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約沂源桃花島|桃花島上築夢人

文/葉碧黎

相約沂源桃花島|桃花島上築夢人

如同雁翅掠過止水激蕩的漣漪,虬盤的梯田層層疊疊,似乎将秋水的皺褶凝固成了靜止的雕塑,于是,山便賦了水的形,水也存了山的影,形影相依間,山水成為夫妻,時刻牽挂眷戀。沂河源頭的桃花島,我剛剛踏足,便似遭遇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的陷落------陷落進了一幅碩大無朋、蓬松濡濕的綠茵裡,幾分迷幻,幾分酣醉。此時,天際在山側不甘寂寞,上演着色譜的大雜燴,湛藍不再純粹,灰、白、棕、黑各種色系肆意登場,恣情塗鴉,天變成了喧嚣的海,深邃暗啞裡埋伏着隐隐風雷。

仰面已是濕涼,噢,下雨了。

一位漢子,冒雨率衆來迎,引我們去龍子湖畔的廊下用餐,他魁梧墩壯,黝黑的膚色,臉膛眉宇間嵌着沂蒙山人特有的樸實厚道,爽朗的笑聲透露出豁達豪氣。

龍子湖畔升起了篝火,夜色被點亮,草樹的芬芳在初秋的晚風中發酵,炊煙般氤氲着,爽意蕩漾在每個人的心頭。漢子以東道主的身份與衆人歡飲,間或娓娓暢談,他在叙說一個夢。

夢裡的故鄉,換了新顔,俨然已是四時常新的桃花源。春來繁花密綴,柳青莺啭,十裡煙霞灼夭華;秋令玉露凝香,柑黃橘綠,萬頃黍浪吞闊野。一陣風煦過,老母親于樹下花間慵懶的斜倚着輕寐,阿黃靜靜的蜷在她的腳邊若思若念,二哥又去忙龍子峪村的大事去了,今天他要接待的訪客據說是一批台灣老兵的後人……兒時最淘氣的發小“笨牛”和“老虎”,一個在自家開起了農家樂兼營燒烤排檔,一個忙活着把鮮果盛裝,送上遠行的車輛。鄉裡鄉親,在家門前的土地上,迎送四海的賓客,他們的笑容裡都蘊藏着蓄盈的奔頭!

要為桑梓築夢!改天換地慨而慷!漢子的熱血在燃燒!

相約沂源桃花島|桃花島上築夢人

想起故鄉,便如同想起養育了自己的娘親-----她或許貧窮、寒碜、粗鄙,兒子曾經對她滿是厭棄,千方百計幾欲逃離,可是當兒子終于振翅遠遁,一次不經意的回首,他看到母親身倚門框,在寒風中瑟瑟,破舊的衣衫逐風起舞,她殷殷的目光投向遊子遠去的方向……心,便被一支冷箭倏地刺中-----痛,緊,沉!母親啊,用乳汁把我哺育,用襁褓為我包裹,在貧瘠的土地中翻刨出微薄的供養,用幹瘦的軀體為我撐起一方可以翺翔的天空,用血肉灌溉成我的強壯,我怎無視她今日的枯槁?遊子幡然驚醒!

有夢想者千千萬,能築成者寥寥無。這定不是一位尋常漢子,夜色中,我打量他-----他叫董方君,或許是我寡陋,或許是他低調,今夜之前,我對這個名字尚是耳生。他沒有着意誇耀自己,談興都在那幅美麗的願景中,隻是他的笃定、自信、昂揚,讓我們仿佛邂逅了馬良的神筆,一副全新的美麗鄉村畫卷在面前徐徐鋪陳。

董方軍到訪過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和地區,他意識到,山村不甘平凡,須要内外兼修,而藝術正是蝶化僵硬與沒落的符印。後工業時代,城市裡蕭條的廠區,被藝術的改造活化後,形成了如北京“798“那樣集時尚酒吧、藝術畫廊、創意手辦等為一體的人文景觀叢集,藝術讓老舊的工業遺存煥發出獨樹一幟的神奇魅力,而将藝術嫁接于田園,日本濑戶内海的直島就是傑出的示範,30年的精心建構,使直島變成遠離塵嚣的伊甸園、全球藝術家的朝聖地,也成為世人夢想中的“詩與遠方”。

這個金秋,已經有近十座典雅而韻緻十足的博物館、藝術館、文學館在桃花島拔地而起,靈光在這裡榮發滋長,新的藝術典藏與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創意被吸納并為世界所知。傳統與時尚、古老與現代、華麗與質樸被匠心融彙,彙聚成一個絢麗紛繁的藝術海洋,納百川而和諧有章。

在“時間之花”藝術館内,日本設計師宮島達男用簡潔冷峻的科技線條為我們啟動了時間的另一種打開方式,令思考聚焦于生命和時間的内涵,讓想象在遼闊的宇宙無限放大。

初具規模的“墨”藝術綜合體,由設計了國家大劇院的法國設計大師安德魯親自駐地操刀,落址于泰、魯兩山的交峙處,堪稱中國的古硯文化與建築美學相結合的典範。一方墨硯的别緻揮就于青山綠水的昭然裡,而對面的“觀天台”則與“墨”互為掎角,兩相呼應,煞可玩味。

劉玉堂文學館揭幕了,這裡安放了沂源本土著名作家玉堂先生的文學生平,他曾在《龍子峪的傳說和真實故事》裡,對龍子峪的前世今生都有列述,他将對家鄉的眷戀化為滋養文學的厚土,三十年寫不盡沂蒙山的溫情暖意,他被譽為“當代趙樹理”,無數的後來者感其言趨其後赴身文學。

龍子峪開始為世人稱羨,連同它那已晉身為網紅村的葫蘆娃兄弟-----劉家坡(董方軍打造的沂河源田園綜合體内包括七個行政村),藝術喚醒了劉家坡沉睡了百年的原始美,一座石頭壘砌的村落緩緩講述着古老的故事,院牆、街巷在靜谧中淺吟低唱,穿越般的“從前慢”溫柔了時光,身心在不覺中竟已療愈。

沂河源與日俱新,但明智者知道,如此大的體量,若要完全蛻變,絕非朝夕之力,乃窮畢生之功。

我能想見這是筚路藍縷的一大段人生,作為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本可享受安逸奢侈的人生下半程,董方軍卻選擇了這樣一條跋涉之路,正如當初他創業路上施行的一次次善舉,聞之者皆在震撼之餘感動慨歎。

相約沂源桃花島|桃花島上築夢人

九十年代,他把自己籌辦婚禮的10萬元捐獻出來,為家鄉建設了第一所希望國小,其後又多次捐贈,用于資助貧困兒童上學。他創辦殘障人士基金會,截至2020年,累計為殘障人士捐贈錢物2.1億,惠及殘障人士36萬人次。他化名“愛軍”多次為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的老兵及遺屬捐款捐物,連續七年赴金門憑吊祭奠當年犧牲于此的解放軍将士。新冠疫情初始,他聯合沂源其它企業家為赴湖北的山東醫療隊捐獻了2萬公斤“沂源紅”蘋果……2017年,他加入了比爾蓋茨發起的“捐贈誓言”,承諾将此生半數以上資産捐獻給中國慈善事業,成為繼“蒙牛”集團牛根生後第二位加入該誓言組織的中國企業家,他要借助慈善的視窗,扶弱濟貧,将愛與善光大。

我敢說,在中國,董方軍并不算财富擁有量最大的人,但他行善的步伐,卻位于慈善事業的前列,他拖着傷殘的右腿,健步如飛。

是的,董方軍從不避諱自己意外緻殘的事實。

當年敏銳果敢的年輕人,商海拼搏事業蓬勃,他意氣風發神飛揚,卻不想命運在暗處設下了絆馬索,一場意料之外的災難陡然降臨,年輕人不得已撐上了拐杖。巨大的落差,如一記悶棍砸在了他的頭上,他苦悶、彷徨、自怨自艾,父老鄉親看在眼裡急上心,他們輪番開導安慰,提醒年輕人多想想沂源人身邊的特級戰鬥英雄朱彥夫。朱彥夫-----這個名字如閃電般洞穿了年輕人心底的寒冰,自己曾多次親炙教誨的老英雄啊,失去四肢,失去左眼,幾近失明,他本可以枕于功勞薄上安然歇憩,可是卻選擇了用殘存的軀體書寫人生極限,創造出一個震古铄今的奇迹。英雄用燃燒的生命照耀着衆生,比比他,我們還有過不去的坎嗎?

董方軍頑強的站起來走出了人生的陰霾。烈火和冷凝淬煉了堅硬的鋼鐵,榮譽和苦難鍛造出真正的強漢,他成熟了,更明了人生和生活的意義,生命隻有在不斷的奮鬥和奉獻中才能展現價值,他要續施宏圖。

時值國家鄉村振興的戰略東風正盛,令董方軍“藝術活化村莊”的事業勢乘青雲,沂河源正和着時代的節奏,在共同的脈動裡同頻共振,铿锵不息。

初秋踏足桃花島,我看到一種盎然的勃勃之氣,在沂河源頭的石罅間汩汩,在世代以耕為生的人們的心裡潺潺。

江山如此多嬌,怎不為築夢人驕傲?

(圖檔源自網絡)

【作者簡介】葉碧黎,筆名:葉子。山東省散文協會會員,作品多見于齊魯晚報等媒體。

《當代散文》由山東省散文學會主辦,散文雙月刊,主要發表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歡迎山東籍散文作家申請加入山東省散文學會。山東省散文學會常年舉辦各種散文活動,為作家提供圖書出版服務,歡迎聯系。聯系電話:18653131587;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壹點号當代散文

繼續閱讀