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不夠自信?你得幫他建立這種“正向循環”(内附超實用方法)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可是怎樣的表現才是足夠有自信呢?怎樣定義這個自信呢?

從心理學上說,班杜拉(A.Bandura)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更能解釋“自信”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計。

這裡有幾個關鍵詞需要注意,那就是“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計”。

這就需要孩子首先具備過“成功的經驗”,并且能根據經驗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恰當的評估”。比如孩子參加舞蹈比賽,他就需要考慮:

·我以前是否參加過舞蹈比賽,順利通過了嗎?

·與同比賽小組的他人相比,我的表現如何?

·别人對我的評價是怎樣的,正面還是負面?

·我目前的狀态如何?能順利完成比賽嗎?

孩子不夠自信?你得幫他建立這種“正向循環”(内附超實用方法)

其中第一點“自身過往的成功經驗”是影響自信心最強有力的因素,這些“我能做到”的小事,就是孩子自信的基石。

更重要的一點是,“我能”的力量會橫向發展,它會從孩子擅長的領域,擴充到其它方面,進而建立更廣泛的自信。

那怎樣增加孩子“我能”情況的發生頻率呢?這就得從提高孩子的基礎能力入手。下面列舉三個比較重要的基礎能力。

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指維持身體姿勢的能力,特别在較小的支撐面上,控制身體重心的能力。

平衡能力是一切靜态與動态活動的基礎能力。人的任何運動可以說幾乎都是在維持身體平衡的狀态下進行的,尤其是大肌肉的活動,更需要有較好的平衡能力才能勝任。

孩子不夠自信?你得幫他建立這種“正向循環”(内附超實用方法)

而前庭器官主要平衡,是以我們一定要注意鍛煉孩子前庭功能的發展。

協調能力

協調能力包括手眼協調、左右協調、上下身體協調等各個方面。

身體協調能力與孩子從小的各種活動有關系,比如爬行、撕紙、學走路、蹦蹦跳跳等,都可以鍛煉協調能力。

孩子不夠自信?你得幫他建立這種“正向循環”(内附超實用方法)

肌肉控制能力

這裡我說的肌肉控制能力,包括大肌肉(粗大運動)和小肌肉(精細動作)兩個方面。

大肌肉是指全身性的體能活動。兒童通過大肌肉活動去探索及認識四周的人物和事物。

小肌肉通常指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這與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關系。刷牙、洗臉、吃飯、書寫、家務、玩玩具等,都會鍛煉到兒童小肌肉的發展。

孩子不夠自信?你得幫他建立這種“正向循環”(内附超實用方法)

當然,除了上述這些“硬體”的方面,我們還需要在家庭教育上,借助一些小技巧。下面就給大家分享幾個可操性較強的方法。

讓孩子感覺被需要

作為成年人,我們肯定有過這種感覺:

我被你需要,并且我為你做的事對你來說是有意義的,這就會讓我的内心充滿價值感。

同樣,如果孩子可以感覺到自己“被需要”,他内心的價值感、成就感也會增加,當下次面對同類情況時,他的自信心也會提高。

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就要學會“示弱”,做某些事情時,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見或幫助,這對孩子的表達和邏輯能力都有幫助。

孩子不夠自信?你得幫他建立這種“正向循環”(内附超實用方法)

拓展孩子的視野

拓展眼界這件事雖說沒有邊界也沒有标準,但在提高自信這件事上很容易就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寫作文這件事上,親身體驗過山清水秀的孩子,一定能更容易地用文字表達出水的清澈和山的巍峨。

當然,這需要我們有意識地進行引導,讓孩子多看、多聽、多感受、多記憶,才能将視聽資訊更好地轉化出來。

是以,家長一定要在能力範圍之内讓孩子多走出去、多看書、多嘗試、多接觸,這個過程不但能豐富他的見識,還能夠幫助他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

孩子不夠自信?你得幫他建立這種“正向循環”(内附超實用方法)

陪孩子制定并執行計劃

盡管這個方法我們說過很多次,但正在看文章的你是不是從沒怎麼實踐過?

提前制定計劃相當于預測了風險,家長輔助提醒執行,就增加了孩子成功體驗的幾率。這種正向的循環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高了。

孩子不夠自信?你得幫他建立這種“正向循環”(内附超實用方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