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廣西,有個村莊的夫妻。他們結婚後,生了10個孩子。妻子30歲,看起來卻像個老大媽似的。大家以為他們家生了這麼多孩子,應該家庭條件挺好的。然而事實上,并非如此。

90後年輕夫妻生了10個孩子,明明很年輕,看起來卻像上了年紀!
這個家庭,還是靠着政府的補貼過日子。然而,即使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他們依舊生下了十個孩子。那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這倆夫妻,男的叫韋國則,女的叫蒙秀萍。兩人都是90年代的人,他們倆隻差了一年出生。聽他們說,他們以前都是在廣州工作的,然後在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對方。當時的蒙秀萍,因為國語不标準,是以她不太敢跟其他人說話,害怕被人笑話。韋國則也跟她一樣,兩個人認識了以後,由于兩個人的經曆,都特别的相似。于是便在慢慢地接觸中,互相産生了感情。
兩人談戀愛以後,沒多久就結婚了。因為夫妻倆的感情特别好,蒙秀萍很快也懷上了第一個孩子。由于懷孕,沒有辦法工作,于是家裡的經濟重擔,就落在了韋國則的身上。還好他是一個很有擔當的男人,雖然家庭條件很差,要承擔的壓力,也特别的大,但是他從來沒有抱怨過自己的妻子。同時,在孩子生下來以後,他也和妻子一起,共同照料着孩子。
一、30歲的女子,每年生一個孩子,外表看起來像極了老大媽
韋國則的家裡,還有一個媽媽。老婆做完月子以後,便去做一些田間的活,以此來補貼家用。同時,還能一邊照顧着孩子。然而,随着婆婆身體,突然出現了狀況。蒙秀萍不得不,把手中的活放下,全天待在家裡,一邊照顧着孩子,一邊照顧着家婆。
就這樣,日子過的越來越緊巴。韋國則看到以後,便決定回家工作。這樣子,更能照顧到家裡。同時,他還去政府,申請了貧困補助。此外,他還做一些兼職、在家種玉米,就是用這些方式,艱難地維持着家裡的生活。
大家特别難以了解,他們倆,為什麼在經濟條件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還要生十個孩子。關于這個問題,他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夫妻倆覺得,家裡人多一點比較熱鬧。同時,他們沒有學習過避孕的相關知識,當他們想要,停止生孩子的時候,依舊沒有辦法停下來。
蒙秀萍也說到自己身體,其實沒有那麼的強壯,是以不能去做絕育的手術。同時很多人說,如果做了絕育的話,是會影響她以後的生活。是以,便造成了如今“惡性循環”的結果。
由于夫妻倆的文化水準,都比較低。對于很多生育的知識,其實都不太明白。是以,前六個孩子,他們都是在家裡自行生産。
當别人知道了這件事以後,便告訴他們夫妻倆,這樣做是很危險的,生孩子一定要上正規的醫院。不然的話,孩子出生以後,就會成了黑戶。他們得知了以後,便決定從第七個孩子出生開始,就去找了一家正規的醫院。
由于蒙秀萍一直在生孩子,同時,又沒有吃上有營養的東西,還要經常熬夜照顧孩子,她的身體也變得越來越差。平時稍微提一點重的東西,她都會覺得非常地吃力,再加上,日常也不會注意護膚,是以她的外貌,像極了個老大媽。
大概是因為每個人的磨難,都是有限的。雖然夫妻倆,過着非常辛苦的日子,妻子的身體也特别地不好,但是兩夫妻的孩子們,都特别的聽話、乖巧,這也讓夫妻倆心裡感到欣慰。
到了孩子上學的時候,因為學校和家的距離,比較遠,于是韋國則便決定,拜托親戚照顧自己的四個孩子,每周五的時候,再讓孩子們回到家裡。孩子們每當回到家以後,都會自動自覺地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減輕父母的一些壓力。
在這個村裡,有很多戶人家,跟他們家都差不多。他們一直希望村裡的路,可以修得好一點,這樣子,孩子們上學的時候,也可以走得順暢一些。修路是需要花費很多的錢的,是以他們隻能向村幹部提出自己的想法。
就在2019年,村長建議韋國則,可以跟家人一起,搬到村裡設的一個扶貧房中居住。韋國則卻沒有答應,因為日常要照顧到田間的農作物,如果住進了扶貧房,那回家幹活就特别的不友善。然而,随着自己“生了十個孩子”的事情,被人傳到了網上,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他們也成了小網紅之後,韋國則便決定,帶着家人搬進扶貧房裡,不過他依舊會回家照顧着田裡的農作物。
因為韋國則,成了村裡的名人,于是當地很多媒體、記者都想要去采訪他,然而韋國則,卻在鏡頭前,說不出個一、二來。甚至有的人看見,韋國則家裡這麼的辛苦,提出了,願意收養孩子的想法,韋國則直接拒絕了。因為他覺得,這些都是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在自己的身邊長大。
結語:農村的家庭條件,大部分是比較差的。在農村的年輕人們,一定要在生孩子前,仔細地思考,能不能給孩子足夠的經濟保障。
因為孩子生出來以後,不僅是日常生活的開支,會變得很大,同時,孩子的教育支出也是非常大的。而為了讓孩子們能走出大山,最好的辦法,就是鼓勵他們多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