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蔚紅:媽媽的叮囑 ——給遠行的孩子

媽媽的叮囑 ——給遠行的孩子

蔚紅/文

蔚紅:媽媽的叮囑 ——給遠行的孩子

剛剛成年的孩子,就要出門遠行了,他們甚至還沒有成年,隻有十五歲、十六歲。

在孩子就要離家去求學、工作,開始獨立生活的時候,父母們總是喜悅、感慨,也心懷憂慮的,他們有很多事情、滿腹話語,要一一地叮囑孩子……

我在鄉村的路口,看到過送孩子去打工、參軍的父母及爺爺奶奶;他們把水果、煮好的雞蛋,塞到孩子的行包裡;在城市的火車站看到過送孩子上大學的父母,火車已經開動了,他們還久久地站在那裡,目光追随着孩子遠去的方向;在首都機場看到過送孩子出國留學的父母,孩子剛走進安檢口,他們的眼淚就湧了下來……

蔚紅:媽媽的叮囑 ——給遠行的孩子

自古至今,送子遠行,都是家庭的重要事情,牽動着最深切的人性。父親們大都是沉默無語,母親們則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在交通不便、路途艱難的古代,一次遠行與送别,就有可能是一生。

蔚紅:媽媽的叮囑 ——給遠行的孩子

有一張鄉村老母親的照片,就感動了看到它的每一個人。那是春節後,一位鄉村的老母親在送别返城的兒孫,她的胸前還沒有解下做飯的圍裙,兒孫們已經上車,車子就要開動了,老母親又從車窗探進頭,看着、叮囑着他們,期盼着他們再回來。她已年過八旬,依然在履行着人生的職責,蒼蒼的白發與深深的皺紋,滿是留戀與慈愛。

我也在兒子離家上大學前,寫下了對他在衣食、學業、生病、交友、婚戀、身心安全上,這一件件重要事情的深切叮囑。我把它整理成了這本《媽媽的叮囑》,希望它能夠表達天下送孩子遠行的父母親的心願,并且對離家遠行的孩子們有用,成為陪伴他們的一本溫暖、美好、實用的行李書。

蔚紅:媽媽的叮囑 ——給遠行的孩子

我将自己成長與養育孩子成長的一些親身經曆、感受,以及多年家庭教育研究積累的一些科學知識,都融入了此書。作家出版社的責編李雯與美術編輯,精心地設計、編輯了此書。

它們有這些重要的内容:

開始獨立生活了,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事情。

要在每個早晨把自己叫醒,開始一天的學習或者工作。有些孩子匆忙起床,經常不吃早飯,而長期不吃早飯就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朋友是比肩的樹木,要有幾個好朋友。

“離開家人了,你就需要朋友了。在你病了,需要别人倒一杯水的時候,在你一時失意,期望有人了解和鼓勵的時候,在你深入一個陌生的領域,孤獨得需要人說話的時候,在你終于研究完了一個課題,很想放松一下心情的時候……你都會需要朋友。”

同學、同僚、戰友,是一起生活的群體,有很多共同的話題,經常與他們交流,學習他們的優秀之處,并且與那些志同道合的成為朋友。朋友是一個親切、真摯的概念,它包含着了解、信任、互相喜歡和依賴,并且能夠分擔生活中的苦難和分享幸運。

戀愛是美好的。

找一個适合自己的男朋友、女朋友,表達自己的愛情也接受對方的愛情。

“有人愛,是幸福的;被人愛,也是幸福的。”

戀愛與婚姻,都講究

“門當戶對”,這裡的門當戶對,不隻是指雙方家庭的一些條件相當,也包括我們個人的性情,所受的教育,以及一些文化習俗、人生觀念和價值觀念上的了解、認同。

人類的性愛、婚姻和家庭,從根本上說,都是為了繁育後代而進化形成的。我們在出生時,就被問及是男孩還是女孩了,性别甚至影響着我們的一生。我們了解、認識到這些,在戀愛時,就能夠避免一些錯誤。比如,能夠避免容貌重于健康的錯誤;避免金錢重于心性、才能的錯誤;避免多戀、亂情的錯誤;也避免失戀的痛苦與傷害。

在異地他鄉生病,是父母極為擔心的。

我們在身體不适或者生病時,要做好這些事情:

1、對自己身體的不适、症狀有準确的感受;

2、自己查詢、了解一下這方面的基本醫療知識;

3、找出引起症狀的原因;

4、要告訴家人、身邊的人,獲得他們的經驗與幫助;

5、選擇正确的醫療。

6、感謝那些幫助過你的人。

我們都是在被養育中成長起來的,幼小時,我們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即使成年了,我們的生活也會由于缺乏經驗和某些方面的能力,而不時地遇到困難,需要他人的幫助。

自幼至今,有很多為我們付出過關愛、勞作的人。他們是父母、與其他一些家人;一所所學校裡的很多老師;不同時期的夥伴們,也與我們相伴着成長,與我們一起嬉戲、歡笑、傷心,留下了一些難忘的友誼。

天地萬物是養育我們的自然環境,它們給予着我們陽光照耀、水源、食物、季節輪換這些生命生存的基本條件。

我們要逐漸地領悟這些養育、幫助、陪伴,領悟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中的蘊含,領悟它們與我們的關系。

我們更要心存感激,并且适時地表達對他人的感謝、感恩。

平安、健康,然後多加努力。

在有了穩定、安甯的環境,有了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時,我們應該為學業、事業而努力。在每一天,都做好一些重要的、有益的事情。

“人生短促,每一天都是一個好日子,應該心情滿足和愉悅。你小時候,我告訴你要做一個勤奮的人,因為天道酬勤,努力就會有進步、有成果,勞動的規律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而有了進步、成果,人才能真正地充實、快樂。當你一點點地完成着一些艱難的事情,甚至他人沒有做成的事情,有了經曆也有了成果,并且獲得了人們的贊譽,怎麼能不快樂呢?”

平安、健康、努力,是人生很美好的境界呢。

我們生存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總是有一些危險。自然的環境中,充滿了陽光、綠樹和詩意,也不時地有一些陰暗、風雨與各種災害;社會環境中,總是有一些品行不端,甚至粗野、邪惡、殘暴的人,他們是我們要有所了解與防備的。在離家、獨立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安全,永遠的是最為重要的。

是以,這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是《報個平安》。平安是父母們最重要的叮囑和期望。

離家遠行,無論身處何地,都要及時地向父母、家人報個平安。

山東荷澤一名在外地上學的女生,淩晨誤撥了母親電話,之後睡了過去。醒後發現母親3小時内給自己打了22個電話、發了38條資訊,不停地詢問她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是否安好。她馬上回了電話,說自己沒事,是誤撥了電話。母親哭着說沒事就好。這位母親一定是擔心女兒遇到了不測,是以她不停地打女兒的電話、發資訊,是想它們能救女兒一命……湖南一個清純的女孩,就在清晨跑步時,遭遇了歹徒,失去了美好的生命。

這兩年,新冠病毒危害着我們的生活,使很多人感染甚至死亡。美國、英國等國家的疫情相對嚴重。疫情也增加了種族分歧與沖突,那些留學生家長每天都憂心忡忡,他們在視訊裡問候、叮囑着孩子。我所在的一個留學生家長群裡,不時地有家長在幾天聯系不到孩子以後,發出的求助信。有一位英國留學生感染了新冠後高燒,一個人躺在出租房裡,沒有藥物、食物……他的母親知道後,打遍了兒子學校、社群所有的電話,最後聯系到了兒子的一個同校校友,前去幫助、照顧。這位母親一邊感激着這位校友,一邊責備着自己,沒有提前叮囑孩子,備好一些常用與急用的藥物。

離家遠行的孩子,即使已經成年了,已經擁有一個新家了,也永遠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心中的最愛。孩子走到那裡,他們的牽念、擔憂、叮囑和祝福,就會伴随到那裡。

一位離異後獨自撫養大女兒的母親告訴我:“送女兒出國那幾天,我坐立不安,不時地想着一件件需要攜帶的物品,需要叮囑女兒的事情,但送走孩子後,發現還是有有些重要的物品沒有帶、重要的事情沒有叮囑。她一個人上了飛機,去了異國他鄉。她隻知道學校的聯系電話,沒有一個認識的人……我心裡擔憂死了!”

這也是我寫作《媽媽的叮囑》的一個重要原因,我想把它送給更多的父母、孩子,讓它成為離家遠行的孩子們的一本行李書,随手翻看,或者是在生活遇到困難時,有一份經驗與啟示,對他們的學習、工作有所幫助。

每年的開學季,都有孩子們要離家遠行,父母們在殷殷地叮囑着,送别他們。古今中外,人們重複着這樣的情景,這是人性的使然,親愛的驅動,身心的牽念。

世界豐富又遼闊,有很多新奇、美好的事物,有很多不同的生存觀念與方式。孩子們,從容、快樂地走出家門,去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吧,努力于學習與工作,平安、健康在生活,為自己也為社會創造美好與幸福!

媽媽的叮囑,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愛的佑護。讓這本小小的行李書,佑護每一個離家遠行的孩子吧!

本文作者:

蔚紅,研究員、作家,現居北京,從事母親教育研究工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