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子自閉症,我抛棄了他17次”,隻有經曆過才懂星娃父母有多難

文|凝媽悟語

“這是第17次,我抛棄他......

第一次就是心軟了。

有兩次是一出門下雨了。

還有一回,兒子喊“媽媽”了,平時也不叫,偏偏在那個時候叫。

再一回有兩個人領走,看着像人販子,人販子不會要他的。”

“兒子自閉症,我抛棄了他17次”,隻有經曆過才懂星娃父母有多難

一個媽媽淡定地說着這些話,聽起來是多麼薄涼,但隻有真正了解她經曆的人才會懂,看似平靜的表面有多麼傷痛的内心。

這是微電影《第十七次抛棄》最開始的一幕,因為兒子是自閉症,媽媽忍受不了痛苦的煎熬,多次試圖抛棄兒子。

“兒子自閉症,我抛棄了他17次”,隻有經曆過才懂星娃父母有多難

旁觀者一定認為這個媽媽太不稱職,孩子是自己十月懷胎來的,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啊,怎麼能這麼狠心。

孩子還這麼小,正是需要媽媽的時候,沒有媽媽,孩子的世界就塌了。有句話說,想毀掉一個自閉症孩子不難,抛棄他兩次就夠了,第一次讓他失去媽媽,第二次讓他失去全世界。太殘酷了!

外人輕描淡寫地評價着,卻不知道星娃父母是多麼無奈又痛苦,備受煎熬。樂樂也是自閉症,爸爸坦言也曾經有過抛棄孩子的想法,隻有經曆過才懂星娃父母有多難啊!

“兒子自閉症,我抛棄了他17次”,隻有經曆過才懂星娃父母有多難

另一半的逃離

奇奇3歲确診自閉症,爸爸就跑路了,很快再婚。

看到這裡,忽然想,爸爸就是沒有擔當,遇到問題就想着逃離,把困難留給媽媽,讓她一個人去承受。還是媽媽更靠譜,有媽媽的孩子是個寶啊。

但是,凝媽錯了,再看下一幕才發現,逃離的那個人也可能是媽媽,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境遇。

樂樂2歲确診,媽媽就走了,是爸爸一個人把孩子帶大,已經11歲了,父女倆生活得很好。

“兒子自閉症,我抛棄了他17次”,隻有經曆過才懂星娃父母有多難

有的爸爸也是能勇于承擔責任的,不能粗暴命名好爸爸和好媽媽,還是要看個體的不同。不是爸爸和媽媽有差別,而是每個人的選擇不同。

有爸爸或者有媽媽帶,總歸比抛棄或者扔給老人帶要好得多。

曾看到一個案例,有個50歲的奶奶獨自帶3歲孫子求醫,兒媳婦走了,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在本該含饴弄孫的年齡,卻要既當爹又當媽,還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辛苦。

“兒子自閉症,我抛棄了他17次”,隻有經曆過才懂星娃父母有多難

高昂的康複費用

醫生說,目前來說沒有藥可治,隻能是康複,一堂康複課費用是兩三百,一個星期至少4堂。

“兒子自閉症,我抛棄了他17次”,隻有經曆過才懂星娃父母有多難

計算一下,一周花費800-1200元,一個月花費3200-4800元,再加上日常開銷,一個月的消費肯定要超過5000元,一個人的收入能力很難支撐。

“兒子自閉症,我抛棄了他17次”,隻有經曆過才懂星娃父母有多難

上海财經大學一項資料顯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人群,占勞動總人口7.5億人的90%。絕大部分人經濟水準一般,如果家有星星孩子,壓力山大。

高昂的康複費用重壓之下,媽媽隻能拼命掙錢,一天打三份工。但是孩子這種情況必須有人陪伴,打工就沒有辦法照顧孩子,照顧孩子就不能打工。

據了解,康複機構招收學員的時候,要求必須大人陪同,否則無法接收。如果是一個人帶孩子,真的是陷入兩難境地。

費用、陪伴無法做到完全平衡,這是他們面臨的巨大困境。

“兒子自閉症,我抛棄了他17次”,隻有經曆過才懂星娃父母有多難

雖有希望又很渺茫

3歲不會說話,不會拿眼睛看人,就喜歡低頭撕紙、玩訂書器、聽鬧鐘,還會自殘......

孩子到了3歲,本來應該亂蹦亂跳,總是搞破壞,給大人添亂,多麼希望孩子安靜一會兒。他們大多數伶牙俐齒,能和大人瞪眼鬥嘴。他們還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哪怕是一起瘋跑,一起大笑,他們都樂此不疲。

但是星星孩子不同,他們出奇地安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了解别人,别人也不了解他,也走不進他的内心世界。

他們顯得很孤僻,看上去不喜歡和其他人交流、玩耍。想和别人玩的時候,交流方式又很特别,可能會大叫、打人,讓小朋友不願意靠近,他們自己很受打擊。

“兒子自閉症,我抛棄了他17次”,隻有經曆過才懂星娃父母有多難

他們的父母是多麼希望孩子能吵鬧一些,能和小朋友玩到一起去,盼望着、行動着。

堅持給孩子做康複,就是因為懷着一絲希望,不想放棄孩子。但是孩子的進步很緩慢,總是讓人很絕望,往往會失去耐心。

像這種情況,孩子不能離人,需要人照顧。可父母的壽命不是無限的,到了不能照顧他的那一天,孩子該怎麼辦,該怎麼面對漫漫人生路。

想到這一層,總是讓他們感到迷茫,每天都是這麼揪心,真的太難了。

“兒子自閉症,我抛棄了他17次”,隻有經曆過才懂星娃父母有多難

不懂不了解,就多尊重和包容

沒有親身體驗,永遠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苦和累。

我們不懂,就不能站在至高點上評價他們,給人家傷口撒鹽,相信他們不會真正抛棄孩子,隻是想想、發洩一下而已,情緒總需要一個出口。

就像樂樂爸爸,曾經想過兩次抛棄孩子,還是堅持自己帶,雖然艱辛,但也品嘗到了幸福。

我們不懂,就不要亂出主意,他們一定咨詢過全國各地的專家,和衆多家長交流探讨過,方案一定是科學合理的。

星星孩子不像其他病友一樣有自己的群,而他們的家長卻建了自閉症家長群,天南海北,互相打氣、鼓勵,等待孩子們改變的那一天。

我們不懂,就做一個最好的傾聽者。聽他們傾訴,給他們一個擁抱,盡己所能地伸出援手,讓他們感受到别支援的快樂,獲得更多堅持的力量。

多一份了解和擔待、尊重和包容,他們在面對生活的苦難時,就會增添一份甘甜。

“兒子自閉症,我抛棄了他17次”,隻有經曆過才懂星娃父母有多難

結語

星娃父母很難,可能會失去另一半的支援、面臨着高昂的康複費用、照顧孩子的人手和精力有限,需要堅持的太多。我們不能不懂他們的苦,就多了解、多傾聽吧。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