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航事故調查已有初步進展,航空專家:資料提取、殘骸複原或成難點

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記者 趙為德

3月31日,民航局航空安全辦公室主任朱濤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通過近十天的努力,調查工作已經取得初步進展。除尋獲兩部黑匣子之外,還發現了發動機、水準安定面、右側大翼翼尖殘骸等重要部件,已經搜集到的4萬多件殘骸正在逐一進行消殺、清洗、辨認、分類和編号。

《航空知識》主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專家王亞男告訴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記者,“找到黑匣子後還要進行資料提取和殘骸複原等工作,墜毀客機殘骸深入主要撞擊點附近地下20米,殘骸破損十分嚴重,為複原工作帶來巨大困難。”

東航事故調查已有初步進展,航空專家:資料提取、殘骸複原或成難點

在廣西梧州藤縣東航MU5735航班墜機事故現場核心區,民航專家現場檢測确認黑匣子。新華社鄭炳鎮攝

飛行資料記錄器或對事故調查更為關鍵

“兩部黑匣子對于事故調查都十分重要,設定兩個記錄儀,目的就是能提供更豐富多元的資訊,并建立互相印證,互為支撐的資料。”王亞男告訴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記者。

民航局事故調查中心主任毛延峰在新聞釋出會上介紹,語音記錄器記錄的是駕駛艙的各種聲音,飛行資料記錄器記錄的是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的高度、速度、俯仰角、滾轉角、航向、垂直速度等狀态參數,駕駛員操縱飛機的駕駛杆、駕駛盤、腳蹬位置和通話按鈕等參數,以及自動駕駛儀、自動油門等機載系統狀态參數。能夠為事故原因分析提供真實、客觀的證據。

王亞男向記者介紹,駕駛艙語音記錄器相當于聲音信号的采集器,駕駛艙内的所有聲音都會被記錄,如飛行員對飛機技術狀态的讨論,飛行員操縱意圖的表達,儀器儀表發出的警告聲音,還有飛行員和塔台的聯絡通話、駕駛艙内其他的背景音等,是分析事故原因的重要證據。

“飛行資料記錄器可能對于事故調查更為關鍵。”王亞男表示,飛行資料記錄器是根據時間變化實時記錄飛機的運作狀态,包括飛行高度、航向、飛行姿态變化、油門位置等等,采集的資料十分豐富,對于調查來說更為直覺,可以由此判斷飛機的健康狀态是否正常。

資料提取和殘骸複原或成下一步調查難點

王亞男告訴記者,黑匣子往往是航空安全事故調查最核心的證據,在存儲單元完整的情況下,資料很快就能被提取出來,在半個月到一個月左右就能有一個初步結論。但是目前兩個黑匣子均有損壞,可能為技術修複帶來較大困難,能不能實作百分之百的還原,目前還不好說。

東航事故調查已有初步進展,航空專家:資料提取、殘骸複原或成難點

3月27日,被發現的第二部黑匣子 新華社記者陸波岸攝

根據“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國家應急處置指揮部消息,3月23日找到的第一部黑匣子駕駛艙語音記錄器外觀破損嚴重,不能排除存儲單元損壞的可能性,目前民航局的專業實驗室一直在做資料修複和下載下傳工作。中國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辦公室副主任李勇也介紹,目前兩部黑匣子都破損比較嚴重。

“第二個困難是現場殘骸的收集與分析。需要将飛機損壞的零部件重新對應到飛機原來的位置上,并對殘骸的破壞痕迹進行,以确定究竟是撞擊導緻損壞還是此前的故障導緻損壞。本次墜毀客機殘骸破損十分嚴重,幾萬塊殘骸碎片的還原極大地增加了殘骸分析難度。這相當于完成同一個拼圖圖案,使用1萬塊超小拼圖和使用100塊拼圖花費的時間精力是完全不一樣的。”王亞男說。

初步估計殘骸碎片的還原至少在兩周以上

王亞男告訴記者,“殘骸調查是一個艱苦的工作,但是十分必要,根據目前情況來看,殘骸的還原至少在兩周以上。”

東航事故調查已有初步進展,航空專家:資料提取、殘骸複原或成難點

搜救人員全力搜尋。圖檔來源于新華社

王亞男指出,殘骸調查可能不能直接呈現事故原因,但是可以排除事故調查方向。譬如,此前現場調查中就沒有發現人工爆炸物留存的痕迹,就排除了一個調查方向,這是殘骸調查的重要意義。

“後續的調查重點還是聚焦在黑匣子資料和現場調查,包括殘骸搜集複原等,目前來看撞擊後都是尺寸極小的碎片,能保留的原始資訊可能就比較少了。”王亞男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