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死?”“為什麼人死了就再也見不到了?”清明節将至,家長難免會遭遇孩子對死亡話題的種種疑問。如何讓孩子了解死亡,對父母和孩子,都是不小的難題。不妨從這些生命教育繪本入手,從另一個角度向孩子诠釋“生命”與“死亡”的意義。
01
《爺爺變成了幽靈》

作者:金·弗珀茲·艾克松 文 / 愛娃·艾瑞克松 圖
推薦理由:
爺爺因心髒病突發,倒在了大街上,媽媽說爺爺變成了天使,爸爸說爺爺變成了泥土。就在爺爺入葬的那天夜晚,傷心的艾斯本看到爺爺坐在房間的壁櫥上,爺爺變成幽靈回來了!
書上說,人死後之是以回來,是因為他忘了做一件事。艾斯本陪着爺爺一起去尋找那件忘記做的事。回憶的閘門由此打開,往事的潮水将他們包圍。親情是一顆種子,種植在艾斯本的心底,發芽、生根、開花、結果。
02
《獾的禮物》
作者:蘇珊·華萊
充滿智慧的獾離開了他的身體,也離開了所有的動物朋友,雖然他在生前已常常告訴朋友他隻是到了隧道的另一頭,大家不要為他難過。但是,在寒冷的冬天裡沒有了獾,這對大家來說,實在是太難過了。
直到春天的來臨,所有的動物聚在一起懷念獾,說着獾以前與大家相處的種種,大家的悲傷才慢慢撫平,因為獾雖然永遠離開了,但他所留下來的“禮物”卻像是礦藏一樣,永遠都在幫助有需要的人。
03
《我永遠愛你》
作者:威爾罕
故事圍繞一個男孩和一隻狗展開。男孩看着他的狗——阿雅一天天老去,卻無法幫忙。所幸的是,男孩每晚入睡前,總記得跟阿雅說一句“我永遠愛你”。
對孩子來說,寵物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失去它們,孩子會非常傷心。是以,陪伴他們閱讀有關寵物死亡的繪本,可以幫助他們其他小朋友的處理方式,學習依循相同的方式,并宣洩自己的傷痛。這本書還讓小朋友們懂得要及時向所愛的人表達自己的愛意與情感,這樣當永别來臨時就不會有遺憾了。
04
《活了100萬次的貓》
作者:佐野洋子
有一隻100萬年也不死的貓,它死了100萬次,又活了100萬次,有100萬個人在它死的時候哭過,可是它連一次也沒哭過。直到有一天,它變成了一隻隻屬于自己的野貓,愛上了一隻美麗的白貓,它才頭一次知道為什麼而活……沒有感情地活100萬年,不如心中有愛地活一次。
愛不僅是索取,也是舍得和付出;有愛的人生即使短暫,也是完滿和幸福的。
05
《一片葉子落下來》
作者:巴斯卡利亞
通過一片葉子經曆四季的故事,來展現生命的曆程,闡述生命存在的價值。文字簡單親切,寓意深長,畫面清新簡潔,适合用來做生命教育的教材。
配上表現四季變化的照片和繪畫,更營造出溫暖的意境。這個發人深省的童話寓言溫馨簡潔,充滿智慧,一直讓大人和孩子深受感動。
06
《當鴨子遇見死神》
作者:沃爾夫·埃布魯赫
講述了一隻無憂無慮的鴨子遇見了大名鼎鼎的死神!死神的出現預示着什麼?離開這個世界又是怎樣的感覺?如果死神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又會作何反應?一個生與死對話的故事,一段溫馨感人的生命曆程。
作者将人們生活中盡力回避、難以面對的死亡話題,通過诙諧幽默的故事表現出來,讓讀者通過鴨子直面死神的經曆,去學會接納、思考和勇敢面對“死亡”這個字眼。
07
《祝你生日快樂》
作者:方素珍
這是一本取材于真實生活的書,作者卻用“哀而不傷”的感覺将故事娓娓道來。正如導語所說,病痛和死亡都是可以變成美麗人生的一種體驗,也可以讓人生更加豐富多彩,關鍵是怎麼去面對。
08
《石獅子》
作者:瑪格麗特·維爾德 著 / 裡特娃·伍迪拉 繪
故事圍繞石獅子“複活”展開,闡釋了生命真正的價值和意義,頌揚了主人公石獅子大寫的一生。石獅子隻有一次複活的機會,短暫的複活也隻能做一件事情,是去它向往已久的街道和樹林裡奔跑跳躍、盡情享受,還是在他人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救人于水火?石獅子選擇了後者……
這是一部偉大的寓言,石獅子的故事是人類一生的縮影。篇幅雖然短小,但情節起伏跌宕,形象刻畫惟妙惟肖,故事感人至深,情緒飽滿濃烈,是一部富有激情、力度、節奏和氛圍之美的繪本。
09
《安德烈的願望》
作者:巴布魯·林德格林 文 / 愛娃·艾瑞克松 圖
安德烈被送往了孤兒院,因為他的媽媽“消失不見”了。安德烈的媽媽非常漂亮,頭上别着小卡子,身上穿着藍色的連衣裙。每當想到這些,安德烈都非常傷心,他決定和小夥伴烏瓦去找自己的媽媽。
在安德烈的心中,媽媽永遠和自己在一起,媽媽的愛始終追随着他,因為失去,才會更加懂得珍惜。
10
《小傷疤》
作者:夏洛特·蒙德利克 文 / 奧利維耶·塔萊克 圖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傷疤,最傷痛的莫過于親人的離去。本書以紅色為基調的繪畫風格,細膩地傳達出男孩敏感的情緒,讓所有人為之感動。
面對親人的離去,孩子的心理變化大人很難體會。這本繪本或許可以幫助大人了解此時孩子的心靈。
●結語 ●
生命教育不僅僅是
揭開生死的面紗
更在于更好地、更快樂地
享受生命帶來的美好
作為老師和家長
我們需要
引導孩子珍愛生命、學會防護
讓每個生命成為最好的自己
來源:教育之江
關注教育 | 就是關注中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