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小時候的三個“壞毛病”,暗示腦力非凡,長大多半是讀書的料

俗話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孩子長大後能夠在有一定的學習天賦,在将來的學習中奪得一席之地。可事實上,學習天賦這玩意可不是說有就能有的。

現代科學證明,孩子的大腦發育是一個動态的過程,孩子剛出生時的大腦處于一種“開發空窗期”,随着孩子的長大,孩子大腦獲得開發的程度也會加深。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推理、邏輯、記憶、想象力、專注力等能力都會逐漸形成,并一起在孩子的學習天賦上發揮效果。這種效果被統稱為腦力。

換句話來說,孩子的将來能否在學習上占得一席之地,腦力發育得好不好才是關鍵。

孩子小時候的三個“壞毛病”,暗示腦力非凡,長大多半是讀書的料

研究證明:孩子身上的這三種壞習慣,暗示腦力非凡,是天生的學習苗子:

1.壞習慣之愛拆家:表面搗蛋鬼,實際小天才

典型代表:曹源

在2018年Nature年度十大人物頒獎典禮上,曹源可以說是無數聚光燈的焦點。他憑借在《Nature》自然雜志上的兩篇論文,開啟了實體學的新紀元。

在絕大多數的印象中,曹源理應是一個一絲不苟的學者形象,可實際上,這個22歲的年輕人,從小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搗蛋鬼。

曹源的爸爸媽媽沒少為這個“搗蛋鬼”犯愁,畢竟誰也不願意一回到家就看到家裡被拆得亂七八糟,可這種“亂糟糟”正是曹源的常态。

最讓曹源的爸爸媽媽印象深刻的是,曹源小時候曾經為了獲得一個實驗用的二極管,無數次拆掉了家裡的電器裝置。有一次為了獲得硝酸銀,甚至将媽媽的銀手镯“偷拿”過來。

孩子小時候的三個“壞毛病”,暗示腦力非凡,長大多半是讀書的料

2.壞習慣之愛好奇,滿腦子的奇怪想法

典型代表:比爾蓋茨

誰也不能說,這個考上哈佛大學,創辦了世界上最大的商業帝國微軟的創始人,不是一個學習天賦滿格的小天才。

而在這種學習天賦的背後,其實是好奇心為他的成長鋪平了道路。

比爾蓋茨的爸爸在向記者介紹自己兒子的成長經曆的時候,特意強調說,好奇心是蓋茨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關鍵。他甚至驕傲地表示,自己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為孩子保持了旺盛的好奇心。

孩子小時候的三個“壞毛病”,暗示腦力非凡,長大多半是讀書的料

3.壞習慣之愛固執,總是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執着

典型代表:達芬奇

相信對于父母來說,最頭疼的就是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固執的“怪孩子”。他們總是有着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常常問得父母左支右绌,難以招架。

如果遇到這樣的孩子,家長先不要覺得煩惱,這其實是孩子“高腦力”的表現。

著名藝術家、科學家達芬奇無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總是會抓住一切機會,積極地向人們發問,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在好奇啄木鳥的舌頭到底是怎麼工作的。

孩子小時候的三個“壞毛病”,暗示腦力非凡,長大多半是讀書的料

研究人員:孩子6歲前腦力有兩次發育“黃金期”,抓住一次孩子會感謝你!

0~3歲:腦啟蒙期

孩子的大腦體積會在0~3歲迎來發展的“高潮”,從剛出生的390克一直到1000克,整整變化了2~3倍。

大腦的品質變化也意味着孩子大腦發育“啟蒙期”的到來,父母如果能掌握大腦開發的鑰匙,做好後續的大腦啟蒙開發,将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小時候的三個“壞毛病”,暗示腦力非凡,長大多半是讀書的料

孩子大腦開發的基本原理其實就是大腦皮層的活躍度,而腦間結構突觸就是判斷大腦皮層是否活躍的重要标志。

畢竟突觸作為大腦資訊傳遞的高速公路,突觸的數量越多越發達,孩子接受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就會越強,大腦獲得開發的程度自然會越好。

而刺激多少,就是突觸産生的重要前提。

為此,英國頂級心理研究機構維托克指出,3歲内的寶寶要盡量多地接觸多元刺激,這種刺激不應該僅僅集中于視覺、聽覺、觸覺都應該是孩子刺激的主要來源。

孩子小時候的三個“壞毛病”,暗示腦力非凡,長大多半是讀書的料

3~6歲:腦鞏固期

寶寶一旦邁過三歲的這個門檻,就說明他們的大腦發育也來到了第二個發育的黃金階段。這個階段的大腦發育重點,其實落腳在了大腦品質的發育上。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孩子的大腦結構在3歲時已經和成年人基本接近,父母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大腦接受學習的能力。

畢竟當孩子過了3歲之後,他們會逐漸來到幼稚園,嘗試接觸新的知識,這就要求他們能夠有必要的專注力作為學習的基礎。否則知識一直都是看完就忘,根本起不到大腦開發的效果。

寶寶的成長存在無數的彎道,作為家長,要做的就是要在無數的彎道中幫助孩子掌握住方向,這樣孩子才能走得更加穩當。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家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别錯過了!

拿世界著名實體學家楊振甯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面的書籍,玩一些數學遊戲。

孩子小時候的三個“壞毛病”,暗示腦力非凡,長大多半是讀書的料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實體學家楊振甯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甯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實體學家。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相比,并不出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國小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面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孩子小時候的三個“壞毛病”,暗示腦力非凡,長大多半是讀書的料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裡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同時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本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孩子小時候的三個“壞毛病”,暗示腦力非凡,長大多半是讀書的料

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累!家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于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家長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家長表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别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國小和國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了。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家長表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看完孩子會來感謝你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