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孩子操碎了心?苦口婆心不如講個故事

點選下列藍字标題即可觀看

趕緊收藏并分享給家長和孩子觀看

對于大多數的中國家庭來說,孩子可真是家裡的小祖宗,讓家長們操碎了心。上半年因為疫情“家裡蹲”,怎麼看怎麼都“毛病百出”,現在神獸歸了籠,依舊是煩惱不斷……

做事拖拉,效率低,寫個作業磨磨蹭蹭搞得人仰馬翻;

對事情三分鐘熱度,不能堅持,不懂付出,常常半途而廢;

不愛交際,圈子窄,整天就和手機、電腦為伴......

家長們面對孩子的身上問題,往往“恨鐵不成鋼”,批評教育是最常見的方式。可是,家長的一番苦口婆心往往卻得不到效果,孩子還是我行我素。

01

批評教育卻導緻負面情緒

這并非個例,而是有實驗證明的。

美國心理學家瑟賓曾經在美國一些幼稚園做過一項實驗,她讓老師對一部分有着亂扔玩具、欺負同學等不良行為的小朋友進行批評教育,而對另一部分有類似不良行為的孩子采取較為緩和的引導方式。

結果:

被直接說教的孩子不僅沒有改變壞習慣,反而變本加厲。

情緒難被控制。被引導勸說的孩子,行為則有明顯改進。

對此心理學家的解釋是,批評是一種直接的“否定”,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情緒,導緻了相反的效果。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壞”孩子會變得“更壞”,好孩子也可能被教育“壞”。

02

故事教育的重要性

那麼應該怎麼辦更好呢,答案是故事教育。故事教育有3大好處:

01故事更容易被幼兒大腦接受

哈佛心理學家斯蒂芬·平克認為,孩子常常更容易接受故事傳達的經驗教訓。

因為對于抽象思維尚未發展完備的幼兒而言,其了解、記憶事物的方式往往是通過故事來進行。

是以,父母與其在孩子面前說一大堆負面的批評和教育,還不如給孩子講一個故事來得深刻。

02故事能給孩子們積極的情緒

在現實生活中,情緒對兒童心理和動機有非常大的影響。

情緒直接改變孩子的行為。愉快的情緒往往能導緻積極行為,如:遵守紀律、努力學習等;而不愉快的情緒則會直接導緻各種消極的行為,如:攻擊行為、拒絕師長的合理要求等。

不少心理學家已認識到,情緒不僅僅是心理活動的副産品,而且是孩子行為的推動力量。而故事,可以穩定和調節孩子的情緒,給他們帶來感動、激勵、愉快,對其今後的學習、生活将是非常有益的。

03故事能給孩子代入感

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故事,常常有代入感。即孩子在聽故事時,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當成故事裡的主人公。故事的主人公遭遇了什麼經驗教訓,孩子也較容易感同身受。

是以父母在給孩子講故事時,需要對故事進行篩選,選擇那價值觀健康的繪本或故事,并且要注意故事的教訓要符合你目前要給孩子傳達的思想,達到教育的目的。

故事教育有諸多的好處,作為家長、老師,我們要做的就是選擇适合的故事,傳遞給孩子。其中極好的載體就是繪本。

03

繪本是特别合适的教育工具

繪本有多種優勢:

//表現形式活潑,切中孩子的興趣點。

相比大段文字,兒童更容易接受圖畫。繪本以圖畫的形式展現情節,符合兒童看圖閱讀的習慣,接受度更高。

//短小精悍

讓孩子都能一次讀完,不必擔心因故事太長而半途而廢。讓孩子輕松享受故事,感悟啟迪。

// 同時鍛煉多種能力

同時鍛煉孩子的資訊抓取能力、了解能力和審美感受力。引人入勝的故事、優美的圖畫、積極的故事内涵,同時達到智育、美育、德育。

繪本是故事教育的優秀載體,選擇合适的繪本,能為我們提供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

父母們都在付出,孩子卻隻是坐享其成?

總是三分鐘熱度,孩子如何懂得堅持一件事?

孩子不擅長讀書,總看不出重點?

時間安排不當,白白浪費?

孩子不合群,怎麼才走出自我封閉?

時常感到孤單,孩子能找到朋友嗎?

頤指氣使,一己獨大,不懂得尊重他人?

不分場合吵吵鬧鬧,不懂得保持安靜,常常不遵守紀律?

......

這裡的種種問題,如果交給批評教育,可能千言萬語都不夠。但是交給故事繪本,孩子們或許就能水到渠成地其中的道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