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4歲中學生晨跑失聯,提醒千萬家長:有一種乖孩子,離空心病很近

初為人父人母的新手家長,總有一種潛意識的本能反應,就是希望孩子聽話、懂事,又能鶴立雞群般優秀。

随着人們生活水準日益提升,家庭教育模式正在悄然改頭換面,而家長們卻渾然不知。

14歲中學生晨跑失聯,提醒千萬家長:有一種乖孩子,離空心病很近

精力充沛的孩子本該吸取天與地的精華,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無拘無束地釋放他們的爛漫天真,因為生命在于運動,孩子的成長就該有自己本我的模樣。

可如今被關在筋水泥澆築的格子籠裡的孩子們,出門有小轎車代步,生活被安排得妥妥貼貼,娛樂活動全交給電視機或電子産品。

就連學習是自己的事,也完全做不了主,什麼時間寫作業什麼時間補課,每天24小時除了睡覺,其餘的時間全都被家長列入schedule中,整得分毫不差、明明白白。

要說如今的孩子幸福,其實與過去所有年代裡的同齡人相比,他們最可憐的一代。

盡管他們衣食無憂得到太多,但失去的也太多,最起碼親身體驗的童真童趣早已大大縮水,該自己做的事也被他人基本代替。

14歲中學生晨跑失聯,提醒千萬家長:有一種乖孩子,離空心病很近

不少孩子就像一台設定了固定程式的機器,每天重複着千篇一律的作息時間,隻為考試分數,像頭老黃牛一樣深耕細作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家長認為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聽話、懂事,又能考出令自己臉面倍兒有光的分數,就是最好的教育。

孰不知,有一種新型病,比抑郁症後果嚴重得多,正在蔓延,肆無忌憚地侵襲着千百萬三好學生,它就是被人忽略的“空心病”。

北大心理學博士徐老師在多年工作中發現,在北大這個“人中龍鳳”的圈子裡,不少優秀學生經常陷入空虛、迷茫的狀态之中。

他們突然迷失了方向,感覺内心空空蕩蕩,因為看不到自己的價值,除了能考出好成績外,搞不明白活着的真正意義。

14歲中學生晨跑失聯,提醒千萬家長:有一種乖孩子,離空心病很近

正因為這種現象頻頻發生在那些聽話、懂事的三好學生身上,也許就是近些年來青少年采用極端方式結束性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幾天前,貴州一14歲的初三學生,早上4:00鐘出門晨跑失聯了,至今下落不明。

據他媽媽所說,兒子從小就聽話、懂事,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很少讓父母操心,學習更是主動、自覺,正讀初三的他,每科成績都A以上。

心細的網友提出質疑,一個正着手準備中考的優秀學子,為什麼要淩晨4:00晨跑,而家長卻渾然不知?這反常之處,也許就是問題的突破口。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懂事、聽話,就可以完全放手不管。除了把一個又一個期望寄托給孩子外,完全忽略了與孩子情感連接配接。

14歲中學生晨跑失聯,提醒千萬家長:有一種乖孩子,離空心病很近

也就是應驗了那句話:你隻期望孩子越飛越高,卻從不關注孩子飛得累不累。

事實上,那個很聽話的“乖孩子”,也會渴望家人能給予足夠愛的滋養,來盛放他的脆弱和疲憊,讓内心充實豐盈,也期待父母允許他偶爾表現出來的不完美。

電視劇《陽光普照》中哥哥阿豪,在調皮搗蛋又學渣的弟弟陪襯下,他就是處于社會底層的父母的驕傲,成績優秀、乖巧、懂事。

偏心的父親對外界聲稱,他隻有阿豪這一個兒子,并且把全家人實作社會階層跨越的期望寄托在阿豪身上。

可是,命運偏偏給他開了一個緻命的惡作劇。在某個深夜裡,阿豪似乎毫無征兆地,從一棟高樓一躍而下,離開了這個世界。

14歲中學生晨跑失聯,提醒千萬家長:有一種乖孩子,離空心病很近

像阿豪這樣“優秀”的孩子,活着的意義很多時候都是為了實作他人的願望,而非真正為自己。

生活中的他們,每天活在他人的影子裡、心目中,為的就是塑造那個完美的形象。他們背着蝸牛一樣重重的殼,拼了命地往前爬,卻從不給自己喘息的機會。

阿豪在日記本裡這樣寫道:

我環顧四周,動物、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

而我卻沒有暗處,隻有陽光,明亮溫暖,陽光普照,并且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

特别是弟弟犯事被關進管教所之所,阿豪更是背負起了"所有希望"。父親對他說:“你不能停下來,弟弟不成器,全家人隻能指望你了!”

14歲中學生晨跑失聯,提醒千萬家長:有一種乖孩子,離空心病很近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而不應該承載家長的期待和願望。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家長給孩子戴高帽子,泛泛而談地表揚孩子。比如:你真棒,你是最聽話的孩子,隻要你認真一定能拿第一。

其實這樣脫離實際行為,而表揚孩子的做法,表面上是肯定孩子,實際上是給孩子施加壓力,讓孩子以為如果不好好表現就是壞孩子。

他們為了得到家長冠予的好名聲,于是非常賣力将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而對于不好的一面,或者做不到的一面,就刻意僞裝獨自承受。

說到底,他們活着隻是為了一個虛名,當自己承受不起生命之重,或者僞裝不下去時,就會用極端的方式讓自己消失。

14歲中學生晨跑失聯,提醒千萬家長:有一種乖孩子,離空心病很近

如何表揚孩子才算正确的,并且不會帶給心理壓力?

其實很簡單,家長要從孩子的行為入手,再在身份上紮根。比如孩子考到100分,我們來對比一下兩種表揚取得的效果:

籠統的表揚方式:寶貝,你真了不起!

這種方式容易讓孩子感覺飄飄然找不到東西南北,以為自己真的就成了不起的人物,進而驕傲自滿。

如果下次考試沒有考到100分,就會自責,并且有負疚感。久而久之,會引起心理問題。

從行為層入手的表揚方式:寶貝,你全部做對,并且卷面很整潔,考100分很了不起哦!你是一個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棒棒哒!

這樣表揚的好處就是,孩子注重的是過程,明白了哪些方面做得好,并且在内心紮下根,慢慢就會養成良好習慣。

14歲中學生晨跑失聯,提醒千萬家長:有一種乖孩子,離空心病很近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家長既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長處和優點,也要接納孩子的不足與缺點,并且放下對孩子過高過多的期待。

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就是給孩子成長的機會。實踐出真知,隻有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不斷嘗試、犯錯、總結,形成真正的能力,才會形成自己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三觀支撐整個人生,隻有引導孩子形成正确的價值觀,知道做什麼更重要,搞清自己是誰,想要擁有什麼樣的人生,能為社會貢獻什麼後,才能找到活着的真正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