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知觀點|孩子的這一表現,暴露了親子關系的好壞

全文2384字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你的孩子犯了錯誤,會跟你坦白嗎?遇到困難,會找你求助嗎?

如果遇到事情,孩子甯願忍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痛苦,也不願告訴父母,這其實是一個信号,說明親子關系出了問題。

就像最近看到的這條新聞:

深圳一個26歲的小夥子多年來反複肺炎,他稱自己在6歲時吞下了一個哨子,當時怕被罵沒敢告訴父母,這一瞞就瞞了20年。

期間,小夥子身體不舒服也隻敢自己偷偷到醫院做檢查,但都沒發現哨子,直到今年再一次因為肺炎來到醫院,才被醫生查到,做手術取出。

新知觀點|孩子的這一表現,暴露了親子關系的好壞

可想而知,20年來,未取出的哨子不光一直影響着他的身體,也成了一個“心結”,讓他一直處在憂慮不安當中。

新聞下方的評論中,許多網友表示很了解他的心情,小時候經常因為怕被父母罵,犯錯了、遇到困難了,都不敢跟父母說。

“小時候在路邊玩被狗咬了,怕爸爸罵我惹事就沒敢說,十幾年來一直處在對狂犬病的恐懼之中。”

“小時候錢丢了,不敢告訴父母,隻能一天啃一包友善面撐過一周。”

震驚之餘,我不禁開始深思: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孩子如此懼怕對父母坦白?

01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問題願意跟父母反映,是很重要的一步,有利于家長及時給孩子正确的引導和幫助,不至于拖到後面,情況越來越棘手,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記得19年的一則新聞,西安一位21歲的女孩深陷網貸,獨自一人還了三年多,還剩17萬沒有還清,不堪壓力跳樓身亡。

父親在整理女孩的遺物明白真相後,心碎不已,這個事情并不是多嚴重,女兒明明可以選擇說出來,一家人總有辦法解決問題的。

新知觀點|孩子的這一表現,暴露了親子關系的好壞

究其根源,在我們的日常教育中,由于家長在處理某些問題時的态度和方式不恰當,導緻親子之間缺乏情感連結,關系變得冷漠、疏離。

漸漸地,孩子便失去了和父母坦誠溝通的勇氣和願望,甯願自己承受一切。

錯誤一:家長對于孩子犯錯,反應太激烈

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态度會直接關系到孩子是否願意對父母坦誠。

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錯誤反應過于激烈,粗暴地指責孩子、諷刺挖苦孩子。

孩子玩小刀把手割傷了,家長:“活該!讓你别玩非要玩。”“你怎麼這麼沒用?”

孩子拿碗筷的時候不小心把碗摔了,家長:“笨的跟豬一樣,一點小事都做不好!”

新知觀點|孩子的這一表現,暴露了親子關系的好壞

當孩子犯錯後,面臨的是父母兇狠的目光、厭煩的語氣、嚴厲的責罰,孩子感受到的資訊是:父母不喜歡犯錯的我,惹了麻煩會被嫌棄。

時間長了,就會導緻孩子犯錯後的第一反應是:“千萬不能讓爸媽知道。”

于是,撒謊、隐瞞、逃避,就成了孩子犯錯後的慣用對策。

記得在一本書中看到:

一個孩子在上科學課時,不小心把一個小器材弄壞了,被老師批評了一頓,還讓他必須賠償。

這個孩子不敢告訴父母,因為害怕父母會更嚴厲地責罰他,于是在接下來有科學課的一天,他沒去上學,跑到學校附近的一個公園坐了一上午。

成長中的孩子,就是以探索、嘗試為主,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學習、鍛煉能力,犯一些錯誤再正常不過。

家長應當給孩子多一些寬容,不要總是嫌孩子笨、給自己惹麻煩,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對于孩子犯錯後的處理,重點在于幫孩子認識到錯誤、明确是非,并承擔起相應責任。

情緒失控、責罰孩子,隻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影響親子關系,起不到正面的作用。

是以,保持一個平和而堅定的态度是關鍵。

家長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要被憤怒的情緒支配,用溫和的語氣、清楚的語言,告訴孩子錯在哪裡,正确的做法是什麼。有必要的話,還需告訴孩子可以做些什麼來彌補自己的錯誤。

這樣,孩子在遇到同樣的情況時就不會驚慌失措,學會解決問題的政策。

家長理智、有愛、樂于幫助孩子的态度,會讓孩子擁有敢于直面錯誤的勇氣,也願意向父母說實話。

02

錯誤二:家長不信任孩子,總是懷疑、揣測孩子

童話大王鄭淵潔在《智齒》中講到這樣一個故事:

女孩梁新被同學栽贓陷害,冤枉她偷了錢包。當老師把她叫去辦公室時,她第一時間說:“我要給我父母打電話。”

聽到這話,老師一愣,學生不都是最怕老師找家長告狀的嗎?

正是因為梁新對父母的信任,在受到冤枉後才會第一時間求助父母。因為她知道:即使全世界都不相信我,我的父母也會相信我。

親子關系中,孩子願意跟父母坦誠、傾訴心聲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父母信任自己。

當孩子跟父母說出自己遇到的困難、心事,得到的卻是猜疑、評判,孩子的心會很受傷,并開始質疑父母對自己的愛。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一位網友說:

“上國中的時候錢被偷了,打電話跟媽媽說生活費不夠了,她的話是,‘怎麼别人沒被偷,是你自己偷偷花了找的這麼一個借口吧?’

從那以後,我學會了不管遇到什麼都要自己扛,父母不會幫我。”

大學教過的一個學生也有類似的經曆:

“高中的時候,跟父母說最近在宿舍學習到很晚,開始努力了,他們卻說,難道不是玩手機到很晚?

好像不管做,在他們心裡我都是很差勁的孩子。”

新知觀點|孩子的這一表現,暴露了親子關系的好壞

電視劇《家有兒女》裡,劉星也是這麼一個不被信任的孩子,有一次他曆史考了班級第一名,結果媽媽劉梅卻質疑他作弊:

“我明天非得找他們班主任去,劉星能考第一嗎?這裡面肯定有問題啊!”

事實上,是因為劉星迷上了三國相關的遊戲,恰好試卷上出現很多三國相關的問題。

心理學家喬伊斯·布拉澤斯說:“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彼此信任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内心是缺愛、無助的,他們遇到事情後,認為就算告訴父母,他們不但不會和自己站在一起,可能還會把自己往壞的方面想。

于是他們早早地對父母關閉了心門,失去了溝通的欲望。

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信任孩子不難。難的是,在孩子犯錯了、表現不那麼好的時候,依然對孩子抱有積極的期待,相信他是一個誠實、善良、願意努力進取的好孩子。

事實上,孩子是一直處在成長、變化中的。即便孩子現在的表現還不盡人意,家長也不能用一種固定、有偏見的眼光去看待他,就算一個渾身問題的孩子,也有他的閃光點,也會有進步、蛻變的時候。

隻有家長願意信任孩子,才會看到孩子積極的變化,并赢得孩子的信任,建立起健康和諧的親子關系。

好的親子關系,離不開父母對孩子的尊重、了解和支援:

重視孩子感受,不要用未經思考的話傷了他的心;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多一點寬容和耐心,平靜地與孩子溝通;

多對孩子表達愛,孩子會充滿安全感,自我價值感高。

如果你發現孩子遇到事情不敢對你說,可以從以上這兩個方面反思一下,調整自己不恰當的做法,慢慢修複親子關系。

這樣,孩子會感覺到,無論發生什麼,父母都會和自己站在一起,不管遇到什麼事,都願意對父母說。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記得點個【在看】哦~

END

編輯 | 八月

插畫 | 在在

原創文章,原創插畫

轉載請聯系授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