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神的旋梯,生生不息——紀念彭燕郊先生逝世十四周年

文/王莉君 邱怡

十四年前的今天,彭燕郊先生與世長辭。

不知零八年的三月尾,天是否也這般陰着,浸着春雨,纏纏綿綿地挽留着這位和藹溫厚的詩人。

煙雨飄搖了十四年,不知先生能否聽到,湘江河畔他朗朗的詩篇。

他跋涉、浮沉、超越,他詩心不泯,走上與魯迅同樣的成長苦旅,他卻不甘于世俗,縱身躍入翻滾的混沌,與億萬光塵一起浮遊,共同追逐生命的波動。

精神的旋梯,生生不息——紀念彭燕郊先生逝世十四周年

(彭燕郊先生正在閱讀)

一、他相信光,他得到光,他發光了

彭燕郊出生于“文獻名邦”——莆田,置身于令人感動的鄉野世界,思想與藝術的細胞在觸動之中不斷地裂變、擴張,他有着獨特的好奇與思考。九到十歲時,彭燕郊的閱讀便開始從兒童讀物向文學作品轉移。在曹雪芹、魯迅等人的文學世界裡發蒙起念,到如饑似渴地尋找精神出路,成年之際選擇入伍“七月”陣營,縱使他的臉頰上深镌下人生的滄桑與歲月的無情,但他如同失重的鷹隼,待陰霾滌去,又矢志沖向新高度,完成超越,尋出了生命自身的光源本質,而這一切的動力,便是對詩的熱愛。

誰知?那對詩藝的超越,是一場堪比鳳凰浴火的身心蛻變。

皆知!是那場涅槃,才讓他“在翻滾旋轉中終于達到思維的茂盛,并在混沌中回歸本真,在回歸中完成聖歌的譜寫”!

正如劉長華在《彭燕郊評傳》的結語部分寫到:“彭燕郊為詩神做了最虔誠、最持久的獻祭,于此而言,彭燕郊堪稱東方的、今天的歌德,同時割舍了他的媚俗,保留的隻是單純和熱情。”“詩歌完成是彭燕郊的生命,或者說彭燕郊的生命就是詩歌。”

也如袁複生所言:“他不是那種屬于獎項的詩人,而是真正屬于生命的詩人。”

精神的旋梯,生生不息——紀念彭燕郊先生逝世十四周年

倘若說,普希金給自己建立的是一座非人工的紀念碑,那彭燕郊便是建造螺旋形階梯的大國工匠,他的旋梯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亮亮”們,生生不息。

螺旋形追逐自己,

永遠追逐,分不出段落。

起點是上升,中途是上升,

終點也是上升。

——《旋梯》

精神的旋梯,生生不息——紀念彭燕郊先生逝世十四周年

二、旋梯精神是什麼

或許,是彭燕郊先生對内心深處召喚的表達,是對亮亮的期待。

或許,是1981年彙集于“螺旋上升的階梯”上的廣大詩歌愛好者的肆意與激情,是創辦《旋梯詩刊》的初心與澎湃。

又或許,是2002級湘大校友張雷持久而熱烈的情懷,在湘潭大學東門創立旋梯書苑,後擴建至窯灣,書苑兩層,庭院怡然,藏書上萬,給了愛書者一個靜谧自在的栖息小園。

精神的旋梯,生生不息——紀念彭燕郊先生逝世十四周年

今日,我們又該如何诠釋這翻湧不息的熱浪?

如果給你我一次抛棄千萬條有用無用之紐帶的機會,你是否願意加入混沌,成為混沌,加入這無窮無盡的翻滾旋轉,尋找生命的永恒?

你是否願意走進黑鳥的世界,用黑翅膀扇動淡藍色的激情,鞭打大山的緘默,一上天便向曠野飛出一聲霹靂?

如果可以,我希望你,這個精密的有機體,淩空而來、而去,創造生命無限反應的可能。

如果可以,我希望你,這個生動的過程,跟緊我的魂靈,不要低估自己,永葆童心。

如果可以,我希望你,走近旋梯,也走進彭燕郊先生的世界……

(作者系湘潭大學20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