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的專注力差,本體覺遊戲幫你改善!

本體覺發展失調會引起孩子的專注力不集中,由于需要随時通過小動作來尋找身體各部位的感覺,是以總會動個不停,不能安靜的坐着,注意力無法集中,并容易被誤認為是多動症。

在課堂上由于不能集中注意力,嚴重影響孩子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進而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會是以影響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本體感不成熟的兒童常常表現為站無站樣、坐無坐樣、缺乏自信、挫折感很多、沒有創造力等等。

本體覺失調的表現是在上體育課時不會跳繩,跑步時動作不協調不準确,感到很累;在上音樂課時,常常發音不準,甚至與人交談、上課發言時口吃等。本體覺失調的成年人也會出現身體或肢體抖動,站立時前後左右移動不停,動作不協調,動作笨拙等現象。

孩子的專注力差,本體覺遊戲幫你改善!

本體覺是身體的地圖

本體感覺醫學上又稱人體的深感覺,是全身肌肉、關節、筋骨等身體部位的感覺資訊。人能夠保持正常的站姿、坐姿及全身的靈活運動,是因為筋骨、關節、肌肉等張力感覺資訊的正常輸入。

本體感覺就好像是身體地圖,又稱為身體形象感。不用眼睛看,大腦可以随時掌握身體的任何部位,展現了大腦可充分掌握自己身體的能力。

本體覺——複雜的神經應變能力

本體感是一種高度複雜的神經應變能力,本體感的成熟最慢,前庭平衡覺及觸覺發展正常,本體感才可能正常。從簡單的動作,如吃飯脫衣服、寫字、騎車,到高難度的體操體能動作都需要本體感的功能。

孩子的專注力差,本體覺遊戲幫你改善!

本體覺訓練要點

最佳的訓練階段:是在6歲之前;6歲之後的訓練要加大頻率、加大力度、加大訓練的時長。

最好的訓練方法:是進行專業的本體覺訓練,父母一起陪伴的本體覺家庭親子互動訓練。

需要每天固定的對本體覺進行訓練:就像身體每天需要運動一樣,神經系統每天也需要“運動”。

簡單的家庭本體覺親子互動訓練

摸身體遊戲:小一點的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玩兒摸身體部位的遊戲,摸耳朵、鼻子、眼睛、腳趾、左右腿等,父母和孩子輪流發出指令,一起完成動作。

大象爬遊戲:雙腿直立、身體向下趴,雙臂直立撐住地,像大象一樣爬行,家長可以在白紙上畫上手印、腳印,讓孩子按照手腳印進行大象爬行。

跳房子:家長和孩子一起玩跳房子遊戲。

跳繩:雙腿跳、單腿跳、正跳、倒跳、花樣跳等,父母可以一起搖繩,讓孩子跳。

單腳站立練習: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單腳站立比賽,看誰站的時間長。也可以增加難度進行閉眼單腳站立練習。

孩子的專注力差,本體覺遊戲幫你改善!

本體感不是天生就具備的,需要後天的訓練。

例如,嬰兒期的翻身、滾翻、爬行訓練;幼兒期的拍球、滑梯、平衡等訓練;兒童期的跳繩、踢毽子、遊泳、打羽毛球等訓練,對孩子本體感的發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不少家長怕孩子摔着,不讓孩子到處爬;過早使用學步車,沒讓孩子爬就直接走路;老抱着孩子,而不讓他自己活動;讓孩子看電視、看書、學琴、學畫多,運動少,結果阻礙了孩子本體感的發展,以至影響後天的學習能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