廣濟寺三大士殿立面圖

廣濟寺三大士殿,位于河北寶坻縣,建于遼太平五年(1025年),外觀非常嚴謹,内部卻異常優雅。1947年廣濟寺在寶坻解放前夕被當作“廢物利用”拆毀,其木頭被來用修築橋梁。在梁思成得知要拆寺時,曾向相關部門力求儲存原寺,卻終不能挽救這個九百餘年的建築。梁思成為我們留下了一篇詳盡的廣濟寺建築調查報告,是不幸中的萬幸。

“擡頭一看,殿上部并沒有天花闆,《營造法式》裡所稱‘徹上露明造’的。梁枋結構的精巧,在後世建築物裡還沒有看見過,當初的失望,到此立刻消失。這先抑後揚的高興,趣味尤富。在發現薊縣獨樂寺幾個月後,又得見一個遼構,實是一個奢侈的幸福。”

——梁思成《寶坻縣廣濟寺 三大士殿》 1932年

正定縣陽和樓

正定縣陽和樓,位于河北省正定縣城中心至南城門的中段,建于金末或元初,它全部的結構就像一座縮小的天安門。陽和樓的鬥拱,雖不如隆興寺的宏大,卻比明清式樣雄壯得多,這件木構是宋式與明清間緊要的過渡作品,在20世紀60年代,陽和樓被拆除。

梁思成與正定古建築

“轉輪藏前的阿彌陀佛依然是笑臉相迎,于是繞到輪藏之後,越過沒有地闆的梯台,再上大半沒有地闆的樓上,發現藏殿上部的結構,有精巧的構架,與《營造法式》完全相同的鬥拱,和許多許多精美奇特的構造,使我們高興到發狂。”

——梁思成《正定古建築調查紀略》1933年

2

晉魯實測

1933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主持調查測繪山西大同上下華嚴寺、善化寺、雲岡石窟以及渾源懸空寺。1934年調查晉中地區十幾縣的古建築。1935年考察測繪山東曲阜孔廟等建築,1936年調查泰安岱廟、曆程四門塔。這一時期的調研工作成果十分豐富,對大陸建築與建築文化遺産的研究和保護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山西華嚴寺

華嚴寺海會殿,山西省大同市内,建于遼重熙七年(1038)前,按遼代習俗,面向東方,規模不大,為懸山頂。鬥拱簡單。海會殿毀于解放前。

1933年,梁思成、劉敦桢、林徽因、莫宗江一行四人及一位仆人前往山西考察。他們早已聽說華嚴寺是自遼金以來的巨刹,僅見過一張大雄寶殿的照片,當真的來到華嚴寺的大雄寶殿前的時候,大家一起同聲驚訝,歎為巨構。依鬥拱觀之,大殿儲存金源舊貌。在華嚴寺下寺,他們見到了猶存唐風的薄伽教藏殿,殿内的“天宮樓閣”為海内孤品,海會殿也正是華嚴寺中的一殿。

3

國寶發現

1937年8月林徽因回到北京寫給女兒梁再冰的信中所畫的赴山西考察的路線圖

△《敦煌石窟圖錄》中第61窟的壁畫“五台山圖”

1937年6月,梁思成和林徽因開始他們第三次的山西考察。此行是以五台山佛光寺為目标,他們希望能找到一座唐代木建以駁斥唐代木建隻能在日本找到的言論。這一次考察期間“七七事變”發生,他們返京帶着一家踏上逃亡之路。由北平到雲南,一路戰亂,林徽因肺炎複發,梁思成背痛又起,艱苦難言。在昆明安頓以後,營造學社成員陸續到達,他們又開始了在西南的古建考察,而這一次成為他們最後一次的旅行考察。此後,昆明成為戰争前線,他們搬到更為偏僻的龍頭村再次避難,前路未知。

五台山佛光寺

佛光寺曆史照片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堪稱中國現存古建築中的國寶,因具有珍貴的唐代建築、雕塑、壁畫、題記于一身,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極高。

佛光寺内有兩座石經幢,其中一座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建造者甯公遇,也是東大殿的建造者。林徽因曾經爬梯子上去考察。

1937年梁思成在佛光寺(左)1937年林徽因在佛光寺(右)

林徽因在東大殿的梁架上考察

“1937年6月,我同中國營造學社調查隊莫宗江、林徽因、紀玉堂四人,到山西這座名山,探索古刹。到五台縣城後,我們不入台懷,折而北行,徑趨南台外圍。我們騎馱騾入山,在陡峻的路上,迂回着走,沿倚着岸邊,崎岖危險,下面可以俯瞰田隴。田隴随山勢彎轉,林木錯绮;近山婉婉在眼前,遠處則山巒環護,形式甚是壯偉,旅途十分僻靜,風景很幽麗。到了黃昏時分,我們到達豆村附近的佛光真容禅寺,瞻仰大殿,咨嗟驚喜。我們一向所抱着的國内殿宇必有唐構的信念,一旦在此得到一個實證了。”

——梁思成《記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築》

梁思成中國古建築手稿

唐代 山西五台山 佛光寺大殿

遼代 河北薊縣 獨樂寺觀音閣

獨樂寺山門

清代 北平西山碧雲寺 金剛寶座塔

宋代 四川宜賓縣舊州壩 白塔

隋朝 河北趙縣 安濟橋(大石橋)

宋代 河北正定縣 龍興寺轉輪藏殿

清代 四川灌縣 安瀾橋

敦煌石室畫卷中 唐代建築部分詳圖

宋代 山西榆次縣 永壽寺雨華宮

宋代 山西榆次縣 永壽寺雨花宮

曆代佛塔型類演變圖

清官式三孔石橋做法要略

曆代鬥拱演變圖

本文由景觀周整理編輯,素材來源網易曆史及網絡

歡迎分享,轉載請背景發送“轉載”按要求注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