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是吧,車市也漲不買跌?

文 |李浩賢

轉眼間,2022年第一季度已經過去,各大新能源品牌也陸續放出捷報。在正式開篇解讀之前,我們不妨先把時間回撥至2022年1月1日。

這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正式生效的第一天,補貼金額在之前的基礎上繼續下調30%,根據車型續航裡程大小的不同,實際降幅從3900元到5400元不等。

不少新能源品牌随之應聲漲價,小鵬汽車旗下3款車型漲幅為4300元-5900元之間。而特斯拉根據車型的不同,漲幅為1-2.1萬之間,其中Model Y後驅版由于售價超過了30萬元的國家補貼線,直接被剔除在補貼名單之外。

不是吧,車市也漲不買跌?

按正常邏輯,新車漲價多多少少會對銷量造成影響,但當時大家普遍的看法是,這點漲價幅度對目前堪稱狂熱的新車銷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好了,關子賣完了,那麼補貼退坡究竟有沒有帶來什麼實質上的影響呢?

又賣爆了!?

從圖表來看,新能源汽車一如所料繼續迎來暴漲,而且幅度再次被放大。

其中有幾個要點值得詳細指出。

不是吧,車市也漲不買跌?

一,截至截稿前,特斯拉隻釋出了全球範圍的銷量資訊,還沒有釋出中國地區的銷量。不過特斯拉第一季度傳遞突破310,048輛,再次重新整理了季度銷量紀錄,随着德國工廠的投産,該紀錄估計會被不斷突破。

不是吧,車市也漲不買跌?

二,一直偷偷發育的廣汽埃安,最終成為了一批黑馬。财報顯示,廣汽埃安的産能使用率已經達到極限,一季度埃安已有5萬個訂單待傳遞,這意味着,埃安和特斯拉一樣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态,不過埃安全新工廠已經投入使用,該困境有望得到緩解。此外,廣汽埃安的IPO計劃也在按部就班進行中。

不是吧,車市也漲不買跌?

三,“蔚小理”之間的競争已經演變成“小理蔚”。蔚來無論從增長率還是銷量來看,都已經落後于小鵬和理想,顯然這是一個危險的信号,意味着蔚來來到一個瓶頸期或真空期,不過随着ET7陸續傳遞,應該能挽回一些銷量上的劣勢。

不是吧,車市也漲不買跌?

四,主打平價的哪吒汽車和主打成本效益的零跑汽車,也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認可,這證明新能源市場逐漸多元化起來,啞鈴效應逐漸減少,10-20萬區間的消費潛力正在釋放。

不是吧,車市也漲不買跌?

一季度:漲漲漲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第一季度的新能源市場基本情況,那麼“漲”字就再合适不過了,這裡除了指銷量上的漲,還有價格方面的漲。

除了文章開頭提到的補貼退坡導緻價格上漲以外,去年年底新能源車險也迎來了一波上調,雖然幅度遠沒有網傳的五千變一萬如此之誇張,但幅度也有10%~20%左右,從長遠來看,對消費者來講始終都是有影響的。

當然了,目前這波由動力電池原材料導緻的漲價潮,才是最大的“罪魁禍首”,幾乎所有新能源品牌已經陸續宣布大幅漲價。

比亞迪旗下車型價格上調,幅度為3000-6000元;

哪吒汽車旗下車型價格上調,幅度為3000-5000元;

小鵬汽車旗下車型價格上漲,幅度為1.01-2萬元;

特斯拉Model Y後驅版價格上調,漲幅為15060元;

奇瑞新能源旗下小螞蟻和QQ冰淇淋價格上調,幅度為3000-7100元;

零跑汽車旗下零跑C11全系車型價格調整,漲幅為2-3萬元;

歐拉好貓價格上漲,漲幅為6000-7000元;

威馬汽車旗下車型價格上調,漲幅為7000-26000元。

不是吧,車市也漲不買跌?

這波動力電池漲價潮比年初補貼退坡帶來的上漲更為嚴峻,倘若加上保險方面的漲價,新能源汽車在短短一個季度裡就迎來了三波漲價,所謂“小數怕長計”,精明的消費者會越來越謹慎。

以特斯拉Mode Y為例,其落地價與去年最低位相比,已經提高了近四萬元,對該消費區間的消費者來講,已經是不小的漲幅,極有可能因為超出心理預期而放棄購車。

不是吧,車市也漲不買跌?
不是吧,車市也漲不買跌?

漲價前後對比

在這波漲價潮面前,也催生出一些炒單的“黃牛車主”,部分準車主利用手頭上價格較低的訂單,通過轉手給其他意向買家賺取差價。

在二手車市場,部分熱門新能源車也出現一車難求的情況,車商收車價自然也水漲船高。我們同僚李立山的Aion Y賣出去竟然還倒賺一萬塊,這是以往不敢想象的。

未受漲價影響

有人問了,為什麼漲了這麼多,新能源車銷量還蹭蹭上漲?

歸根到底,其核心原因當然是需求旺盛帶來的必然結果。但仔細深挖,其背後其實隐藏着不少的“隐患”。

因為一季度傳遞的新車,基本都是在21年底至22年初這段時間下的訂單,也就是在補貼退坡或電池漲價之前的訂單,是以一季度受漲價潮疊加的影響不大,而電池漲價後的訂單,基本都會在第二季度進行傳遞。

換句話說,受一季漲價潮疊加影響最大的,其實是第二季度甚至是第三季度。

不是吧,車市也漲不買跌?

是以我們認為,二季度我們應該抱着謹慎樂觀的态度來看待新能源車的銷量走向,期待像一季度這樣的“集體高潮”,似乎不太現實。

當然,市場對新能源車的需求離飽滿仍有很大的空間,是以各家沒理由不積極備戰。

今年1月份,馬斯克曾預計2022年傳遞量将增長50%。按照去年93.6萬的總銷量計算,今年特斯拉将會努力傳遞140萬輛汽車。是以随着特斯拉的德國柏林工廠的陸續投産,這一預計将變成現實。

不是吧,車市也漲不買跌?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在柏林工廠的投産,也會解放出上海工廠的産能留給中國市場,要知道在此之前,上海工廠還肩負着對歐洲市場的供應,導緻中國市場的訂單積壓嚴重,側面拉低了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

好戲在後頭

有業内人士估計,真正的好戲會從 Q3 開始,在今年行業整體性供應短缺,各地疫情不定,原材料漲價的背景下,各家的銷量裡更能展現工廠産能以及企業的供應鍊的把控能力。

此外,新能源汽車價格集體上漲,若某個品牌仍能繼續保持高增長,就意味着該品牌有足夠的魅力讓消費者繼續買單,産品力大于成本效益。毫無疑問,這也是一個辨識好産品、好品牌的良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