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媽媽的說話方式決定了孩子的說話方式

俗話說得好:“性格即命運,語氣即運氣。”你說話的方式,足以決定你人生的運勢。也就是說,說什麼樣的話,就過什麼樣的人生。嘴巴越富貴,人就會越好命。修好口德,就是守住你一生的好運勢!

媽媽的說話方式決定了孩子的說話方式

有人說孩子長大後是什麼樣的性格,源自于他有什麼樣的父母。的确,孩子就是一面鏡子,而父母的方方面面都會映射在孩子身上,如果父母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那麼孩子将來也不會差。

不過可能是由于生活的壓力太大,也許是因為家裡的事情太繁瑣,媽媽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哪怕孩子無心犯下了一點小錯,媽媽就忍不住大聲責罵。可往往媽媽脾氣越大,孩子越喜歡跟你對着幹,如此反複讓寶媽身心疲憊。

1、為什麼親子關系中溝通很重要?

談養育孩子繞不開“依戀”這個詞。各位媽媽或許都曾聽說過,“依戀關系”十分重要。依戀關系代表着初期親子關系的品質,而親子關系的品質則決定着孩子心靈的品質。建立穩定的依戀關系需要媽媽保持情緒敏感、為孩子提供溫暖的支援、采取民主的養育态度、注重培養孩子的氣質和了解能力等。但是,正如溝通在任何關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樣,在親子關系中也不例外,溝通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親子間的溝通是把雙刃劍,既可以讓孩子變得堅強,也能讓孩子在困境中迅速崩潰。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疑問:0~2歲的幼童連話都不會說,如何進行溝通呢?實際上人類無法獨自生存,就連嬰兒天生就有尋求、建立關系的本能。幼童雖然不會說話,卻在嘗試通過哭鬧來溝通并建立關系。對孩子溝通的本能需求,媽媽的處理方式決定了親子關系的品質和依戀關系的形成。讓我們來看一個案例吧!

周末,一個19個月大的孩子和媽媽、外婆正準備外出。媽媽平時忙于工作沒空抱孩子,這時就想抱一抱孩子。可誰知孩子被媽媽抱起來之後,竟然哭鬧起來,并向外婆伸出手臂,媽媽無奈隻得将孩子交給了外婆。媽媽:看啊,這孩子讨厭我抱他,那就去外婆懷裡吧!

溝通是互相的,即一方表達想法,另一方做出回應。上述案例中,孩子表現出了陌生感,而媽媽對此做出了負面回應,這将會對未來親子關系的發展産生負面影響。我們再來看一個不同的回應:媽媽:看來寶貝女兒更喜歡外婆抱呀,但是媽媽也想抱抱寶貝女兒,讓媽媽抱一下好不好?

對孩子而言,這位媽媽了解孩子的内心,可以與孩子共情,努力與孩子變得更加親近。即使孩子當下表示拒絕,也會對這位溫柔的媽媽産生穩定的依戀情感。之後如果受到他人傷害或遭遇困境,孩子就會想起媽媽擁抱自己時所說的話,并從中汲取力量。

每天獨自和不會說話的孩子相處,媽媽難免會不時感到疲憊和厭倦。雖然這樣的日常生活看似無聊乏味,但是實際上,媽媽對孩子做出回應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事情。

下面這個案例,我想很多媽媽都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4個月大的秀敏正在努力學習翻身。媽媽:再用力一點,再用力一點。哎呀,真棒,加油!(微笑)秀敏:(看了一會兒媽媽,然後突然擡起頭再次嘗試翻身)媽媽:(秀敏成功翻身)真棒,真棒!呀,閨女長大了!

媽媽的說話方式決定了孩子的說話方式

媽媽将秀敏抱起來,親吻她的臉頰。這是孩子自出生以來,第一次使出渾身的勁成功做到翻身,這時候每一位媽媽都會鼓勵孩子說“真棒”或者是溫柔地問孩子“餓不餓?吃點東西吧!”

看似稀松平常的回應卻可以提升孩子心靈的品質、實作共情、建立信任,為形成穩定的依戀關系打好基礎。媽媽能快速并正确地了解孩子的意圖和需求,并積極地予以回應,這對孩子未來孩子的自我概念及自尊心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相反,如果孩子起床後發出睡醒的信号,卻沒有得到媽媽的任何回應,這時孩子會怎麼想呢?當孩子哭鬧着尋求媽媽的味道和懷抱時,卻聽到媽媽大吼一句“别哭了”,那孩子又會怎麼想呢?或許,孩子會對世界産生極為負面的看法,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不受歡迎。

2、孩子會學習媽媽的溝通模式

孩子在3歲以後逐漸開始學習說話,這段時間孩子的語言能力将出現爆發式的提高,而親子之間的溝通也變得更加細緻、更加重要。與媽媽進行豐富而順暢地溝通,可以使孩子體驗不同的語言與溝通模式,這對孩子的語言及認知的發展有很大幫助。

與媽媽溝通順暢意味着孩子喜歡聽媽媽的話,也意味着孩子能很好地傾聽他人說話,這有利于孩子日後進入社會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媽媽的溝通模式将直接決定孩子與同齡朋友的溝通模式。

泰俊媽媽的溝通模式是指令式的,語氣常常十分生硬;瑞妍媽媽的溝通模式卻是循循善誘的,言語間感情充沛。下面是6歲的泰俊和瑞妍在幼稚園自由玩耍時的場景。瑞妍正在拼積木,泰俊走上前來突然将她的積塊拿到自己面前。

瑞妍:泰俊,我正在拼積木呢,我們應該一起來拼。

泰俊:我也要拼!積木放在你面前我感覺不舒服。

瑞妍:好吧,那我去那邊玩好了。

平時,泰俊媽媽傾向于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不夠顧及他人的情緒,溝通方式具有強制性。是以,在幼稚園泰俊也将自己的需求淩駕于其他小朋友的情緒之上,采取了指令式的溝通模式。相反,瑞妍媽媽則擅長與孩子共情,并能夠合理地進行妥協,是以瑞妍也相應采取了妥協和共情的溝通模式。

如果你發現孩子在親子關系或與同齡朋友的相處中遇到困難,就一定要好好反思一下親子間的溝通模式和溝通品質。改善親子間的溝通,就可以解決孩子相當多的問題。讓我們再來看一個案例。

秀赫今年7歲了,經常與小朋友發生沖突。秀赫媽媽很久沒有和秀赫一起玩遊戲了。這一天,秀赫媽媽打算陪秀赫一起玩。

媽媽的說話方式決定了孩子的說話方式

秀赫:媽媽,快點陪我玩!看,警車。

媽媽:那個不是小孩玩的嗎?(漠不關心地看别的地方)

秀赫:連車門都能打開,哇,你看!

媽媽:(打着哈欠看了一會兒)啊,是呀。(不久又去了别的地方)

秀赫:媽媽!為什麼不和我玩!

這段簡短的對話值得我們深思。秀赫媽媽不尊重秀赫選擇的玩具,甚至還嘲笑了她。而秀赫媽媽打哈欠、去别處的行為,似乎也在說“與秀赫玩遊戲真是無聊透頂”。實際上遊戲往往是由孩子主導的,孩子最容易從中獲得尊重。但是案例中,秀赫在遊戲中沒有得到自己應得的尊重。

那麼,沒有得到媽媽尊重的秀赫與小朋友玩時是什麼樣子呢?他能與小朋友們共情,友好地相處嗎?下面的對話發生在幼稚園的自由遊戲時間裡,秀赫正在與小朋友玩遊戲,而賢真正在和其他小朋友畫畫。

秀赫:賢真,跟我一起玩吧。

賢真:我還沒畫完呢,畫完這個再玩吧。

秀赫:(等不及賢真畫完畫)喂,跟我玩吧。你怎麼不跟我玩呀?(把賢真的畫弄皺)

賢真:啊,你怎麼把我的畫弄皺了?(流淚)

從媽媽那裡獲得尊重的孩子也會懂得尊重他人。孩子越是和媽媽一起分享、一起合作、一起共情、一起玩耍,就越能與同齡朋友友好相處。如果你的孩子難以融入同齡人,常常與小朋友發生沖突的話,不妨反思一下平時自己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多加練習對孩子的說話之道。

我是幸孕孕,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有愛有思想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知識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溝通交流,讓育兒更輕松,讓教育更有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