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閱讀是照見内心的鏡子——2021年的閱讀彙總

閱讀是照見内心的鏡子——2021年的閱讀彙總

閱讀是個人獲得資訊的其中一個管道。猶如在地下管道中行走,總會有一個從暗處走向光明的過程,從懵懂到清晰的路徑,而這條路徑有多長,離看到曙光的距離有多遠,還真的隻能取決于自身的體悟。

2021年讀過的書,滿打滿算其實也就五十來本。确實有倦怠的現象。讀過的書籍很雜亂,所涉獵的範圍沒有固定的方向。而從這五十來本書中,我想要總結出這個閱讀軌迹所帶給我的感受,以及我所能吸取的資訊。

那麼,我就将這些書籍所給我傳遞的資訊,分為認識自己、認識兩性關系和認識世界三個方面去介紹相關閱讀情況。

閱讀是照見内心的鏡子——2021年的閱讀彙總

關于認識自己的内心

還記得去年讀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真正的強大是敢于去面對和表達自己的脆弱。

2021年我讀過的心理學書籍包括《蛤蟆醫生去看心理醫生》、《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我們内心的沖突》、《穿越孤獨》、《擁抱你的敏感情緒》、《無所畏懼:颠覆你内心的脆弱》等,它們都有的共同點,是帶領讀者去認識自己的内心。

出于原生家庭的影響、社會觀念的加持等種種原因,人會随着年齡的增長,逐漸地披上一副“堅強”的盔甲,去應對外界的社交,去逃避内心的沖突。

仿佛隻要做好僞裝,我們就能夠成為這副僞裝。但很多人做不到,于是在夜深人靜之時,總會懷疑自己的真實面目是否真實。

《無所畏懼:颠覆你内心的脆弱》講的正是這份看似堅硬的脆弱。有人說,成年人的崩潰往往隻在一瞬間。那是否代表我們隻能夠在情緒決堤時才能夠表達?或者我們也可以承認自己的脆弱,從互助中、從日常小事中就逐漸鍛煉自己的内心,讓它逐漸變得強大。

如何去進行互助?《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就是一種解決方式。作者是一個心理咨詢師,同時也是一名心理咨詢中的來訪者。從書中作者講述的各個來訪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沉溺于過往傷痛中、看似現實又刻薄實質無法面對現實的男人,也能看到在失戀的傷痛中無法走出來的女人。在每一次的咨詢中,在每一次面對自己内心的恐懼時,來訪者也逐漸看清自己的内心。“堅強”是我們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個詞,但要做到真正的強大,并非外表僞裝出來的冷漠,而是真正地面對自己的脆弱。心口不一隻會帶來内心更深處的沖突和掙紮。

關于内心的沖突,《我們内心的沖突》描述了内心沖突下人的行為的異化。有人過于依賴順從他人,有人将内心的不滿化為攻擊性,也有人與他人疏離隔絕,也有人将自身的問題全然歸結于外界。人們采取各種方式去逃避内心的感受,人們隻想要解決辦法,而非正視和了解問題的根本。

但解決内心的沖突,不在于使用什麼手段,但而在于“面對”和“承擔”。

原生家庭是緻使内心沖突的其中一個源頭,于是乎,《蛤蟆醫生去看心理醫生》就針對這麼一個源頭去進行逐漸剖析。原生家庭的成員對我們的态度,很有可能就會内化成我們自己對自己的态度。且由于兒童太弱小,他們輕易地将罪責歸咎于自身。這樣的價值觀變化也許是不自知的,而那些對個人價值觀的無形改造,就影響了成長後的思維模式。

個體和社會的難以融合,可以展現在處理“孤獨感”的方式上。《穿越孤獨》是以心理咨詢師的角度,去看影視作品、來訪者以及人在不同階段所要面對的孤獨感。影視作品通過角色行為的塑造去展現人物的孤獨感,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是難以開啟上帝視角去分析自己的一舉一動,于是乎,被孤獨所包圍的人,往往也難以清晰地剖析自己。這本書裡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反而是心理咨詢師的“失敗”。來訪者最終無法面對自己的孤獨感,并且終止了咨詢。

這大概也是常事。人最終隻能靠自己去克服自己的問題,他人也隻能搭把手。倘若自己沒有面對問題的決心,别人再熱心的幫助也是徒勞。

閱讀是照見内心的鏡子——2021年的閱讀彙總

關于認識兩性關系

去年花了大量時間去看了許多女性主義相關的書籍。包括《第二性》、李銀河的《女性主義》、《男性統治》、《厭女》、《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等。今年又在讀費孝通的《生育制度》。發現這些書基本上可以給我展現出一幅男女性幾千年來的糾葛的圖景。如今兩性關系被推向了風口浪尖,其實也在表明,人的多元價值觀在發展,它不局限于單一的生活方式,而是逐漸地發展出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并且認可和尊重這樣的生活方式。

從《為愛成婚》中我們可以看到男女從遠古時代以來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成父權制社會的,男女之間的婚姻是如何突然之間就跟愛情沾上關系的。分工合作本來是男女間的互相配合,但随着權力的遊動,逐漸形成了男尊女卑的兩性階級,父權制的建立剝奪了女性能夠獨立生活的生産資料,可偏偏在工作制度建立後,女性逐漸奪回獨立生存,兩性之争也吹響了号角。

《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所提倡的,正是女性需要有獨立生存的資本。當女性必須依附他人生存時,她是缺乏獨立人格的傀儡。這本書并沒有鼓吹男女對立的态度,而是從“獨立”出發,去呼籲女性去獨立自強。

《第二性》則側重于女性所展現出來的“他者”角色。女性作為他者,也是一個客體,女性并沒有作為其中一個主體在社會中立足,而僅僅是男性的附庸。波伏娃從男女生理,心理的差異,兒童被社會化的過程,以及女性成年後的現狀等去描述父權制社會對女性的觀念灌輸,行為限制和權力剝奪。

而關于父權制的觀念灌輸,在《男性統治》的描述就讓人印象深刻。自古我們對兩性的描述都是有對立性的,男性陽剛正直堅強,代表了力量,而女性陰柔狡猾脆弱,代表着軟弱。這兩者之間的對立束縛了女性的形象,同時也對男性産生了身份束縛。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當自強,這些也表明了男性所需承擔的責任本身就是來源于父權制的性别身份束縛。所有人被迫過着同一種生活,自然有人不适,有人想要逃離。

李銀河的《女性主義》沒有闡述任何新的觀點,而是羅列了女性主義的發展曆程、女性主義的多個派别,以及各個派别所主張的觀點和其缺陷。原來不止實屬厘清女性主義概念的好書。

關于認識這個世界

我們對這個社會,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局限于我們的認知面、我們所處的社會位置,也局限于我們已有的生活經驗。于是乎,由于生活環境不同、個人價值觀不一,“何不食肉糜”的言論時常會出現。這确實是無法避免的認知偏差,但我們總能通過提高認知層面,去逐漸降低這樣的認知偏差。

去年讀過讓我重新整理世界觀的好書,就包括了《世界觀》、《第三種黑猩猩》、《哲學·科學·常識》、《事實》、《全球科技通史》、《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等等。

假如把世界比喻成一個有機體,那麼它内含的各種運作系統,都是互相聯系的。牽一發動全身,科學的每一個程序所影響的不僅僅是該學科本身,還是整個社會系統的逐漸更新、人們認知的變遷。

《世界觀》和《哲學·科學·常識》都描述了人類社會從滿天神佛的信仰中,逐漸對大自然發問,發展出哲學思想。再逐漸從嚴謹的哲學态度發展出具有颠覆性的科學論證,從科學的角度去探索世界、探索宇宙。從神學到科學,人們逐漸從無法掌控自然,到改造自然;從對地球偉大的美好幻想逐漸收縮到宇宙中渺小的滄海一粟;從依賴神佛到人定勝天的觀念改變,每一步都對世人産生巨大沖擊。當那些習以為常的科學知識成為常識,我們可能很難想象,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前的人們觀念和我們完全不一樣。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其實一直在變遷。

如果說上面兩本講述了科技對人的觀念影響,那麼《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就講述資本主義及工作制對人的異化的巨大“功勞”。在農耕社會下,人們是通過自己設定耕作目标以及控制工作程序去勞作的。農作物和手工制品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标準去鑒定它的品質,且由于自主生産的産量低,對于資本的擴張成效太低。而工作制作為資本剝削的一個新形式,逐漸成為了社會的主流謀生方式。人們進入工廠,在工廠設定的工作目标下,受資本家控制工作程序去勞動,勞工的勞動成果受資本家剝削,而勞工所産出的成品再賣回給這些勞工,又完成了新的一輪剝削。如此往複,我們似乎為了更好的物質生活在賣命,但似乎這個賣命的邏輯,依然是資本家所傳遞的。

事實很殘酷,但了解事實并不是為了對世界失望,而是通過轉換思維方式,去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去面對自己的人生。《事實》這本書是對我們固有思維的一次洗滌。由于所身處的社會地位不同(比如這本書的作者是在瑞典這個發達國家),對外界事物的了解會有所偏僻。比如對于開發中國家的貧窮狀況過于悲觀,而忽視了發展和進步的力量;又比如對某些社會現象過于恐懼,而高估了這些現象的發生幾率;還有媒體傳播的側重點不一,人們全聽信單一媒體的論調,就有可能對事件有所誤解。我們是以為的“事實”,都有可能因為個人情感和他人的誤導而産生偏差。是以,多元度思考、多方印證可能會讓我們降低“誤會”的發生。

閱讀是照見内心的鏡子——2021年的閱讀彙總

最 後

除了以上的這些書以外,今年讀到的好書還有《我們賴以生存的隐喻》,這是一本語言學的著作,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語言中的隐喻對我們的認知的影響。

《社會性動物》第12版,這是一本社會心理學教科書般的著作,作者會與時俱進地更新現有的研究,以及社會各種新事物對人産生的影響。探究社會對個人的影響,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

《劉擎西方現代思想講義》,作為一個哲學小白,這本書真的非常好讀。不同于傳統哲學通識類書籍的要麼特别晦澀,要麼特别淺顯,劉擎的這本書有主題有層次地介紹了西方現代思想的多個方面,提高對西方現代哲學的認識之餘,也能極大地提升對哲學的興趣。

如果你也經曆過“合謀的沉默”,那麼你會對《房間裡的大象》中的描述特别有同感。所謂房間裡的大象,就是那些大家明明都知道的事實,猶如房間裡顯而易見又被視而不見的大象,且始終避而不談,不問也不答理,甚至不允許群體内的人去提問。

《腦與意識》《腦與閱讀》這兩本書都是對大腦的研究。科學家們對人是怎麼進行閱讀的、是怎麼産生不同的想法的具有濃厚興趣,于是通過大量的實驗去解剖大腦的各個分區對人的作用。目前來說我們還不能夠完全了解人的意識是怎樣産生和變化的,但它絕對不是一句“上天恩賜”就能罷休的課題。

去年在閱讀的過程中,有過許多個“Aha”的瞬間。這一個個瞬間讓我突然地開竅,認識到自己有多麼的無知,距離人間清醒,距離活得明白,還有那麼那麼那麼大的提升空間。

也好,來日方長,還能繼續學習,繼續進步。

感謝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