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3歲的孩子正是讓父母頭疼的時候,青春期萌動,叛逆,追求自我的意識開始覺醒。
《青春變形計》裡的小女孩李美琳,小名美美,剛好13歲。她是一個華裔女孩,學習好,性格活潑,是母親心中聽話的好孩子。
她在學校會認真聽課,積極回答問題。多才多藝,會吹笛子。回家也會和母親一起去宗祠打掃衛生,招待來的客人。
老師評價他說:“一個非常有進取心,有點煩人的小女孩”。
同學中也有不喜歡她的,說她,“是個争強好勝不善交際的人”。美美也欣然接受所有标簽,哪怕是不好的也照樣打不敗她,她的青春就是這樣熱情洋溢。

美美還有三個好朋友,和同齡女孩一樣,她們在一起也喜歡聽流行音樂,也喜歡一起偷看附近超市裡的帥哥戴文。雖然朋友們都覺得戴文很帥,可美美覺得他沒有偶像“四城男孩”成員帥氣,反而像個流浪漢。
“四城樂隊”是美美和三個小夥伴們最喜歡的偶像,她們的願望就是去看一場偶像的演唱會。
回到家後,美美在媽媽面前還是要乖一點的,當她拿出優異的成績單,媽媽驕傲的說:“今天是優秀學生,明天就會是聯合國秘書長。
晚上,母女倆看電視時,裡面播放“四城男孩”演唱會售票的廣告,媽媽明确的表示不喜歡,還形容為“閃閃發亮的痞子”。
美美不敢說出自己也喜歡“四城男孩”隻好說是朋友喜歡。媽媽也開始對她的朋友頗有微詞。
孩子是不敢去挑戰強勢父母的權威的,因為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父母反對孩子喜歡的事物,孩子通常不敢說出來,隻會偷偷的喜歡,雖然表面裝作如無其事,心裡還是有自己想法的。
也許,有時候就是父母無意的一句否定,孩子會覺得爸媽不喜歡,那以後我不會在當他們面前表達出來了,就算說有時也是撒謊。這就産生了代溝。
2、
美美和其他青春期少女一樣,喜歡幻想。晚上在寫作業的時候不知不覺在本子上畫了一個男孩,越畫越覺得像戴文。
畫着畫着美美有些不好意思,幹脆鑽進床底下畫起來,她正畫着幻想的“小美好”。
突然,媽媽阿茗進來了,不小心發現了畫中抱在一起的男孩女孩,媽媽驚慌不已,定睛一看漫畫裡男孩的帽子很像戴文,立馬開車風風火火地找到戴文一頓教訓。
當着所有人的面,其中還有美美的男同學,媽媽就把漫畫摔在戴文面前……
其實,戴文根本都不認識美美是誰。
這下,美美丢臉丢大了,遭到了同學的嘲笑。
媽媽的莽撞行事對美美來說簡直就是噩夢,但她依然不敢表示不開心。
這一晚,美美做了一宿的噩夢,第二天醒來她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紅色小熊貓。
美美慌亂不堪,不知如何是好,幾經折騰後她終于發現,隻有自己靜下來才能變回自己。
可不知情的媽媽又誤以為,美美反常可能是來了“大姨媽”的原因。于是準備了一堆衛生巾,藥品……美美拒絕之後,因為實在不放心女兒,媽媽又追到學校。
當着美美全班拿出衛生巾大喊女兒,再次讓美美當場“社死”。
有很多父母總是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甚至是過度包辦。當孩子有了需求,還沒有自己去嘗試、探索的時候,父母就自動替孩子把所有事情都做好。
其實,這樣是會起反作用的,孩子被剝奪了探索的樂趣,也失去了學習承受挫折的機會。
還有一種就是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為自己做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
而探究背後深層的原因,都是父母在滿足自己内心的一種需求。
美美的媽媽就是這樣,她希望女兒可以成為優秀的人,自然也會時時刻刻照顧着女兒的一舉一動,太多的愛有時也是枷鎖。
3、
美美變“紅熊貓”的次數越來越頻繁,這讓他十分崩潰。終于,在朋友面前暴露。好在朋友們根本不害怕,反倒是超級喜歡她“紅熊貓”的模樣。
朋友們對美美的接受,讓美美感受到了無條件的愛。她漸漸地平靜下來,變回真正的美美。
為什麼美美會變成巨型紅色小熊貓?
原來,美美家族的女性成年後,隻要情緒激動就會變成紅色小熊貓。這是祖先許願求來一種能力,情緒激動就會變紅色小熊貓,誰也沒想到後人卻受其影響。唯一的解決辦法隻有在“紅月之日”舉行封印儀式,才能控制住。
美美開始學着和體内的“怪獸”共存,慢慢地發現也不是那麼可怕。甚至,她和小夥伴為了去看“四城男孩”還特意利用變身紅色小熊貓的能力,去賺演唱會門票錢。
不巧的是,美美的“封印儀式”偏偏和“四城男孩演唱會”是同一天。
美美在封印儀式舉行一半,放棄了,跑去看演唱會了。
這下媽媽暴怒了,她也變成了巨型“紅色小熊貓”去找美美……
母女一番争鬥之下,最終,美美說出一直以來不敢和媽媽說的真心話。
影片末尾,美美說了一段這樣的話:“我們都有潛在的野獸,我們都隐藏着一個邋遢、吵鬧、怪異的自己,隻是很多人從沒讓它暴露過,但是我做到了,你呢?”
其實,生活中我們有時何嘗不是隐藏自己,然後去表現出别人喜歡的自己呢?可是,心裡隐藏的“怪獸”卻也蠢蠢欲動,但我們又不斷地壓抑它,不敢真正的面對它。于是,變得扭曲,不快樂。
美美第一次變成小熊貓的時候,爸爸和她說過一句改變她想法的話:”每個人都有很多面,有些事亂七八糟的,重點在于推開不好的東西,而是騰出空間與它共存。
是以,美美在封印儀式舉行到一半的時候,她決定要和“紅色小熊貓”共存。她勇敢地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
“努力讓别人開心,對自己苛刻。”這是阿茗了解女兒之後,對美美說的話,也許隻有彼此暴露出自己真實的想法,才有機會和解。
父母和孩子相處是一門學問,隻有在學習和探索中各自成長,也隻有尊重孩子才能讓愛不成為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