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寶寶認生?你的解決方式影響孩子的一生!

寶媽問:

寶寶馬上到一周歲,最近開始變得特别認生。之前誰抱都行,俨然一個天使寶寶,現在隻黏着媽媽,對于陌生人尤其抗拒。

别的寶寶也會有這種情況嗎?出現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答疑!

01

正确認識該現象

大多數兒童會在7~9個月時,與其照顧者建立穩定的依戀關系(大多數是媽媽),一旦形成依戀,他們就會對陌生人表現出警惕。

這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心理學上把這一現象稱為——陌生人焦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認生。

認生會在8~9個月時達到頂峰,兩歲時逐漸下降。

02

認生是兒童認知發展的表現

認知理論認為,兒童認生是其認知和知覺發展的自然産物。

也就是說,7個月以前的寶寶可能還處于一個認知混沌的狀态,他們對于分離和陌生人的認識和了解還不夠深刻。

而當他們的思維發展到一定程度,他們就開始試圖解釋和了解發生的事。

而陌生人的出現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難解釋,甚至有些危險的事,是以他們會表現出抗拒和不适。

是以,寶寶出現認生的時候,家長們不用過于擔心。

如果寶媽你想确定寶寶是不是已經認人了,觀察他有沒有以下這3種表現:

1.被别人抱着,眼睛卻一直盯着媽媽看。

2.看到媽媽就忍不住咧嘴笑。

3.會開始找媽媽。

寶寶認生?你的解決方式影響孩子的一生!

03

寶寶認生說明是内向嗎?

不是呀。

首先解答一下,認生不等于内向。

認生是在陌生環境,陌生人面前自我防衛的一種表現。

内向是無論處于何種環境,或者說在任何空間,任何環境下,都極其不願意展示自我的一種性格特點。

是以如果你家寶寶在家裡人面前該吃吃,該喝喝,笑笑鬧鬧,那就不是内向啦~

認生說明平時帶出去的少,多帶着出去走走,多陪伴,鼓勵他(她)多和小夥伴們交流說話就好啦。

但是如果你家寶寶在家裡人面前也是忸忸怩怩,不願意表露自己的情緒、

平時也不找你們玩,甚至有些需要你們幫忙的行為也不會主動說。

那這個時候你們就要注意了,以後要多陪着他(她),尤其是母親。

不是說他(她)玩的時候陪着,而是要他(她)陪着你。

你可以把他(她)放進推車裡,做飯的時候,收拾家務的時候,洗漱的時候,都可以讓他(她)在一旁看着,多互動,讓他(她)有被關注,被需要的感覺。

而且當他(她)偶爾說話,或者揮動小手,表達情緒的時候,你要積極回應,即使是哭,也要立刻抱起來哄,不要冷處理。

3歲以前小孩子的性格都是可以慢慢培養的。

04

如果你對認生有偏見

給你一個充分了解它的機會。

寶寶認生的原因是因為記憶力和辨識力都有了一定的發育,寶寶具備了一定的記憶力和辨識力後才會出現認生的現象,說明他能夠記住身邊親人的臉了,也能分辨出誰是陌生人了。

這是寶寶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正面的信号,是寶寶不斷成長的證明。可以說,認生是寶寶在人際關系發展方面邁出的第一步。

認生不應該成為你擔心的事,而應該是你陪寶寶一起面對的新挑戰。如果你對認生有偏見,接下來就給你一個充分了解它的機會。

寶寶是否認生會受爸爸媽媽的性格影響嗎?

如果爸爸媽媽容易認生的話,寶寶認生的可能性确實更大。如果爸爸媽媽想要改變寶寶認生現狀,就最好從自己首先做起吧。

我家的寶寶從來不知道認生,我用不用擔心呢?

導緻寶寶不認生可能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寶寶的記憶力和辨識力發育的相對較慢,另一種是寶寶對不安等感受的忍受力相對較強。

不管是哪種情況,隻要寶寶其他方面的發育沒有明顯異常,就不需要過于擔心,隻是說明寶寶還沒到認生的時候,或是寶寶的性格使然。

怎樣才能養育出不認生的寶寶?

認生是絕大多數寶寶成長發育必經的特定階段。完全沒有必要刻意讓寶寶做到不認生。事實上,認生對寶寶來說是一件好事情,标志着寶寶生長發育的進步。并不是說養育出不認生的寶寶的媽媽的養育方法就高明。

為什麼寶寶對阿姨不認生,對叔叔就認生呢?

和女性相比,可能男性特有的聲音、眼神更讓寶寶害怕。當然,如果是善于和寶寶打交道,不那麼嚴肅的叔叔,小朋友也會歡迎。

寶寶之間基本上不會認生,這是為什麼呢?

寶寶之間的視線高度相同,不會有面對大人時的那種壓迫感。寶寶的各種感官都能察覺到對方是自己的同類,是以就不會感到認生。

女孩更容易認生,是真的嗎?

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女孩有認生更強烈的傾向。女孩天生就比較腼腆,也比較敏感,是以更容易認生。但是,并不是說男孩就不會認生,認生情況因人而異的,不能一概而論。

寶寶認生?你的解決方式影響孩子的一生!

05

如何引導?

媽媽替寶寶想想吧,陌生人來了,眼睛盯着她看,走到近前要從媽媽懷裡抱走她——這對8個月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心理應激,使寶寶不安、害怕。

是以,父母注意不要随便讓陌生人突然靠近、抱走自己的寶寶,也不要在生人到來時馬上離開自己的孩子,否則會加重寶寶的恐懼心理,這樣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正确的方法是:

當生人到來時,父母可以把孩子抱在懷裡,不要急于走近客人,要用你對客人的熱情态度和友好的氣氛去感染孩子,使她學會“信任”客人。

讓客人逐漸接近孩子,例如,讓客人給寶寶一個漂亮的玩具,如果客人也帶着自己的小寶寶,就可抱着小寶寶與你的孩子接觸,孩子喜歡自己的同齡人。

如果客人靠近寶寶時,她流露出害怕的表情,你就立即抱她離遠些,與客人談笑,待一會兒再靠近,使孩子逐漸适應、熟悉生人。

那種急于讓孩子接近生人和怕孩子受驚吓躲避生人的做法都不可取。

要注意,孩子的認生達到高峰以後的幾個月是孩子與父母形成鞏固的親子關系的關鍵期。

父母一方面要給孩子安全感,不要長期離開自己的孩子,同時對寶寶不要過度保護,拓寬她的接觸面,讓孩子走出家門,步入社會。

特别是及早步入“同齡小社會”,鼓勵她與年齡相仿的孩子接觸、玩耍。

對一歲前的寶寶,豐富的生活環境不僅能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對智力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大腦的發育同樣需要大量的刺激。

寫在最後

希望本篇能讓媽媽們豁然開朗,有所收獲。

祝願你的寶寶能夠健康成長,無憂無慮。

E

N

D

點個【在看】,願寶寶健康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