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1949年,波伏娃寫下女性主義經典《第二性》,提出女性隻有對自身意識發生根本性改變,才有可能實作男女平等,這本書在全世界引起極大反響。

然而在東西方曆史上,意識覺醒的女性素來存在。文學、繪畫、建築、考古、文化研究……我們找到9位文化藝術界女神,她們在各自的時代探索“屬于男性的領域”,創造了不低于、甚至超出男性的價值。

01.在敦煌面前,樊錦詩是無性别的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1962年,北大考古學4名實習生來到敦煌,樊錦詩是唯一的女生。第一次到達敦煌,樊錦詩就被徹底震撼了。

在敦煌的50多年裡,樊錦詩是無性别的。她走遍735個洞窟,對壁畫的窟号、朝代、風格如數家珍。

她主持編寫《敦煌石窟考古全集》,被饒宗頤先生贊歎:既真且确,精緻絕倫,敦煌學又進一境!

為保護敦煌,她極力阻止敦煌上市,力排衆議開啟耗資巨大的 “數字敦煌”,讓更多人看到敦煌,讓不可再生的文物得以永存。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敦煌背後,她才是一位女性,也會有情感糾結:是與遠在武漢的丈夫團聚?還是繼續守住敦煌?

最終是丈夫抛下在武大的一切成就,遠赴敦煌,結束了兩人分居19年的生活。往後三十餘年,夫妻二人繼續為敦煌傾盡所有。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樊錦詩與丈夫彭金章

02.什麼女考古學家?這就是中國考古學先驅!

1938年,曾昭燏獲得倫敦大學考古學碩士歸國,成為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

剛過30歲的她,先後參與大理“蒼洱文化”挖掘、抗戰期間最著名的彭山漢代崖墓挖掘,一個人負責田野考古筆記,被認為代表了“當時英國乃至世界的先進水準”。

抗戰勝利後,戰火頻仍,曾昭燏還是竭盡所能開展文博工作:

組織建造中央博物院主體建築仿遼大殿;舉辦漢代文物展、院藏青銅器展;竭力阻止3批共852箱珍貴文物運往台灣,包括現藏于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後母戊鼎。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1941年發掘四川彭山崖墓人員合影,最前排者為曾昭燏

她一生未婚,将一生獻給中國考古事業,與北方考古界領軍人物夏鼐并稱“南曾北夏”。

如此成就,豈止“考古女傑”?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03.她不是人間四月天,而是建築學家林先生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1924年,梁思成受林徽因影響一起進入賓大攻讀建築學:

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還都不知道,林徽因告訴我,那是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因為我喜愛繪畫,是以我也選擇了建築這個專業。

一代才女林徽因31年的建築生涯就此開啟:

24歲受聘于東北大學建築系,26歲開啟15年古建考察期、走遍中國15個省, 27歲加入營造學社發表系列文章,42歲參與建立清華建築系……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林徽因在佛光寺

當時學界主張官式建築與國外古典建築體系抗衡,林徽因早早注意到民居建築。她的《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最早出現在營造學社彙刊上;還設計了融合民居精神的雲南大學映秋院。

1932年,林徽因發表《論中國建築之幾點特征》,比較中國建築的木構架與國際架構結構,得出中國古建築是結構理性主義的。這影響了梁思成從現代古典主義向結構理性主義的轉變。

相比真假難辨的八卦,“建築學家”林徽因更值得燈光聚焦。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林徽因與梁思成

04.紮哈對于女建築師,從來都是一種精神,而不僅僅是建築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在男性占絕對優勢的建築界,紮哈創下了多個記錄:

建築界諾貝爾獎——普立茲克獎第一位女性獲獎者、最年輕的獲獎者;英國建築界最高獎項“皇家金獎”第一位女性獲獎者。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北京銀河SOHO,紮哈作品

紮哈的成功不因她是女人,而是比男人更男人。

她是出了名的工作狂,每周至少工作80小時;沒有家庭,脾氣古怪,被稱作 “女魔頭”。

在她的建築裡,幾乎看不到女性氣質,而是比雄性更雄性的特征: 銳角尖頂、流動絲巾般的長弧曲線,帶來極強的視覺沖擊。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蘇格蘭格拉斯哥市河岸博物館,紮哈作品

紮哈總說“如果你想生活過得容易些,别做建築師”,也曾熬過隻有設計方案沒有建成方案的漫長十年,付出了數倍于常人的努力。

她的存在告訴世人:女性建築師絕不遜色于任何男性!

05.葛飾北齋:要說畫美人圖,她的手腕更在我之上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作為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三女兒,葛飾應為也是一個天才女畫師,人稱“女北齋”。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三曲合奏圖

葛飾應為素與江戶時代的女性不同,因嘲笑丈夫的畫技被離婚,離婚後不施粉黛和多名男性一起畫浮世繪,為畫美人圖大搖大擺出入風月場所……

她給父親做了一輩子助手,在北齋衆多名畫裡,都有應為的影子。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唐獅子圖,應為負責花,北齋負責獅子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富士躍龍,北齋絕筆,應為負責富士山,北齋負責飛龍

葛飾應為傳世畫稿僅有10幅,每一幅都是精品。尤其是《吉原格子先之圖》和《夜影美人圖》,第一次在浮世繪中加入西方光影視覺,被譽為“光之浮世繪”。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吉原格子先之圖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夜影美人圖

06.誰要做南宋第一女詞人?我隻要婚姻自由!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1879年,挪威戲劇家易蔔生寫下《玩偶之家》,講述女主娜拉婚姻不幸、女性意識覺醒、不顧男權社會非議、出走追求自由的故事。

而早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朱淑貞就是勇敢出走的娜拉——獨自前往汴梁,成為宰相曾布夫人魏玩的座上客,吟詩填詞,歌舞盛宴,還邂逅了遲來的愛情。

不料金兵南下,被迫與意中人分離,回到家鄉錢塘。但家人因其出走蒙羞,大量文稿付之一炬。

這并不影響她與李清照競争“南宋第一女詞人”之譽。她自稱有“詩癖”,取号幽栖居士,詩詞可清婉、可熱烈。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藝術造詣亦頗高,書法秀雅,尤善繪紅梅翠竹。明代畫家杜瓊曾在她的《梅竹圖》題:

觀其筆意詞語皆清婉……誠閨中之秀,女流之傑者也。

足見非尋常女子,當與李清照并駕齊驅。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07.放諸2022,她依然活出了萬千女性的理想人生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20世紀初,中國文壇以至整個社交界,曾有過“到處鹹推呂碧城”的盛況。

男人傾慕她的美貌才華,女人向往她的灑脫自由:

《大公報》第一位女編輯,辦女校,當袁世凱秘書,中國早期女權運動倡導者;拒絕數位大公子的追求,一生未婚,卻通過創業實作了财務自由;42歲成為第一個去美國自助遊的中國背包客,之後更是長達7年的歐洲之旅。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賓夕法尼亞酒店,呂碧城在紐約的固定下榻地

在呂小姐筆下,瑞士纜車是《破陣子》:認遊蹤、隻許飛車到,便紅絲遠繋,飚輪難駐。

美國自由女神像是《金縷曲》:值得黃金範。指滄溟、神光離合,大千瞻戀。一簇華燈高擎處……

用古典筆調為我們記錄了一個充滿東方韻味的西方世界。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維也納報紙中“東方貴族”形象的呂碧城

08.身為女性,她有着她強大的魔力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菊與刀》的作者魯思·本尼迪克特,是20世紀初少有的女性學者。一副溫柔娴靜的外表下,有着一股綿長而強勁的力量。

30-40年代,整個世界陷入二戰泥沼,魯思早早注意到了種族與文化差異。

1934年《文化模式》出版,提出文化如同個人,可以分成許多不同的人格類型,不存在誰好誰壞,多元文化才是最重要的。

1940年《種族:科學與政治》出版,反對納粹種族中心論。

1946年《菊與刀》出版,談論日本文化特質。

她大學主修英國文學,因而研究論著讀來優美易懂,影響了廣大對人類學認識不多的普通人。

《菊與刀》甚至影響了二戰後美國對日本的接管政策,開啟西方對日本文化的研究熱潮。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或許出于女性弱勢地位,她能關注到弱勢種族的文化力量;定是出于女性的溫柔,她能用細膩的方式将文化理論傳播得更為遙遠。

女性的力量,本就如此強大。

09.無論男性女性,人生終極目的都是自由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李銀河是少數能做到“自由活着”的人。

70年代末想與王小波相愛,就不顧兩人在學曆、收入、工作、學術、家庭陰盛陽衰,大方相愛。王小波死後仍想要愛,就不顧世人非議,坦蕩再婚。

不喜歡生孩子,年輕的時候就不生;後來想要孩子,就領養了一個智障男孩,好好撫養。

想做研究,就把婚姻家庭、性别和性三個領域做得紮紮實實,出書,出小說,做節目,上哪都是招牌;

她想要為跨性别者、雙性戀群體發聲,主張人民日常生活的自主性,在網上删了又說、删了又說……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李銀河錄制《奇葩說》

所謂的學術史成就——中國第一個文科博士後、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中國最早研究同志的學者……不過是自由的意外。

你可以反駁她的觀點,但不可否認她的真誠、勇敢、先鋒和知識分子擔當。

那些“她們”:叱咤文化藝術界的9位女神

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紡織女工走上街頭,抗議低薪和惡劣的工作環境。163年來,自我意識覺醒的女性已經從點點星火彙聚成了燎原大火。

我們相信,女性将會在文化藝術領域、乃至所有社會領域,持續發光、發熱,性别終将不再是任何障礙。最後,

祝每一位女性節日快樂!

每一位都能實作心之所向!

-END-

編輯丨藝旅文化 飛魚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